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涂料技术》第二章 涂料树脂的合成
《涂料技术》第二章 涂料树脂的合成
◆ 如何预测、控制凝胶点?
◆ (A) Carothers方程 ◆ 理论基础:凝胶点时数均分子量无限大 ◆ 令:平均官能度
f i Ni fi 0 Ni
◆ 因:反应程度=官能团消耗数/起始官能团总数,即:
p
2N0
N0 f
N
2 f
1
1 Xn
◆当 ◆ 则临界反应程度为:
Xn
pc
2 f
◆ 讨论:
11
2.2.2 醇酸树脂的合成
一、合成原理 1、三元醇与油反应生成甘油-酸酯二元醇(醇解反应)
2、甘油-酸酯二元醇与苯酐线形缩聚(缩聚反应)
二元酸 三元醇
脂肪酸
12
二、醇酸树脂的配方设计
1、凝胶点(Pc)及工作常数(K)
PC
2 平均官能度
平均官能度= 2 羧基数(含油) 分子总数
分子总数 K 羧基数(含油)
100 以下,每个油分子的双键 4 个以下,空气中不 能氧化干燥成膜,不干性油,蓖麻油。
10
四、酸值 中和 1 克植物油中处于游离态的脂肪酸所需
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五、皂化值
皂化 1 克植物油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六、酯值
皂化 1 克植物油中处于化合态的脂肪酸所 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皂化值 = 酸值 + 酯值
Pc:凝胶点时的临界反应程度; K为醇酸
树脂常数,简称工作常数,一般 K 值在 1
附近,过大,醇酸树脂分子量小,过小,树
脂易提前凝胶化。
13
◆ 凝胶点:官能度大于2的缩聚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 ,粘度突然迅速增大,缩聚物性质突然变化,形 成凝胶物,称为“凝胶化现象”,开始出现凝胶 时的临界反应程度称为“凝胶点”
3
二、树脂的化学结构和聚集态结构
1、含芳杂环刚性结构的漆膜硬度高, 但易变色泛黄。
2、含极性基团的漆膜附着力好,但耐 水性较低。
3、漆膜的结晶结构影响漆膜透明性及 柔韧性。
4
三、涂料用树脂的合成方法
◆ 涂料用树脂主要采用逐步聚合反应,自由 基聚合反应和共聚聚合反应。目前世界各 国正在从事用基团转移聚合反应合成涂料 用树脂的研究
9
三、碘值
1、定义: 100 克油所能吸收碘的质量(克)。衡量油不饱和
度和干燥速度的主要指标。 2、不同碘值的植物油(油的种类)
140 以上,每个油分子的双键超过 6 个,空气中易 氧化干燥成膜,干性油,桐油;
100-140 ,每个油分子的双键 4-6 个,空气中缓 慢氧化干燥成膜,半干性油,豆油;
5
2.2 醇酸树脂
2.2.1 几个重要概念 一、醇酸树脂
由多元醇(如甘油)、多元酸(如邻苯 二甲酸酐)、植物油反应制备的改性聚酯树 脂。
6
二、油度(L)
L(油度)=W0 100% WR
WR WA2 WG WA WH2O
W0:植物油的用量; WR:醇酸树脂理论产量; WA2、WG:分别为苯酐和甘油的用量; WA、WH2O:分别为高级脂肪酸和水的理论生成量。
– 二官能度体系:f =2,则pc=1,即全部 官能团均能参加反应,若无副反应,就 不会产生凝胶;
– 多官能体系: f >2,则pc<1,即在反应 达到完全之前有可能凝胶化。
2、醇超量(r)
多元醇羟基数(不含油) r 羧基数(不含油)
3、植物油用量
L (0.5mol苯酐量+酯化苯酐的多元醇量+超量多元醇-生成水量) 100 L
一、松香改性醇酸树脂
原理:松香羧酸基参与酯化;共轭双键参与成膜反应。
作用:增加醇酸树脂在脂肪烃溶剂中的溶解性;
降低醇酸树脂的粘度; 漆膜干燥速度加快;
H3C COOH
增强漆膜的耐水性和耐碱性。
缺点:松香具有共轭双键,易氧化, CH3 用量过多时漆膜易变黄、发
CH(CH3)2
脆且耐候性下降。
22
二、酚醛树脂改性醇酸树脂
短油度 中油度 长油度醇酸树脂 33-43% 43-59% 59-84%
7
常见的饱和脂肪酸: 1、月桂酸(十二酸); 2、豆蔻酸(十四酸); 3、软脂酸(十六酸); 4、硬脂酸(十八酸)。
8
常见的不饱和脂肪酸: 1、油酸(十八碳烯-9-酸); 2、亚油酸(十八碳二烯-9,12-酸); 3、亚麻酸(十八碳三烯-9,12,15-酸); 4、桐油酸(十八碳三烯-9,11,13-酸); 5、蓖麻油酸(12-羟基十八碳烯-9-酸)。
60 (148 142 142 10% 18)
100 60 2 4 4
2
经计算,配方如下: 豆油: 140.47 kg 季戊四醇:39.05 kg 溶剂汽油:191.56 kg
梓油:15.61 kg 苯酐:74 kg 甲苯:21.28 kg
19
二、醇酸树脂合成工艺
醇酸树脂合成: 醇解法、酸解法、脂肪酸法。 醇解法:将油先与甘油进行醇解,形成甘油的不完全 脂肪酸酯,再与苯酐酯化制备醇酸树脂。 醇解法优点:工艺简单、易操作、腐蚀小、成本低。 醇酸树脂工艺过程:溶剂法、熔融法。
17
4、例题 试设计一个 60% 油度季戊四醇树脂的配
方( 豆油 :梓油= 9 :1 ),其固体含量 为 55% ,溶剂汽油:甲苯 = 9 :1 ,求 其配方组成。已知油度 60%的醇酸树脂季戊 四醇过量 10% ,季戊四醇分子量 142 ,苯 酐分子量为 148 。
18
解:
油的用量等于:
L (0.5mol苯酐量+酯化苯酐的多元醇量+超量多元醇-生成水量) 1 L
溶剂法优点:提高酯化速度、降低反应温度和改善产 品质量。 结论:醇酸树脂工业生产以醇解法和溶剂法为主。
20
溶剂法醇解生产工艺流程:
溶剂
油、多元醇 醇解 聚酯化 兑稀
多元酸、二甲苯
过滤 储槽
检验
检验指标:外观、 粘度、酸值、固含量等 固含量:指涂料含有的不挥发物的量。
21
2.2.3 醇酸树脂的改性
原理: 碱性催化的低分子量的对叔丁基苯酚酚醛树
脂与醇酸树脂反应。 作用:
对叔丁基苯酚酚醛树脂油溶性好,与醇酸树 脂相容性好;
提高漆膜的耐水性、耐酸碱性; 增加醇酸树脂的粘度。
第二章 涂料树脂的合成
第二章 涂料树脂的合成
2.1 涂料用树脂特点 2.2 醇酸树脂 2.3 氨基树脂 2.4 环氧树脂 2.5 聚氨酯树脂 2.6 有机硅树脂 2.7 丙烯酸树脂
2
第二章 涂料树脂的合成
2.1 涂料用树脂的特点 一、适当的分子量 1、漆膜的力学性能、耐老化、耐腐蚀性; 2、树脂的溶解性、相容性与对颜料的湿润 性; 3、漆液的粘度及施工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