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及评价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及评价

载支持. 第十四章研究成果的评价、转化与推广本章提要:质量评价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最后一个环节。

本章从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功能、内容、一般标准、指标体系、程序以及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最后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与推广的有关问题。

本章内容的学习,对于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水准的提高不无裨益。

本章核心概念有:教育科学研究质量评价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是一个系统的探索活动过程,评价处于整个系统的逻辑终点上,是教育研究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评价促进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提高教育研究的质量,使研究成果得到社会承认并被采用。

我国在80年代开始重视和研究教育评价问题,范围广泛涉及学校教育体制、教育教学质量、课程与教材、学生学习水平、教育管理等领域。

但对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评价,这方面的研究至今仍很薄弱。

应该看到,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教育科研发展的水平和速度。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质量评价的内容与形式评价,指的是检查、分析和评定。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评价,就是设计一套客观的指标体系,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程序,对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学术价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载支持. 值、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等进行科学的客观的判定。

为什么要对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进行评价?一言以蔽之,目的在于“诊断”(prove )和“改进”(improve)。

教育科学研究并非一做就会有成效。

如果对若干教育研究项目进行认真分析,就会发现,实际上存在负效、无效、低效、高效几种不同情况。

但长期以来,我们很少去计较教育研究取得的成效大小,也很少去计算教育研究投入和产出的效益高低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发展,教育研究发展很快,但由于有关的评价未能及时跟上,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对教育研究目的、过程的结构认识不全面,在评价目标、内容及方法上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指标体系交叉、重复或遗漏。

目前仅停留于列出评价特质细目,尚未达到可操作程度,因此评价标准缺乏全面性和稳定性,从而影响了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不少好的教育研究成果不能得到及时总结推广从而发挥应有的价值效益,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在于我们还没有掌握评价这个重要工具。

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

它对教育研究起着导向、鉴定、激励、调节和促进的作用。

其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评价做出价值判断,将教育科学研究蕴含的丰富的内容价值外化,通过社会化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教育研究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制定教育决策方面的价值效益。

2.通过评价得到反馈信息,使研究者按照一个好的教育科学研究应有的基本标准,对研究目标、过程和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载支持. 方法,进行及时调整,总结成绩,提出问题,更好地把握方向,以保证研究目的的实现。

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相近研究的对比评价,了解各自的特色、水平,认识自己的现状、优势和差距,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

因此,评价过程正是一个不断提高研究的科学水平、使研究者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

3.通过评价搜集有关资料,使行政领导部门加强对本地区、本单位教育研究的宏观调控和指导。

尤其是在我国群众性科研广泛开展的情况下,更需要在科研选题的计划性、实施过程和方法及效果检验的科学性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以避免盲目性。

4.通过评价确立进行教育研究的基本要求,科学的指导教育研究逐步达到高质量高水平,在总结和改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法论体系。

当然,以上作用能否发挥,取决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合理地运用评价手段。

一教育科学研究质量评价的内容教育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科学研究质量评价的基本范围以及评价系统具有的系统性、连续性特点。

这一过程,包括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要求和标准,从而形成了评价内容的多层次结构。

从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成要素分,教育科学研究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四方面: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和条件评价。

1.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评价教育研究的目标一般包括实践目标和理论目标。

实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载支持. 践目标集中体现在改革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提高研究人员素质等方面。

理论目标集中体现在研究所追求的理论建树上,这是因为教育科学研究的探索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新”观念和“新”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并对这个“新”观点进行检验;或者是在若干经验基础上归纳出一个“新”观点。

与之相应的则是要构建一定的理论模型。

我们在评价目标时要重点考虑:(1)研究课题的价值效益以及选题的基础性、创新性。

(2)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和概念系统的完备性、可靠性及内在的逻辑性。

2.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评价研究过程评价将全面涉及研究的准备——研究的实施——研究的总结各阶段,即对研究问题的确定、进行研究设计到搜集整理分析资料数据、形成科学事实和确立新的科学理论的每个环节的评价。

过程评价包括两类,一类是整个研究结束后对研究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反思,另一类则是在研究过程中随时的审视考察,以便及时发现并预测实施过程中潜在的问题。

3.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价这是对教育研究取得的总体效益的评价。

一般认为,教育研究成果表现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理论性研究成果,其侧重点在于理论的认识价值以及对丰富、发展、深化有关基本理论所起的作用大小,包括对新的教育思想、观点的解释论证,提出新的教育科学概念,补充和发展新理论、新思想,提出有生命力的研究课题以及在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的创新等。

另一种是应用性研4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载支持. 究成果,其侧重点在于成果的实践价值,即对教育实践的适用性和可能起到的推动作用,包括学生素质的培养、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举措以及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等方面。

