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一、1、【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慰藉(jiè)/嫉妒(jí);告罄(qìng)/惟吾德馨(xīn)考点:字音辨析难点与易错点:①形近字读音(“炫”与“眩”;“罄”与“馨”;“缀”与“辍”;“粹”与“猝”)②习惯性误读,“辍”(chuò)易读成zhuì,“炽”(chì)易读成“zhì”,“藉”(jiè)易读成“jí”攻关建议:多读多用,把常读错的抄进错题本,常常翻看。
2、【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A“人声顶沸”应为“人声鼎沸”、“搏学多才”应为“博学多才”B“家瑜户晓”应为“家喻户晓”、“妇儒皆知”应为“妇孺皆知”D“禁固思想”应为“禁锢思想”、“张惶失措”应为“张皇失措”。
此题注意“器宇轩昂”与“气宇轩昂”都是对的。
考点:成语、字形难点与易错点:对成语的熟悉度,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攻关建议:可按意思记忆字形。
如“人声鼎沸”中“鼎”是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用来煮东西的。
而“鼎沸”的意思是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锅中的水烧开了,发出大声响。
“博学多才”指学问广博精深,有多方面的才能。
“博”是“广博”,自然不是“搏斗”的“搏”。
3、【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眼花缭乱:缭乱:纷乱。
形容眼前的景象复杂纷繁,使人感到迷乱不清。
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既然已经“眼花缭乱”了,又岂会“清晰真切”?前后矛盾。
考点:成语运用难点与易错点:辨析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攻关建议:翻阅较权威的中考备考书,总结自己平常容易用错的成语,重点标记或者抄在小本子上,多看。
若对某个成语有疑问,要及时翻阅字典,以便准确记忆并且加强记忆。
4、【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分类不当。
“衣物”不属于“学习用品”。
考点:病句辨析攻关建议:熟记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判断方式。
①成分残缺(通过划分句子成分确定);②语序不当(多重定语: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指名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
多重状语: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表时间或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表范围或频率的副词+表对象的介宾短语+表情态的动词或形容词。
多个谓语:注意其是否符合人类认识事物、处理事物的一般规律。
还要注意关联词语次序、主客体次序、前后对应次序、分句次序);③搭配不当(关联词、固定搭配);④用词不当(注意词语的词性与感情色彩,是否符合描述对象、句意);⑤重复啰嗦;⑥分类不当(不同类不可包含);⑦不合逻辑(包括前后矛盾);⑧否定不当(注意“避免”、“防止”这类词后面的事情需是不好的事情);⑨歧义(包含代词的“指代不明”,需确保句意明确。
)5、【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A肯定句,语气过于强硬;C反问句,有嘲讽意味;D语气过于随便,有点冲,不够尊重客人。
考点:语言得体难点与易错点:根据情境,恰当运用句式与词语。
攻关建议:语言得体除了要注意句式、词语的恰当运用,还要注意语气。
要么诚恳,要么善意地高雅地幽默。
特别是在做错事要认错,或者是别人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
6、【参考答案】杨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挥着一把朴刀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
孔乙己,一个旧社会的读书人,摇晃着脑袋在酒馆里数着茴香豆喝酒,我从中读出了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的迂腐与自命清高。
韩麦尔先生,一个教学四十年的老教师,穿上平日轻易不穿的礼服严肃认真地上最后一课,我从中读出了一个知识分子深厚的爱国情感。
奥楚蔑洛夫,一个沙皇政权的警官,兴师动众处理街头小事,变化无常,我从中读出了沙皇政府的黑暗统治。
【答案解析】仿句式:人物+身份+事迹或经历+“我”的感悟。
7、【参考答案】(1)C FA、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E、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备考建议】古诗词默写选择题难度较小,依旧以考察前后诗词顺序为主,考生背诵时不仅要记清楚正确的书写,还要避免记混了。
(2)①猛浪若奔、②苔痕上阶绿、③似曾相识燕归来④山回路转不见君9.【参考答案】c四(一)《三种诸葛亮》13、【参考答案】B【解析】题干“比较多的是……”与原文意思不符,以偏概全。
文章第二段,“比如在云南……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文章第四段,“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
14、【参考答案】A【解析】B、第七段第二行,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的还是因为他……。
C、偷换概念,“误用马谡使长亭失守”是为了证明“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不宜于过分加以夸大”。
D、与原文不符,“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宁可多一些时候的诸葛亮倒也不坏”……“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
13、14题【答题思路】①直接根据中心论点找出答案。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目了然的题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够确定。
如13题A选项文章开头就有提到。
②注意选项的用词,是否与原文不符。
比如13题B选项中的“比较多”就属于以偏概全。
③注意论点论据与材料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不能偷换概念。
