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小学版(低年级)木石镇小学班级科任教师20 年月第一课法律就在我身边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生活处处有规则。
2.让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守规则。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生活处处有规则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生活处处有规则。
2.小学生在学校里要遵守规则。
教学过程:一、情景再现,了解规则。
1、出示图片,再现情景。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玩游戏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怎样做?(遵守规则)2)、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是怎样做的?随即采访:为什么这样做?2、师总结: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二、联系生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1、小朋友们想一想生活中哪里还有规则?2、出示图片了解规则。
(乘坐公交车,红绿灯,上下楼梯,放学排队,购物交款,银行……)3、小法官。
1)、出示图片,师讲情景故事:A、两个小朋友买了冰棍,边走边吃,随手就把包装纸扔到了地下。
交流:图片中小朋友的做法是不是遵守规则的行为?如果你在旁边会怎么做?三、小小法博士。
1、出示资料,师讲解:法律就是国家制定的规则,约束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
只有大家都自觉遵守各种规则,我们的生活才会有序、和谐。
2、总结再次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3、积累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要遵守法律。
”四、请你来参与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规则,将会怎样?第二课时人人都要遵守规则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守规则。
2、知道一旦违反了法律就要受到惩罚。
教学过程:一、情景再现,了解违反规则就要受罚。
1、出示图片讲解:足球场上,一名球员用手去挡球,裁判员向他出示了黄牌。
让学生初步感知:违反规则就要受罚。
2、出示图片交流:图中的人分别违反了什么规则?他们违反规则后会导致什么后果?二、联系生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规则,违反规则就要受罚。
1、生活中如果发生下列情况,你会怎么办?师讲事例:a、放学回家过马路时,赶上了红灯,但是没有过往车辆,奶奶要拉b、课间活动时,你在班里捡到了一支自动铅笔。
c、数学考试中,老师去办公室拿东西,同桌问你某一题的答案。
学生交流,汇报。
2、你的身边还有哪些因不遵守规则而受到惩罚的事例。
学生小组交流。
分组汇报。
三、小小法博士。
师讲解:同学们,通过第一颗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人都要遵守规则。
如果有人违反了规则就会受到惩罚。
四、积累老师领读:法律是国家制定的规则,一旦违反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四、请你来参与与爸爸妈妈一起查一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含义,讲给同学听。
第二课国旗、国徽与国歌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五星红旗是伟大祖国的象征。
2.让学生知道国徽是伟大祖国的标志。
3、让学生知道国歌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五星红旗是伟大祖国的象征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五星红旗是伟大祖国的象征。
2.让学生懂得要爱护国旗。
1、出示图片,再现情景,认识国旗。
1)、交流:图上画的是什么?2)、师介绍国旗知识:1949年9月27日,五星红旗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五星红旗”所代表的意义:中间的大星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星围绕着大星星,表示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
国旗上的红色象征革命,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黄色象征光明,也代表我们黄皮肤的中华民族。
2、欣赏: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说一说,你的感受是什么?3、师总结:国旗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当爱护它。
二、请你来参与1、出示学校旗杆及升旗图片。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同座交流,汇报。
2、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小组讨论,汇报3、我来画国旗。
三、积累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国旗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当爱护它。
”第二课时国徽是伟大祖国的标志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国徽是伟大祖国的标志。
2.让学生懂得要尊重、爱护国徽。
1、出示图片,再现情景,认识国徽。
1)、交流:图上画的是什么?2)、师介绍国徽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谷穗(国旗和天安门象征国家,齿轮象征工人阶级,谷穗象征农民阶级),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2、图片欣赏:人民大会堂;某政府机关说一说,在这些地方,你都看到了什么?3、除了以上图片、你还在哪些场所看到过国徽?学生交流资料。
小组汇报。
4、师总结:北京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人民政府、人民法院、驻外使馆等场所和机构都应当悬挂国徽。
