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做个好孩子小班教案幼儿园学做个好孩子小班教案1活动设计背景因幼儿小,多数家长过分的宠爱孩子,使孩子们过分的依赖父母,像穿袜子,扣扣子,吃饭这样的'小事也得父母代办,为了激发自己做事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特设计此活动活动目标1、通过情景表演动作,知道自己的事要自己做。
学习做自己能做的事,不懒惰,不依赖。
2、学习词:自己;儿歌::我是好孩子,自己搬椅子;我是好孩子,自己拿杯子;我是好孩子,自己扣扣子;我是好孩子,自己穿衣服。
同时引导小朋友们学说“我是好孩子,自己……”3、学会自己扣扣子,穿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们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依赖别人并会说“我是好孩子,自己……”难点:学会自己扣扣子和穿鞋活动准备地点:休息室(小床、椅子、桌子、杯子、小屏风) 人物:小不点,(请大班小朋友扮演) 道具:录音机(放起床音乐) 活动过程1、出示场景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午睡室) 有什么? 看谁来了?(小不点来了),小不点在干什么?(解钮扣),谁给小不点解钮扣,脱衣服,脱鞋子?幼儿答小不点自己解钮扣,脱衣服,脱鞋子。
问:“衣服脱下怎样放?鞋子脱下怎么放?”起床时提问:谁给小不点穿衣穿鞋?(小不点自己穿衣、穿鞋。
) 老师小结:自己的事自己做,小不点真能干。
2、老师问小不点;“:你在幼儿园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家是不是也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呀?”小不点回答:我在家也是自己的事自己做。
小朋友们你们也要象我一样,自己的事自己做,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老师问:你们认为小不点是个好孩子吗?(是好孩子 ) 3、由小不点带领小朋友边做动作边说:“我是好孩子,自己搬椅子;我是好孩子,自己拿杯子;我是好孩子,自己扣扣子;我是好孩子,自己穿衣服。
4、全班小朋友练习解钮后,扣钮扣,一遍之后选几个能干的孩子表演,小不点指示帮助。
5、送小不点哥哥回班,(练习运用礼貌用语)。
6、午睡:全班练习穿脱衣服和鞋子。
幼儿园学做个好孩子小班教案2设计意图:1、有时与家长谈话时,有的家长说孩子几乎每天晚离园后吵着要东西。
2、有的小朋友早晨起床总爱挑拣衣服,有时天气还冷时,就吵着穿裙子。
3、孩子有攀比心理,你穿什么,我也穿什么;你戴什么,我也戴什么。
这种心理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任性是不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对人体的健康有危害。
2、初步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愿望。
3、引导幼儿做一个健康的娃娃。
活动准备: 故事《任性的牛牛》的有关图片,情景表演《买玩具》,课件《挑衣服》;健康娃娃的有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故事《任性的牛牛》欣赏1、师出示图片讲述故事:一天晚离园时,牛牛被爸爸接出了幼儿园,牛牛看见幼儿园周围有许多卖好吃的东西,就让爸爸买了酸奶和羊肉串,可是牛牛又看到了爆米花和棉花糖,又吵着说:“爸爸,我还要爆米花和棉花糖。
”爸爸说:“牛牛,已经买了酸奶和羊肉串了,不能再吃了!”可是牛牛把手里的东西一扔哭着说:“我都给扔了,告诉奶奶去!”看到牛牛这个样子,爸爸特别生气。
2、欣赏完后讨论: (1)牛牛开始跟爸爸要了什么? (2)爸爸买了后,牛牛又要吵着要什么? (3)爸爸是怎么说的?为什么爸爸说不能再吃了? (4)牛牛后来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5)牛牛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小结:其实小朋友有时喜欢吃什么,可以请爸爸妈妈帮你买点,但如果一下子让爸爸妈妈买很多的东西,小朋友吃了身体会受不了的,影响你们的健康。
牛牛这样任性,哭着叫着,不仅对自己不好,而且还影响爸爸的健康。
二、情景表演《买玩具》1、内容:一天,妈妈领着涛涛来到商场,涛涛看到玩具架上有一个大变形金刚,就对妈妈说:“妈妈,快点给我买变形金刚。
”妈妈说:“涛涛,家里的玩具已经够多了,再说妈妈带的钱也不够呀!”“不吗,买买买,非买不行!”说完,就坐在地上哭了起来。
2、引导幼儿讨论: (1)涛涛让妈妈买什么? (2)妈妈是怎么说的? (3)涛涛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4)他这样做对吗? (5)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三、课件《挑衣服》1、内容:早晨, 娇娇起床了,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要穿超短裙。
”妈妈说:“娇娇,现在天气还很冷呢!我们还是穿裤子吧!”可是娇娇不高兴地说:“不穿那件超短裙,我就不上幼儿园!”2、引导幼儿讨论: (1)妈妈为什么不让娇娇穿超短裙? (2)娇娇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她这样做对吗? 小结:我也听有的小朋友的妈妈告诉我说,有的小朋友早晨起床总爱挑拣衣服,妈妈说穿这件,她又要穿那件,妈妈说这件衣服脏了脱下来,她非要穿着,小朋友这种任性的心理是不健康的。
四、讨论:你还有哪些任性的行为?应该怎样做? 五、游戏《谁是健康娃娃》出示图片1:小红自己在床上和布娃娃甜甜的睡着了。
明明非要妈妈陪着睡。
提问:这两个小朋友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为什么? 小结:小红这样做非常好。
小朋友已经长大了,应该自己睡觉了,不能老让爸爸妈妈陪着睡觉。
出示图片2:小强自己做在餐桌旁在吃饭,他鸡蛋,青菜,肉,鱼什么都吃。
芊芊则让奶奶在旁边喂着吃饭,而且吵着:我不吃鸡蛋,不吃鱼。
提问:谁是健康娃娃?为什么? 小结:小强是个健康娃娃,他是自己吃饭,而且不挑食。
小朋友一定要每天保持稳定、欢乐的情绪,这样会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身体健康。
而如果你任性,哭闹,情绪不稳定,不但影响心理健康,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六、活动延伸: 1、绘画《我是健康娃娃》。
2、设计出《好孩子不任性》的表现单,每个周进行评比奖励,并教育幼儿坚持做到。
及时捕捉孩子日常生活的真实案例,随机对幼儿进行教育。
3、与家长配合共同教育幼儿不任性,做个健康娃娃。
活动分析: 1、整个活动以孩子日常生活的真实案例层层展开,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展开讨论,为幼儿创设了自然、真实、宽松的学习氛围,孩子们讨论热烈。
2、游戏《谁是健康娃娃》形式很好,让幼儿在两个幼儿的对比中,找出健康娃娃的行为,幼儿记忆深刻。
