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把中国史置于世界史的大背景

把中国史置于世界史的大背景

把中国史置于世界史的大背景
把中国史置于世界史的大背景吴红渠(杭州学军中学)目前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努力使这些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能够按照各种不同的体系重新组合整理。

比如,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是按照专题史的方式进行的,即按照教材必修一政治史、必修二经济史,必修三文化史来复习的,那么第二轮就可以按照通史的方式来进行,比如按照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现代中国,或者古代世界,近代世界,现代世界这样的方式来整合历史基础知识。

同时,要注意把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来进行思考。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每一个专题前的导语和每一节前面的课前提示。

这两部分往往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材所涉及的历史阶段特征和主要内容。

比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16世纪前后的西方世界等,考生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进行概括归纳其历史特征。

考生特别要注意新课改以来常用的史学观点,比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近(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从不同史观出发,得出的历史结论就有了很大的区别。

我们考生要有意识地、自觉地运用这些观点去解读历史基础知识。

比如在近几年的试题中,我们往往会遇到类似这样的提问”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出发,请你谈谈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为什么答题时答不好,得不到高分?问题在于答题不够科学、不够规范。

所以要加强规范审题要规范、答题要规范。

非选择题,审题要先审设问再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按照设问的程序作答。

一般来说,设问是层层深入的,可以引领你的思路,跳跃作答容易出错。

答题时要做到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

”段落化指所需要回答问题要按答题纸中的序号自成一个段落,使段落分明、条理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