二、请你来参与1、出示国徽图片交流:国徽是不是可以随便悬挂?2、师总结:国徽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它代表着祖国的尊严。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爱护国徽。
国徽不能用于广告和商标,也不能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陈设。
3、我来画国徽。
三、积累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爱护国徽。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国歌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2.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教学过程:一、情景再现,引导学生唱国歌。
1、播放视频,唱国歌。
1)、交流: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什么?2)、师介绍《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
这部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
它在影片中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
因此,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
1949年,著名画家徐悲鸿向毛主席提出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得到了国家领导人一致同意。
1949年10月1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2、想一想:我们在哪些场合要唱国歌?(一)国歌可于下列场合奏唱:(l)重要的庆典或政治性公众集会开始时;(2)正式的外交场合或重大的国际性集会开始时;(3)遇有维护国家尊严的斗争场合。
(二)国歌不得在下列场合奏唱:(l)私人婚丧庆悼;(2)舞会、联谊会等娱乐活动;(3)商业活动。
(三)集会奏唱国歌时,应肃立致敬不得交谈、击节或鼓掌。
(四)国歌不得与其他歌曲紧接奏唱。
但遇举行接待国宾的仪式和国际另外,军人在奏唱国歌的场合应立正,行举手礼,军容要严整,表情要肃穆。
中共中央宣传部还规定:国歌要求人人会唱。
二、请你来参与1、播放国歌你会唱国歌吗?如果会唱,请跟着音乐一起大声唱。
2、师总结:唱国歌是小学生表达爱国情感的一种神圣行为,在升国旗仪式和大型集会等活动中,要奏国歌,而且要齐唱国歌。
小朋友们要记住:奏、唱国歌时应庄严肃立。
三、积累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唱国歌。
第3课家庭呵护我长大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父母养育是责任。
2.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是美德。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父母养育是责任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父母养育是责任。
2.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教学过程:1、出示图片,再现情景。
1)、老师讲故事。
交流:故事中的小朋友怎么了?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2)、随即采访:你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样做的?2、师总结:父母养育我们是一份责任,更充满了浓浓的爱。
二、联系生活,了解责任。
1、小法官。
出示图片,你认为图片中,父母的做法哪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2、生活中,父母还为你做过哪些事情?小组交流,汇报。
3、师总结:通过图画我们知道父母应该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照顾我们的生活,对我们进行教育,保证我们接受义务教育。
三、小小法博士。
1、出示资料,师讲解。
按照法律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2、了解相关知识。
老师带领大家一起了解父母的职责: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子女,不得歧视女童和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管理和保护我们的财产,代理我们进行民事活动等。
四、请你来参与说一说爸爸妈妈为你做的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第二课时孝敬父母是美德教学目标:2.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教学过程:一、情景再现,感受父母的爱。
1、出示图片,讲故事,再现情景。
1)、老师讲故事。
交流:故事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表情是什么样的?2)、随即采访:你为爸爸妈妈做过什么事吗?2、师总结:父母养育我们很辛苦,我们因该为他们做些事情。
二、联系生活,学会感恩。
1、想一想,你知道父亲节和母亲节是哪一天吗?2、师介绍父亲节和母亲节。
父亲节是一年中特别感谢父亲的节日,每个国家的父亲节日期都不尽相同,也有各种的庆祝方式,大部分都与赠送礼物家族聚餐或活动有关。
世界上有52个国家和地区是在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庆祝父亲节。
母亲节(Mother's 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
这个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2、小朋友们父亲节、母亲节到的时候,你打算怎样做呢?小组交流,汇报。
3、出示故事:特殊的“家庭作业”师讲故事学生交流:你能说出小华这样做的理由吗?如果让你也制定一份特殊的“家庭作业”,你会写些什么呢?3、师总结:我们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小小法博士。
1、出示资料,师讲解。
2、了解常见的做法:同学们要做到:尊重父母的意见和教导,对父母有礼貌;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认真学习,努力向上;外出和回家后要同父母打招呼,以免父母挂念;要诚实,不撒谎;不挑吃穿,不乱花钱;和父母沟通时要有礼貌,不任性,不顶撞。
三、积累老师领读《游子吟》。
四、请你来参与1、请写出爸爸妈妈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