空间向量的运算及应用
=-a+b+12c.17Fra bibliotek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理] (经典版)
(3)∵M 是 AA1 的中点, ∴M→P=M→A+A→P=12A→1A+A→P =-12a+a+c+12b=12a+12b+c. 又N→C1=N→C+C→C1=12B→C+A→A1=12A→D+A→A1=12c+a, ∴M→P+N→C1=12a+12b+c+a+12c =32a+12b+32c.
解析 ∵a∥b,∴b=ka,即(6,2μ-1,2λ)=k(λ+1,0,2),
6=kλ+1,
∴ 2μ-1=0, 2λ=2k.
λ=2, 解 得 μ=21
λ=-3, 或 μ=12.
故选
A.
11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理] (经典版)
3.[课本改编]已知 a=(-2,1,3),b=(-1,2,1),若 a⊥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理] (经典版)
解 A→C1=A→B+B→C+C→C1=A→B+A→D+A→A1=a+b+c.
A→G=A→A1+A→1G
=A→A1+13(A→1D+A→1B)
=A→A1+13(A→D-A→A1)+13(A→B-A→A1)
=13A→A1+13A→D+13A→B
(a-λb),则实数 λ 的值为( )
A.-2
B.-134
14 C. 5
D.2
解析 由题意知 a·(a-λb)=0,即 a2-λa·b=0,又 a2
=14,a·b=7,∴14-7λ=0,∴λ=2.故选 D.
12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理] (经典版)
4.[课本改编]若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 a=(1,0,2),平面 α 的法向量为 n=(-2,0,-4),则( )
20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理] (经典版)
解 O→G=O→A+A→G=O→A+23A→N=O→A+23(O→N-O→A)= O→A+2312O→B+O→C-O→A=13O→A+13O→B+13O→C.
M→G=O→G-O→M=O→G-12O→A=13O→A+13O→B+13O→C-12O→A =-16O→A+13O→B+13O→C.
32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理] (经典版)
(2)当 k=0 时,点 M,A 重合,点 N,B 重合,MN 在 平面 ABB1A1 内.
kA→C1,B→N=kB→C(0≤k≤1).
(1)向量M→N是否与向量A→B,A→A1共面? (2)直线 MN 是否与平面 ABB1A1 平行?
31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理] (经典版)
解 (1)∵A→M=kA→C1,B→N=kB→C, ∴M→N=M→A+A→B+B→N=kC→1A+A→B+kB→C =k(C→1A+B→C)+A→B=k(C→1A+B→1C1)+A→B =kB→1A+A→B=A→B-kA→B1=A→B-k(A→A1+A→B) =(1-k)A→B-kA→A1, ∴由共面向量定理知向量M→N与向量A→B,A→A1共面.
解析 cos〈a,b〉=|aa|··|bb|=-2155.
14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理] (经典版)
板块二 典例探究·考向突破
15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理] (经典版)
考向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例 1 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 ABCD-A1B1C1D1 中, 设A→A1=a,A→B=b,A→D=c,M,N,P 分别是 AA1,BC, C1D1 的中点,试用 a,b,c 表示以下各向量:(1)A→P;(2)A→1N; (3)M→P+N→C1.
18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理] (经典版)
触类旁通 用已知向量表示某一向量的方法
用已知不共面的向量表示某一向量时,应结合图形,利 用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把所求向量用已知向量表 示出来.
19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理] (经典版)
【变式训练 1】 在三棱锥 O-ABC 中,M,N 分别是 OA,BC 的中点,G 是△ABC 的重心,用基向量O→A,O→B, O→C表示O→G,M→G.
21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理] (经典版)
考向 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例 2 已知空间三点 A(-2,0,2),B(-1,1,2),C(- 3,0,4),设 a=A→B,b=A→C. (1)若|c|=3,且 c∥B→C,求 c; (2)求 a 和 b 的夹角的余弦值; (3)若 ka+b 与 ka-2b 互相垂直,求 k 的值.
=13a+13b+13c.
因为A→C1=3A→G,所以 A,G,C1 三点共线.
29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理] (经典版)
触类旁通 证明三点共线和空间四点共面的方法比较
30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理] (经典版)
【变式训练 3】 如图,已知斜三棱柱 ABC-A1B1C1, 点 M,N 分别在 AC1 和 BC 上,且满足A→M=
25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理] (经典版)
触类旁通 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主要应用于向量平行、垂直、向量 的模、向量的夹角,在研究几何问题中只要建立适当的坐标 系,把空间几何体中涉及的直线和平面用向量表示,就可以 使得几何证明通过代数运算得到解决,这是使用空间向量研 究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思想.
[必备知识]
考点 1 空间向量的有关定理
1.共线向量定理
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 a,b(b≠0),a∥b 的充要条件是存
在实数 λ,使 a=λb .
2.共面向量定理
如果两个向量 a,b 不共线,那么向量 p 与向量 a,b 共
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y),使
p=xa+yb
.
4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理] (经典版)
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三个向量 a,b,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 p, 存在有序实数组{x,y,z},使得 p=xa+yb+zc .其中,{a,
b,c}叫做空间的一个 基底.
推论:设 O,A,B,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
点 P,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实数 x,y,z,使O→P=
9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理] (经典版)
2.[课本改编]已知 a=(λ+1,0,2),b=(6,2μ-1,2λ),若
a∥b,则 λ 与 μ 的值可以是( )
A.2,12
B.-13,12
C.-3,2 D.2,2
10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理] (经典版)
10 10 .
24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理] (经典版)
(3)∵ka+b=(k-1,k,2),ka-2b=(k+2,k,-4), ∴(k-1,k,2)·(k+2,k,-4)=(k-1)(k+2)+k2-8= 0.∴k=2 或 k=-52. 即当 ka+b 与 ka-2b 互相垂直时,k=2 或 k=-52.
8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理] (经典版)
[考点自测] 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若 A,B,C,D 是空间任意四点,则有A→B+B→C+C→D +D→A=0.( √ ) (2)|a|-|b|=|a+b|是 a,b 共线的充要条件.( × ) (3)空间中任意两非零向量 a,b 共面.( √ ) (4)对于空间非零向量 a,b,a⊥b⇔a·b=0.( √ ) (5)对于非零向量 b,由 a·b=b·c,得 a=c.( × )
A→B= (x2-x1,y2-y1,z2-z1)
;
a1b1+a2b2+a3b3
(7)cos〈a,b〉= a21+a22+a23· b21+b22+b23
.
7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理] (经典版)
[必会结论] 点共线和点共面问题 (1)点共线问题:证明点共线问题可转化为证明向量共 线问题,如证明 A,B,C 三个点共线,即证明A→B与A→C共线. (2)点共面问题:点共面问题可转化为向量共面问题, 要证明 P,A,B,C 四点共面,只要能证明P→A=xP→B+yP→C, 或对空间任一点 O,有O→A=O→P+xP→B+yP→C,或O→P=xO→A+ yO→B+zO→C(x+y+z=1)即可.
6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理] (经典版)
(2)a+b= (a1+b1,a2+b2,a3+b3)
;
(3)a-b= (a1-b1,a2-b2,a3-b3)
;
(4)λa= (λa1,λa2,λ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