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厦门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指导意见

厦门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指导意见

厦门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指导意见
为了扎实、有效推进我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招生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的精神和《厦门市200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的要求,结合厦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一)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既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又体现个体差异,有利于学生特长和潜能的发展。

(三)确保评定质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二、评定的内容与方法
(一)评定的内容
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的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为依据,评定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6个维度。

(二)评定的组织
成立学校评定委员会及班级评定小组。

学校评定委员会负责落实评定方案,制定具体评定程序,任免评定小组成员,
组织并监督评定工作,对评定结果进行认定。

学校评定委员会由学校领导、德育处(政教处)、教务处、年段长及教师代表组成。

班级评定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负责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评定工作。

评定小组成员给评定对象授课的时间不能少于1年,对学生应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意识。

评定委员会及评定小组的人数各为5人或以上。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对参加评定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保证评定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评定的方法
综合素质评定的信息来源为:(1)学生的成长综合记录和日常表现;(2)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以及对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方面学习、表现情况考察的结果;(3)学生个性特长的表现;(4)参考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及家长评价。

评定时应注重原始资料的分析与综合,避免以偏概全,各项内容应经集体讨论,如有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定委员会裁定。

(四)评定的表达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包括两部分。

(1)等级表达。

根据6个维度所包含的要素及其关键表现,对每个维度由高到低评出4、3、2、1的等级分。

再根据6个维度等
级分合成的总分,折成“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六个维度的总得分“20—24分”为“优”、“15—19分”为“良”、“9—14分”为“合格”。

因触犯法律被追究者才可定为“不合格”。

对学生综合素质等级的评定应十分认真、慎重,评定为“合格”要经初三毕业班领导小组复评,评定为“不合格”应经学校评定委员会审核,并报学校行政会研究决定。

(2)综合描述性评语。

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为主要依据,对学生给予一个综合性的评语,其中还可以包括等级评定中没有包括的内容,尤其应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

三、评定结果的使用
学校评定委员会要对评定结果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认定。

评定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提交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市属学校送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区属学校送区教育局中教科或教育科。

评定结果原则上不得随意更改,如发现确实有误,应记载更改理由及更改人,同时保存原评定记录备查。

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是学生初中毕业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并不排斥其他高中招生的录取依据。

四、评定制度的建设
(一)建立公示制度。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方法、程序及评定结果的使用等,应向学生及其家长做出明
确的解释并公示。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获得“优”等级的名单应在学生所在班级公布,被评为其他等级的学生可向班主任查询。

(二)建立申诉和举报制度。

对评定结果存有异议的,可向学校评定委员会提出申诉和举报;对评定委员会的答复或处理不满意的,可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反映。

学校评定委员会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详细记录各项举报、申诉、查处过程及结果。

(三)建立诚信制度。

学校评定委员会应对参加评定工作的人员建立信用记录,如果在综合素质评定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应在相应当事人的信用记录中予以记载,并取消其参评资格。

信用记录不佳的老师三年内不能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小组的成员。

(四)建立监控制度。

学校评定委员会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人员对评定工作进行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估,全面了解评定工作的有关信息,及时纠正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评定工作结束后各学校应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并撰写工作通报。

附件: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表
厦门市教育局
2004年3月8日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表
注:“关键表现”栏的各个指标,可按“A、B、C、D”四等量分。

A=该项分值×1;B=该项分值×0.8;C=该项分值×0.6;D=该项分值×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