15、【参考答案】两个“诸葛亮”不一样:①指存在于人们设想中,并被人们当作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历史人物。
②指学习、效仿诸葛亮的后人。
【答题思路】把握文章中心论点,从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思考。
注意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的观点一般是由点到面的,因此阅读时注意将深入挖掘。
16、【参考答案】(1)、过于高傲自负,使旁人难以亲近。
(2)、自以为是,遇到失败就消极落泪。
【答题思路】1,注意分值,判断答案大致有几点内容。
一般3分3点、4分两点。
2,根据文章内容,按照“谁做什么”、“什么东西怎么样”进行概括,注意信息不要遗漏。
3,注意扣题。
题目问“带汁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因此回答时应该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17、【参考答案】我认为作者的身份、立场对于创设作品人物具有极大影响。
陈寿是西晋史学家,因此更注重于对史实的真实记录,在他的《三国志》中,诸葛亮精于政务但谋略一般;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表现故事的曲折离奇,他笔下的诸葛亮神机妙算,文韬武略;甚至在京剧“借东风”中,为了舞台效果,诸葛亮的形象更为夸张,简直无所不能。
因此,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如果从作者的身份、立场等背景进行分析,结论能够更全面客观。
【答题思路】围绕“从作者的身份、立场、角度考虑作品,结论会有所不同”这个观点,结合文本,简要展开讲述,最后总结。
格式:总(观点)+分析(结合文本)+总(重述观点)【变式题型】①你同意文中“……”观点吗?为什么?②你身边的人是否能做到……(文中提及内容)?请举例说明,并为他们提出建议。
③文中有两种以上观点,问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
④通读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某一句、某一段的感悟联想。
记叙文阅读题号知识点考察方式18.【参考答案】①舍钱救猫②归还猫意外获支票【解析】本题的考点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和概括内容的结合。
难点在于准确精炼地将对应情节概括出来,考生易错点在于将每个情节独立概括,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行文的思路,最终导致前一情节与后一情节没有直接的联系。
19.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问题。
(6分)(1)老人“用手杖敲了三下地板”,店主就走到老人身边。
从这一细节里,你看到老人与店主的关系如何?【参考答案】关系熟络有默契,但是店主同时又非常敬重老人。
【解析】本题考点是细节描写的作用,透过细节看人物的关系。
本题难度较大,用准确的词语形容两人的关系不容易。
(2)店主为什么说“那张支票无效”?除文中说店主认为“从他妻子去世后,这个老人精神错乱了”这一原因外,你觉得可能还有什么原因?【参考答案】①我仅仅用了100元从四个青年手中救回了猫。
②店主说“只有傻瓜才认为一只猫值那么多钱。
”③店主受到老人的嘱托,故意这么说。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章信息提取与推断的能力。
难点在于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0.阅读故事,离不开想象。
请你以老人的身份,把“老人跟店主耳语了几句”中“耳语”的内容写出来。
(4分)【参考答案】你把这张支票给年轻人,并告诉他支票是无效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节间的逻辑联系,做题时要联系上下文。
难度在于把握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易错点在于考生往往忽视联系上下文。
21.“我把支票对折,扔到柜台上,好让他扔掉。
可是,我的内心告诉我把支票留下来”反映了“我”怎样的品格?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我”是一个崇尚精神但又不拒绝物质、矛盾、有侥幸心理的人。
如文中当店主拿出支票时,“我吃惊地扬起眉毛”,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我”救猫是出于自己善良的本性和对生命的尊重,没有想过因此而获得物质奖励,所以当店主给“我”支票时便是“吃惊”。
而“扬起眉毛”则表现了“我”的惊喜。
当“我”知道买船需要2500元时,又侥幸地打电话给银行查支票是否有用。
【解析】围绕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人物的性格特点,难点在于准确地概括出人物性格特点。
22.故事情节出人意料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请举一例简要分析。
(4分)【答案及解析】本题相对较开放,围绕“出人意料”的写作特点,结合文章内容谈即可,如文中店主告诉我们老人“精神错乱”,结尾处交代确是“经营大部分木材”的富有老人;被认为“无效”的支票,最后竟然是有效的;整个买船过程竟然是老人一手安排的。
本题因出人意料的情节较明显,难度不大,但考生在答题时往往分析过于简单,没有将“出人意料”表现在哪分析清楚。
请以“出错”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600字以上;3、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评分标准:考阅卷老师人手一份!这个重要的表格,就是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从这个表格中,聪明的你都知道我们的中考作文都是怎么构成了吗?60分的作文满分分别由内容(25分)、语言(25分)、结构(6分)以及文面(4分)综合得来的。
那么接下来,周彤老师将从这四大方面来为你分析今年的中考作文。
第一版块——内容内容,顾名思义,指的就是你的文章所描述的故事及想要传达的思想,它由审题、立意、选材这三大步骤构成。
所以,拿到题目,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审题。
一.审题:根据考试题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重要信息:1.题目要求:命题作文,题目《出错》这是近几年来,广州中考作文的一个趋势,今年也毫无例外地延续了命题作文的路线,想必聪明的你早已有所准备了吧?2.字数要求:600字以上中考中,字数不足会被扣分,并可能直接被划入三、四类作文中;而字数过多,则会耗费你宝贵的考试时间和精力。
所以,我们此次作文写作的最佳字数,应控制在作文稿纸标注“600字”那一行的下边3-5行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