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PPT课件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子哪几句是写景的?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用了什 么手法?
2.哪几句抒情?抒发了什么情感?
3.全文用了什么手法?
枯藤 老树 昏鸦
写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凄凉 冷清
抒情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西下
孤寂 愁苦
白描 烘托
肠断天涯再见ຫໍສະໝຸດ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之: 主谓之间
若:好像
其: 指示代词,这
日月的升降起落运行,好像出自大海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星汉: 银河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阔 不仅表明帆高,而且还很大气
4.名句分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历来得到人们的好 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透出自然的情趣,想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2、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4、“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解释加点字词,翻译全诗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临:到达,登以上: 表目的,解释为来 观: 观看 沧海: 大海 我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的景色。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何: 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 高高地挺立。竦,高。峙,挺立。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5.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乡书 乡书指的是寄给家人的书信 归雁 古人常用鸿雁传书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6.全诗用了什么手法?
青山外,绿水前
对偶修辞
两岸阔,一帆悬
景
生残夜,入旧年
思家乡:传乡书,望归雁 情
借景抒情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结 合
文章结构:
1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2 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 (实写) 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想象)
3. 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
地点:碣石山
目的: 观沧海
4.作者看到了哪些具体的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水 澹澹 山岛 竦峙 观 树木 丛生 百草 丰茂
第三联 海日生残夜 海日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那几个字用得好?请说明理由。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 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 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悬 不仅突出了江面的宽阔,还突出了潮水的气势
苍芒动荡 欣欣向荣
秋风 萧瑟 洪波 涌起
波澜壮阔
5.作者想到了那些具体的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日月 若出其中 气
想
势 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恢
星汉 若出其里 宏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用 了什么修辞?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互文修辞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简介
曹操,即魏武帝。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 人。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市)人。善诗 歌,其诗大都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 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散 文亦清峻整洁。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运用拟人的修辞,将月亮人格化,
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
心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 的忧虑、同情、关切之情。
主旨: 以景传情, 怀念友人。
1、解释: 左迁 2、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 西。 ”
3、这首诗表的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友人的怀念、思念之情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曹操击败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在踌躇满志之际,面对辽阔无边的大海, 看到苍芒动荡的海水,欣欣向荣的草木,波澜壮阔的海浪,想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宏伟 气势,作者情不自禁的在胸中涌起一股昂扬奋发的精神,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 一统全国的愿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题解,作者。
1.题解。 (1)闻:听到,听说。 (2)左迁:降职。 (3)龙标:今黔阳。 整体翻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遥寄此诗。 2·作者。 李白: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
幸:庆幸 至: 极点 以: 用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赏析《观沧海》
1.全诗围绕哪个字来展开的?这个字起什么作用?
观 写登山所见之景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
2.作者写了几种景观?分别是哪几种?用了什么手法?
所见之景: 海水,山岛 实写
虚
两种
实
所想之景: 日月星辰 想象,虚写
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
写景兼点时令,含有漂泊之感 、 离别之恨。 写景作用:渲染离恨伤感的气氛 。
闻道龙标过五溪
写闻讯,“过五溪”可见旅途的艰 难; “过”不仅写出龙标的荒远渺邈, 更将李白同情好友旅途艰辛、贬所 荒凉的情愫突现出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
西。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 直到夜郎西
整体感知
让我们回顾下课文内容
赏析次北固山下
1.首联用了什么修辞?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对偶 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 过五关,斩六将
“客路”点明自已游子身份,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 向前行。
2.哪几联写的是作者在船上所见之景?写了哪些景?
第二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 帆 景
居士”。人称“诗仙”。 3.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七绝圣
手。因“不护细行”被贬龙标(黔阳)尉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 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把我的愁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