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数学五教学导案

北师大数学五教学导案

第四章回顾与思考主备:党睦镇初级中学杨芳教学目标:1、在思考与回顾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领会特殊于一般分类、转化和构造基本图形等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3、在复习的过程中,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验。

重点:突出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难点及突破方法:灵活应用所学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性质的探索”,四边形的性质有哪些呢?这一章还有那些内容呢?今天就来对此进行回顾。

二、新课1、出示“学习目标”2、出示“自学指导”(一)先学1、根据下面的问题串,总结回顾本章内容,看问题。

A.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各有哪些性质?他们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

B.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中,哪些图形具有轴对称性?哪些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大家分组总结,回顾思考,弄清它们之间的彼此关系?(二)后教对称性 互相平分中心对称 驶向胜利的彼岸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中心对称2、通过归纳,理清它们彼此间的关系。

3、如何制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呢? (通过讨论归纳回顾以上图形的判定方法)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是平行四边形且有一个直角是平行四边形,并且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正方形:是矩形,并且有一组邻边相等 是菱形,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 等腰梯形:是梯形,两腰相等 是梯形,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4、回顾了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后,想一想: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有什么关系?内角和随着边数的增加有哪些变化呢?外角和呢?(三)当堂练习1、如图,AD=DB,AE=EC,FG∥AB , AG∥BC,利用平移或旋转的方法研究图中的线段DE 、BF、FC 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2、如果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那么连接各边中点所得的三角形的周长为()A.9B.6C.3D.29(四)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五)作业复习题一、复习回顾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2、出示图片,提问:要建立确定一条鱼的位置,该如何建立坐标系呢?3、若以鱼嘴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按顺时针方向标出鱼的各个点的坐标。

4、导入:课题:“变化的鱼”图形变化与坐标变化一、出示“学习目标”二、出示“自学指导”看书P162——P165的习题5、6上边完,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将图5——15中的鱼做如下变化(1)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2)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加上3,所得各点坐标分别是什么?2、依次连接(1)中的两幅图,观察所得的鱼与原来的鱼相比有什么变化?3、如果保持横坐标不变,1、纵坐标变为原来的1/2,2、纵坐标分别减2的两条鱼又有怎样的变化呢?4、从你得到的这4条鱼与5——15中的鱼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10分钟以后,看哪位同学能准确而快速的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先学1、学生独立看书,思考完成上边的问题,分析并归纳结论。

2、小组讨论“鱼”的变化规律。

3、不断地在网格纸中按要求画出每一条“鱼”并与图5——15的坐标进行对比,总结规律?(二)后教1、收集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纠正处理,以达到“兵教兵”的效果。

2、针对不全面的知识点,教师给予引导、启发,学生去发现其中的规律,然后总结。

(1)中的鱼比原来的鱼横向长了2倍(2)中的鱼大小,形状没有改变,但整体向右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

(3)中的鱼被纵向压缩为原来的一半。

(4)中的鱼向下平移了2个单位长度。

总之,鱼的坐标变化与“鱼”的平移、伸长,压缩有密切的关系。

(三)当堂训练完成P165页的“议一议”,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四)小结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五)作业习题5、6,1、2(六)板书设计第五章确定位置(一)主备教师:党睦镇初级中学罗小芳教学目标:1、确定位置的必要性2、确定位置的方法重点: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方法。

2、比较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及突破方法:比较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导学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

如确定学校,家庭的位置,确定地图上城市的位置,在棋盘上确定棋子的位置等等。

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为什么姚确定位置,掌握确定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

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1、出示“学习目标”2、出示“自学指导”(1)为什么确定物体的位置(2)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是什么?3、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出示图片:(1)为什么要学习确定位置?A、同学们,我们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让学生展开讨论,互相交流,必要时老师进行引导。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进行总结结果。

①确定位置②找去的路线③准备好其他物品。

由此可见,确定位置这项工作是非做不可的,否则无法到达目的地。

B、去电影院看电影时要先买好票,再根据票上指出的座位找到你该坐的位置。

你是如何找到你的位置的?让学生讨论,交流课本中的问题,再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所得的结果口述出来。

总结:“6排3号”指的是第六排的3号座位。

可以简写为(6,3)(2)议一议①让学生相互讨论,老师引导,最后老师在学生充分展开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概念。