4.教育研究条件的评价条件评价的实质是效益评价。

包括人力、物力状况,如教师水平、学生来源、学校设备等。

不同的教育科学研究,常常条件悬殊较大,进行研究的起点存在差异。

因此,在评价时不仅应使指标体系有一定弹性,看到事实存在的不平衡,更重要的是应将教育研究投入的人力、物力进行综合比较。

以上四方面评价内容应作为整体加以考虑。

有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好成效,可是过程不十分清楚,特别是由于教育科学研究具有迟效性的特点,短时间内往往很难做出明确的界定。

因此,仅仅以某次考评成绩来确定成败功过是冒失的不科学的。

二教育科学研究质量评价的形式评价教育科研成果的形式很多,根据评价者的身份分类,可以分成专家评价、社会评价、自我评价;根据评价的组织形式分类,可以分成通信评价、会议评价;根据评价的区域范围分类,可以分成校内评价、市级评价、省级评价等等。

从实践方面来讲,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鉴定鉴定是指由具备一定学术水平的专家、学者以及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组成评审小组,对成果的价值进行评议审定。

鉴定一般由课题的立项单位组织进行。

根据5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载支持. 主持单位的级别,鉴定可以分为校级鉴定、市级鉴定、省级鉴定以及国家级鉴定等多种。

一般来说,鉴定的级别越高,对成果的评价标准也就越高。

2.评比目前,我国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教育学会以及所属的各专业委员会、各种学会、研究会、协会等群众性学术团体,都在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优秀教育科研成果的评比活动。

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送去参加评选,实际上也是去接受评价。

一般来说,获奖的等级越高,就说明他人对该成果的评价越高。

当然,由于评比受获奖名额、范围等因素的限制,有时不一定完全能反映成果的实际水平。

评比也和鉴定一样,根据组织单位的级别,可分校级评比、县(区)级评比、市级评比、省级评比等多种。

评比的级别越高,对成果的评价标准也就越高。

3.交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送交有关的研讨会、专业学术会议去参加交流,听取同行的意见,也可以获得评价。

由于研讨会、学术会议等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这种评价往往更能反映成果的水平。

4.社会评价严格地说,参加评比、交流,也是接受社会评价。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送交同行、师长以及有关部门,征求他们的意见。

由于这种评价形式涉及面广,获得的评价信息广泛,因此对成果的修改和完善大有裨益。

总之,成果的评价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

研究6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载支持. 者应根据自己成果的类型、性质,选择一种或几种评价方式,以获取评价信息。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质量评价的程序与方法一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质量评价的程序评价的形式不同,其操作程序也不同。

如交流可以通过个别访谈来进行;社会评价可以通过分发“征求意见表”,以获取书面意见,也可以通过电话、口头交谈进行。

在前面所述及的四种评价形式中,鉴定的组织要求较高,因此,这里着重介绍用鉴定的形式进行成果评价的程序。

1.提出鉴定申请成果鉴定一般由有关的教育行政领导部门或教育科研机构组织进行。

先由成果研究者提出申请,并填好有关的表格。

如《浙江省教育科学成果鉴定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过程、成果形式、新观点、发表采用的情况、自我评价以及参加研究人员等栏目组成。

一般说来,成果鉴定要向课题立项单位申请。

如某小学承担了一项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完成后就可向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申请鉴定。

但也可以向非课题立项单位申请,如某小学教师几年来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其成果就可以向省、市有关科研部门申请,要求鉴定,也可以由学校邀请有关专家鉴定。

2.成立鉴定小组鉴定申请经有关部门同意后,就需要成立鉴定小组。

鉴定小组成员一般由具有高级职称、有一定知名度、7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载支持. 并熟悉鉴定内容所涉及专业的专家、学者组成,从而保证鉴定意见具有较高层次的权威性。

鉴定小组成员的人数,根据成果的涉及面来确定,但至少要有5至7人,否则,容易失去代表性。

鉴定小组成员选定后,必须经鉴定主持单位认可。

3.准备鉴定材料为了使鉴定组成员能全面地了解该科研成果,必须准备好有关的鉴定材料。

鉴定材料一般包括:(1)研究报告。

以文字形式说明该课题成果的研究背景、思路、要点、价值等。

(2)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如原始数据、统计表格、音像制品等能反映课题研究情况的材料。

(3)背景材料。

与课题有关的他人研究情况,该课题内容涉及的动态、资料等。

(4)应用及评价的情况。

该成果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以及社会、有关部门、同行对该成果的评价。

鉴定材料越充分,越完整,就越容易使鉴定小组成员了解该研究成果,从而做出客观、公正的鉴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