3、通过绘画《我是健康娃娃》并讲解自己的绘画内容,从而巩固了幼儿的健康行为和保持健康的心理。
幼儿园学做个好孩子小班教案3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自读课文,了解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的原因,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着急” “奇怪”等词句含义,通过品析人物、交流讨论和反复诵读,明白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的原因,并感受助人之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体验和感受,从内心喜欢课文中的人物,从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明晓同学间应互相关爱、乐于助人,并融入个体言行之中。
重点、难点:读准字音,还要通过读课文,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二、学法引导: 教师通过谈话法启发学生认真读课文,参与课堂讨论,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过程沟通: 同学们,大家好,刚才姜老师听说我们一年二班的小朋友们上课纪律特别好,而且在课堂中,非常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吗?(是啊)(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愿意做个好孩子吗?你们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算一个好孩子呢? (引出课题《好孩子》)。
2、回想一下本学期,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好孩子,为什么? 《胖乎乎的小手》中的兰兰,能主动帮助家里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棉鞋里的阳光》中的小锋,帮奶奶晒棉被。
《月亮的心愿》中的珍珍,能照顾生病的妈妈。
3、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个好孩子,看看他们又是好在哪里?好吗? (二)初读课文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第一次读文) (请小朋友们,把书打开159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困难可以请老对或是老师来帮忙。
)2、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或是自己读不太准的,老对俩交流一下。
(伞、淋、擦、嘭、噔、摸)3、通过刚才同桌的提醒,我们再来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写了“谁是好孩子”。
(第二次读文)4、简单汇报“课文中写的好孩子分别是小梅和京京”(三)理解课文1、看图、学习第1段。
同学们,这是一个发生在下雨天里事情,瞧,看着窗户外面的大雨,谁最担心?(奶奶) (1)自由读。
说说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一段。
(感情朗读,读出奶奶的担心) 2、导读第2至4自然段。
(事情是不是像像奶奶担心的那样呢?) (1)轻声读第2至4自然段。
(2)要求:①找到描写奶奶的句子画出来。
(体会奶奶的慈爱) ②奶奶看见小玲衣服淋湿了,为什么很奇怪?理解“奇怪”。
(通过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小玲忘了带雨伞,奶奶以为她一定要淋湿了,但小玲衣服一点都没湿,所以她很奇怪。
) ③奶奶说谁是好孩子?奶奶是怎样称赞小梅的? ④为什么说小梅是个好孩子?(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3)指导朗读奶奶和小玲说的话。
3、自学第5至7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这几段讲谁是好孩子,为什么? (2)汇报自学情况。
(这几段讲京京也是个好孩子。
因为京京虽然自己湿透了,但他把雨伞借给了路远的同学,京京主动关心别人,因此说他也是个好孩子。
) (3)指导朗读奶奶和京京说的话。
(四)朗读体会本课的人物对话较多,要指导学生读出恰如其分的语气。
奶奶问小玲和京京的话,虽然都是疑问句,但感情色彩不一样,她问小玲时是疑惑不解;问京京时除了奇怪以外,更多的是心疼。
小玲和京京回答时说的话,语气也不一样。
小玲忘了带伞,身上一点儿也没湿,说话时非常高兴。
全身湿透的京京回答时,心里很坦然。
奶奶夸奖小梅和京京的话,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五)总结全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两个孩子在雨天帮助同学的故事。
赞扬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六)拓展练习今天姜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了小梅和京京两个好孩子,老师非常开心,你们呢? 那么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想怎么做? 《好孩子》教学反思大连市甘井子区泉水小学姜晓艺我所执教的《好孩子》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选读课文,在处理本文时,我利用了选文的特点,与前面的第二组课文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从而引出本课内容。
下面针对本课课教学进行如下反思。
一、教学成功之处生字处理:在学习生字方面,我主要以提醒字音为主,采用了自读提示,同桌提醒,指名领读,纠正读音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有兴趣学生字,读准字音。
指导朗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课标》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
本课通过“联系实际,指导行为”等环节,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学生与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
本课的人物对话较多,要指导学生读出恰如其分的语气。
奶奶问小玲和京京的话,虽然都是疑问句,但感情色彩不一样,她问小玲时是疑惑不解;问京京时除了奇怪以外,更多的是心疼。
小玲和京京回答时说的话,语气也不一样。
小玲忘了带伞,身上一点儿也没湿,说话时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