总结:在电影院中只有一层时,需知道两个数据。

如:排,号,而且几层时,还需要层数。

②在生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还有其他方法吗?让学生之间交流。

方法如下:a、在查某同学的家庭住址时,应看他家住几号楼几单元几号。

b、在教室找某个同学的位置,需看他是第几楼排第几竖排的交叉点上。

c、在海上确定某一位置时,应确定其方位角和距离。

d、应查它所处的经度和纬度。

经度和纬度的交叉即为所求4、出示例题(1)例题讲解,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

(2)学生练习。

投影仪:随堂练习1 学生回答,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5、学生讨论课本“议一议”,并总结出结果结果: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6、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那些内容,你能总结出来吗?(1)学习确定位置的必要性(2)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

7、作业:习题5.1板书设计5.1 1. 确定位置(1)1.确定位置的必要性2、议一议(电影院找座位问题)3、例题解析4、课堂练习5、课堂小结第五章确定位置(二)主备教师:党睦镇初级中学罗小芳教学目标:1.量出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会计算实际距离。

2.重点体会极坐标思想和直角坐标系思想,并能计算一些简单的问题。

重点:会根据已知的条件,把一些物体或棋子所处的位置正确地表示出来。

难点及突破:分析已知条件中的数据并找规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老师、学生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及确定位置的方法的多样性,并能就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法。

我们知道了确定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那么,下面我们根据题目的要求看应怎样确定图中的一些点的位置。

如下图若用(0,0)表示A点的位置,用(1,0)表示B点的位置,用(1,2)表示F点的位置,则剩下的点的位置应如何表示?这就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GDC二、师生互动。

课堂探索(一)出示“学习目标”(二)出示“自学指导”(三)提出问题,引发讨论1、出示投影片:在途中,大家先分析一下,已知的三个点A(0,0),B(1,0),F(1,2)中的数字表示什么,然后找出规律,其他的点就能根据规律去求了,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回答规律是什么。

通过讨论交流后让学生代表给与概括,老师补充完成规律。

A(0,0)中的0,0表示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起点;B(1,0)中的1表示在水平方向距A点的距离。

0表示在竖直方向上距A 点的距离。

F(1,2)中的1表示在水平方向上距A点的距离,2表示在竖直方向上距A点的距离。

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排在前,竖直方向上的距离排在后。

根据同学讨论发现的规律,请同学们把其他点表示出来。

2、导入知识,解释疑难。

仿照上面的规律,让同学们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让个别学生写在黑板上,然后进行纠正,并给出正确答案。

3、例题讲解出示投影片:例2同学们自己先做,然后让小组讨论,讨论时完成几个问题:(1)你能独立解决例题中的问题吗?(2)在例题中用了几种确定位置的方法?总结:在例题中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用角度和距离来表示一种是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到0点的距离来表示现在请同学们再总结一下,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它们都是用两个数据表示,在平面上确定位置要用两个数据,在空间中确定位置,需要三个数据。

不同点:一种是用水平方向和到0点的距离这两个数据来表示,另一种是用一个角度和这点到观测点的距离这两个数据来表示。

4、小组合作,完成课本中的“议一议”,并总结出结果。

5、学生练习(1)练习课本中的“做一做”,让学生口答出答案,老师引导,并纠正答案。

(2)练习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老师进行检查6、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何收获?7、作业习题5.2板书设计确定位置(2)1、做一做(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2、例题讲解3、想一想(仅有一个数据能确定位置吗?)4、试一试(怪兽吃豆豆)5、课堂练习6、课堂小结第五章变化的鱼主备教师:党睦镇初级中学杨芳教学目标:1.能根据已知条件,按要求找出图形变换后的坐标2.能理解在同一坐标系中,图形上的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3.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重点: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的关系难点突破: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教学用具或实验器材:三角形和多媒体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一、复习回顾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2、出示图片,提问:要建立确定一条鱼的位置,该如何建立坐标系呢?3、若以鱼嘴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按顺时针方向标出鱼的各个点的坐标。

4、导入:课题“变化的鱼”图形变化与坐标变化一、出示“学习目标”二、出示“自学指导”看书P162——P165的习题5、6上边完,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将图5-15中的鱼所如下变化(1)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2)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加上3,所得个点坐标分别是什么?2、依次连接(1)中的两幅画,观察所得的鱼与原来的鱼相比有什么变化?3、如果保持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1/2,纵坐标分别减2,的两条鱼又会怎样变化呢?4、从你得到的这4条鱼与5-15中的鱼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10分钟后,看哪位同学能准确而快速的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先学1、学生独立看书,思考完成上边的问题,分析并归纳结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