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体育_前掷实心球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体育_前掷实心球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我校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体育运动有良好的参与意识,运动技能一般,同学之间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较强。

学生对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与求知欲,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疑问一点一点的了解课的内容,让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学习项目的类似应用。

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六年级学生理解力强,对动作的认识有自己的分析、理解力,掌握较快。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少讲解,多提示,多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效果分析
1、心理状况预测:根据本课特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并能在练习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交流,既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又满足了同学娱乐的心情。

2、生理状况预测:练习密度在45%--50%左右,平均心率在130--140次/分左右。

大概在课的38分钟左右达到。

教学反思
通过前掷实心球教学后,感觉有成功的,但也有不足之处。

如:(实心球出手无力,或未完成掷球动作,实心球就离手;向下掷实心球,向下掷实心球,几乎不存在抛物线。

)下面分析一下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方法:
一、实心球出手角度太大,高而不远。

产生原因:
1.只是向前上方伸直肘关节,而不是向前上方做鞭打动作,近似投篮动作;
2.肩关节灵活性差,两臂无法向后引,造成掷球时工作距离太短,使掷出的球只是向上抛;
3.最后用力时,没有适当的收腹,使身体没有正常的前倾,或没有适当的扣腕拔球动作。

纠正建议:
1.先用单臂交替向前上方做鞭打练习,并结合蹬地、重心前移、收腹动作,然后双臂同时进行。

动作由慢到快,逐步过渡;
2.多做压肩练习,以增加肩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可以两人一组相互同时压肩,也可在单杠、肋木上做压肩练习。

另外,学生持球时,教师一手轻托学生持
球的手,一手轻顶学生的背,使其所持的球尽量向脑后上方引;
二、开始掷球时,先屈肘将球降至脑后下方再掷球,用不上以胸带臂的力量。

产生原因:
1.不理解将球置于脑后上方的动作要领;
2将向后下屈肘误解为向后引臂。

纠正建议:
1.再次强调将球置于脑后上方的动作要领;
2.教师示范区别向后下屈肘和向后上引臂动作,然后教师一手轻托持球手,一手轻顶练习者的背,使其感觉向后上方引臂。

学生经过练习后,在掌握技术和提高成绩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要学生提高更大的成绩,5节课是远远不够的,虽然我在单元计划里增加了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我总觉得少了一些内容,那就是发展下肢和躯干的力量,以后需改进的地方。

教材分析
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是《新课标》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它是学习较复杂投掷动作的基础,也是一种自我力量练习的基本方法。

在课的练习安排上,必须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即面向全体,又注重个性发展,注意运动安全。

掷实心球为初中六年级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上下肢体力量和腹背力量,以及全身协调用力等身体素质。

由于投掷项目比较危险,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场地、器材的管理,严密组织教学,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测评练习
练习一: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目的:通过学生练习,教师发现问题,指导动作方法。

个别问题个别指导,普遍问题集体纠错。

方法:互相观察,互相纠错。

组织:
﹢﹢﹢﹢﹢﹢
﹢﹢﹢﹢﹢﹢
﹢﹢
﹢﹢
﹢﹢☉
﹢﹢
﹢﹢
﹢﹢
﹢﹢﹢﹢﹢﹢
﹢﹢﹢﹢﹢﹢
练习二:学生进行抛球过一定高度的皮筋练习。

目的:通过抛球过一定高度的皮筋练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出手角度概念,使9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抛球时的出手角度,从而
解决教学难点。

方法:学生分成4组在训练场地站好,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力量、身高等因素调整起投线和皮筋的距离。

第一排先抛,其余学生观察
并指导和纠错,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按照顺序各组依次进行练
习。

要求:抛球时球要过一定高度的皮筋。

组织:
﹢﹢﹢﹢﹢﹢﹢﹢
﹢﹢﹢﹢﹢﹢﹢﹢
﹢﹢﹢﹢﹢﹢﹢﹢
﹢﹢﹢﹢﹢﹢﹢﹢

﹌﹌﹌﹌﹌﹌﹌﹌﹌﹌﹌﹌﹌﹌﹌﹌﹌﹌﹌﹌﹌﹌﹌﹌练习三:比一比,看谁是投手。

目的:检测学生动作掌握情况,提高学生对投掷课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