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思考(新版)

对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思考(新版)

( 管理体系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对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思考(新版)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tha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same enterprise must have different management systems.对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思考(新版)安全生产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呈现总体平稳、趋于好转的势态,但形势仍然严峻,事故总量依然很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滞后、薄弱。

1.企业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意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依据,是企业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的重要管理手段和技术支撑,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标准化把企业生产全过程的每个要素和环节组织起来,按照系统体系原理,使各项活动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建立起生产安全的最佳秩序。

建立切合实际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对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落实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控制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1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标准化是强化安全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

安全标准化是提升企业安全保障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平台。

企业建立、完善和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并通过标准化的策划、实施、检查、改(PDCA)进动态循环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的运行,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机构、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制度、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规范,能够更好地引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1.2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的贯彻落实。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原则要求,设定了各项法律制度。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是对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内容的具体化和系统化,并通过运行使之成为企业的生产行为规范,从而更好地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同时,企业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行自主评定和申请外部评审定级,能增强企业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安全标准化有利于规范从管理者到所有员工的生产行为。

安全标准化要求企业制定年度安全工作目标和教育培训计划,并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目标任务考核和效果分析,有助于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安全素质和理念,提升自我管理、自我防范、自主查找、纠正和解决事故隐患,建立生产安全长效机制。

具体而言,开展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能够从从业人员工作岗位入手,制定企业各工种、各岗位安全操作规范(规程),使每个从业人员按照岗位标准进行作业,杜绝"三违"等不安全行为,避免管理上的漏洞,可以从本质上、技术上解决问题,促进作业条件改善、技术装备达标,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1.4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持久地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强化生产工艺过程控制和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条件,夯实安全管理基础,逐步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地位和作用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第一,标准化直接为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

第二,要做好安全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必须通过制定、贯彻和实施标准,建立起系统、可控、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行为科学最佳秩序。

第三,充分利用标准化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原则,对安全生产实行科学管理,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加速技术进步和科技发展,保证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可以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推动建立最佳管理秩序,促进相关管理活动在安全技术上的相互协调和配合;标准化有利于实现科学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标准化有利于建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标准化可以保护人体健康,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标准化可以增强世界各国相互沟通和理解,消除技术壁垒,促进国际间的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

2.1标准化是企业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基础。

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是由宪法、国家法律、国务院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标准、规章、规程和规范性文件等构成的。

在这个体系中,法律法规多为原则性规定,要付诸实施,还必须依赖更为具体、更为详尽的标准和规程予以支持。

我国的这些安全生产标准,其性质和作用相当于国外的技术法规,是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安全生产法》第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六条把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的要求,作为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安全生产法》中有9条14处提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从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检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和处置废弃,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生产经营单位的停产整顿甚至关闭等都涉及到标准。

可以说安全标准处于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位置,具有技术性法律规定的作用,是法律法规的延伸。

要使安全生产各项法律法规得到切实的贯彻实施,就必须重视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标准体系。

2.2标准化是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保障。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

目前,政策不落实和管理薄弱是当前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方面一些涉及安全生产的执行标准陈旧,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些企业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执标不严,标准意识淡漠,安全管理混乱,造成伤亡事故多发易发等现象迫切需要通过加强标准化工作来规范生产企业及其经营(管理)者、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另一方面,现行安全生产标准工作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难以适应安全生产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因此,为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工作,理顺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使安全生产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科学化、合理化,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

充分运用标准化的基础和支撑手段,通过标准化的引领和协调作用,从意识、法规、政策、制度、技术以及组织行为、机制、措施等各个方面入手,明确企业安全生产的发展目标,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纳入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定量化和系统化,提高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进而推动全社会安全生产工作的深入开展。

2.3安全标准化是促进源头管理的重要方法。

安全标准化的核心是风险管理。

加强企业风险评价(评测),选定适合企业的评价方法,定期和及时对各类作业场所、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要求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参与风险管理,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强调从产生事故隐患源头入手,逐一进行分析,进而全面落实风险控制各项措施,不断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加强企业安全基础建设。

2.4标准化是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价(评估)等活动提供法治依据。

企业在安全管理活动过程中,在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认定评判中,除了要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外,还需要以国家和行业标准、安全操作规程为根据。

如重大危险源的识别、重大隐患的排查、安全生产条件的认定、事故原因的分析判断等都需要以相关标准为依据。

安全评价中介机构在对企业进行安全评价评估、检测检验、咨询认证、培训教育等中介服务任务过程中也是依托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展开的。

行政管理本门认定企业是否具备安全条件,产品设备等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也都以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程为准绳。

因此,企业只有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安全标准,严格按照标准化工作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运作,并定期进行评估评价,对实施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改进,通过评审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2.5标准化是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需要。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使我国在更广阔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上扩大了开放。

根据入世承诺,我国要在各个行业领域统一实施包括安全生产标准在内的强制性标准,并使安全生产标准的制定修订更加公开、透明,积极与国际社会有关标准接轨。

安全是市场准入的必要条件,标准是严格市场准入的尺度和手段。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所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就是市场准入必须具备的资格,是必须严格把住的关口,是不可降低的门槛。

国际劳工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相继制定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标准,作为国际通行的安全健康评判准则。

美国、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安全与健康技术标准体系,在安全生产条件和员工劳动保护方面做出了严格的限制,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国家安全状况的稳定好转。

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尽快提高我国安全标准的水准,是实现安全生产主要目标赶上发达国家长期目标的重要措施。

3、企业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几点建议企业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就是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法、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3.1加快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制修订工作。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

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文件精神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等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加快组织相关配套的安全标准规程制(修)定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