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一些不适于通过正式组织解决的问题,通过非正式组织比较容易解决利用非正式组织的情感交流渠道,维持人员的稳定与团结
尊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使员工有表达思想的机会,工作中减少厌烦感,加强协作关系。
组织工作的原则
目标任务原则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
统一指挥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1、目标任务原则:这是组织结构全部设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管理组织结构及其每一部分的构成,都应当有特定的任务和目
标,并且这些任务和目标应当服从实现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要
求;---目标至上“所有的食物都是为着一个目的而具有某种秩
序”
以事为中心,因事设机构、岗位、职务,配备适宜的管理人员,
做到人和事的高度配合,--因事设职、因职定人
当企业目标任务发生重大变化时,组织机构(人员)必须作相
应的调整和变革
组织的变革
组织结构(人员)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
卡那定理一个组织不是一台静止的机器,二是以个演变着的社会系统。
(法国组织学家N.D.卡娜)
案例—杜邦公司组织变革---事业不制
组织中的“烂苹果”—“螃蟹文化”,酒与污水
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责权利三者之间不可分割,是协调、平衡和统一的。
权力是责任的基础;责任是权力的约束,有多大的去哪里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利益的大小决定了管理者石头愿意担负责任以及接受权力的程度,对额外的责任必须给予额外的利益。
管理名言
【法约尔原则】凡权力行使的地方,就有责任。
【启示】责任一旦等于零,权力就会成为负数。
【阿什定律】徒有责任而没有权力,会摧残一个人的自尊
(美国企业家M.K.阿什)
【启示】有权无责,权易滥用;有责无权,责易落空
【管理寓言】七人分粥
■七人轮流----一天饱,六天饥
■推选好人---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委员会制度-- 公平了,粥凉了
■真正好制度—仍然轮流分,分者最后取
【讨论】七人分粥的启示
【分析】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建立一个象“轮流分粥,分着后取”那样合理的游戏规则,让每个员工按照游戏规则自我管理。
游戏规则要兼顾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且让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统一起来,责任、权力和利益是管理平台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
缺乏责任,组织就会产腐败,进而衰退;缺乏权力,管理者的执行就变成废纸;缺乏利益,员工就会积极性下降,消极怠工。
只有管理者把“责、权、利”的平台搭建好,员工才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组织工作为管理奠定制度基础,组织由于明确的制度才生存下来,应张大眼睛防备产生谁也不负责人的情形。
组织制度是人选择的,是交易的结果。
制度失效-管理失效。
好的制度浑然天成,清晰而精妙,既简洁又高效,令人感叹。
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对非正式组织定期评估以调整管理行为,是优秀管理者必做常做的功课。
一个总总是处于这样或那样的群体中,这个固定的群体其实就是一种组织,一种正式的或飞正式的组织。
一个群体中,伴随着正式组织的存在,往往同时会有各种各样非正式组织的存在,“非正式组织”也称为组织中的小团体,是个人、社会关系的网络,并非由正式组织建立和要求,而是在人际交往中自发而生。
非正式组织的团体特点
较强的内生凝聚力,非正式组织的凝聚力往往超过正式组织的凝聚力。
在非正式组织里,共同的情感是维系全体的纽带,人们彼此的情感较密切,相互依赖,互相信任,有时甚至出现不讲原则的现象。
这种凝聚力是内生的和自然的。
群体的心理相容性。
由于有自愿的结合基础,非正式组织成员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因而情绪共振,感情融洽,行为协调,行动一致,归属感强。
非正式组织在满足成员的心理和情感需要上,比正式组织更具有优越性,有时甚至比正式组织更具有凝聚力。
通过口碑传递,信息沟通顺畅。
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感情密切、交往频繁、知无不言,信息传播迅速,成员对信息反应往往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非正式组织形式灵活,稳定性弱,但覆
盖面广,可以这么说几乎所有正式组织成员都会介入某个或某几个非正式组织之中。
自然形成“领军”人物,具有广泛民意基础。
每个群体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突出人物”,他们似乎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因此在他们身边总报告会簇拥着一帮人,形成以一个个非正式的小团伙或者说“小圈子”。
他们在这个小圈子中属于“领导”的形成,是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涌现出来的,成员的拥戴程度比正式组织高,号召力强。
小团体的松散性。
现实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大都是松散型的,在正常的状态下,对企业的管理并不是显示出很大的影响,往往容易被忽视。
当企业出现变化和转折的时候,这类非正式组织的力量突然壮大,利益的驱动和立场的相似使这种松散的非正式组织迅速紧密化,如果管理者不能迅速察觉到这类非正式组织的紧密化现象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必将导致管理变革的危机,甚至让企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应对策略
对非正式组织的情况进行经常性的了解和阶段性的评估。
为发挥非正式组织的正面,经理人员首先应多接触群众,了解各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情况。
非正式组织是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一旦形成,只能去接受它的存在,不大可能拆散这个小团体,强硬的改变只能适得其反。
当然,这种接纳不是无原则的附和,也不仅是对“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客观现实的接纳,还
应是对“非正式”群体成员对组织管理者和管理过程不满和抱怨的容忍和接纳。
“非正式组织”是组织成员敞开胸怀、抒发意志与情感的场所,因此倾听人们在这种场所发出的声音,对“非正式组织”管理的改善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般来说小团体的形成主要有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