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比较文学原理》考前辅导出题范围:教材及课件上的知识点重要考点: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文学性、可比性定义之争,法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学科相关的定义(民族文学、世界文学、总体文学)第二章中西比较文学发展史、学科建立的标志,教堂山会议、比较文学的危机第三章定义: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接受研究、阐发研究),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平行研究(具体判断哪些研究是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法,案例)接受研究(接受理论,接受研究与渊源学的区别)第四章定义:主题学、文类学、形象学、媒介学(译介学)、比较诗学主题与母题、题材、人物与主题文类的划分及其标准(中西方文类划分情况)缺类现象中国是否有史诗?中国是否有悲剧?形象学研究的对象:异国异族的形象(他者)辨析: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研究是否就是形象学研究的对象?媒介学、译介学翻译史上重要的译者、翻译思想,翻译中的文化现象比较诗学(名词)诗学概念的含义、中西诗学是否可比?第五章文学与宗教的关系题型:单选、多选、判断、名词解释、问答一、单选题(出25题,每题1分)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大会开幕词中说“比较文学在世界上已经成为一门‘显学’”的学者是 AA、季羡林B、钱钟书C、朱光潜D、胡适比较文学的安身立命之本是 BA、可比性B、文学性C、宏观性D、开放性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来临”的是CA、伏尔泰B、斯达尔夫人C、歌德D、雨果日尔蒙斯基将比较文学称作 CA、比较文学B、比较诗学C、历史比较文艺学D、文学的比较研究最早使用“比较文学”一词的是AA、法国人B、英国人C、美国人D、中国人法国学派第一位代表人物 AA、巴尔登斯伯格B、卡雷C、基亚D、梵·第根第一个系统地、全面地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学者是 DA、巴尔登斯伯格B、卡雷C、基亚D、梵·第根首先指出“比较”是一种所有的批评和科学都会使用的方法的是 BA、德国人B、法国人C、英国人D、美国人明确指出"比较文学实际只是一种被误称了的科学方法”的是 BA、卡雷B、基亚C、梵·第根D、巴尔登斯伯格法国的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建立于BA、巴黎B、里昂C、第戎D、普罗旺斯西方比较文学的史前史可以追溯到 BA、古希腊B、古罗马C、文艺复兴D、十八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DA、西汉B、东汉C、唐代D、西晋中国最早的比较文学研究是BA、中日文学比较B、中印文学比较C、中越文学比较D、中俄文学比较下列学者中从事中印文学研究的大家是 CA、吴宓B、鲁迅C、季羡林D、乐黛云在中国开设了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的学者是 BA、乐黛云B、吴宓C、陈寅恪D、季羡林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于哪一年BA、1982B、1985C、1986D、1988教堂山会议召开于哪一年CA、1954B、1957C、1958D、1968《伯恩海默报告》发表于哪一年?DB、1958C、1988D、1993最早出现的比较文学基本类型是 AA、影响研究B、平行研究C、接受研究D、阐发研究接受研究的兴起与西方批评界开始重视()的作用有关 CA、作家B、作品C、读者D、批评渊源学和接受研究都是从()的角度出发展开研究 DA、放送者B、媒介C、传递者D、接受者与渊源学不同,接受研究的关注重心在于 CA、作家B、作品D、译者答案:C“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实现”,这是()的观点AA、接受理论B、形式主义批评C、存在主义批评D、马克思主义批评()在《典论·论文》中把文体分为四科八类。
BA、陆机B、曹丕C、刘勰D、钟嵘古希腊悲剧属于 A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C、社会悲剧D、形而上的悲剧中国的悲剧多属于 C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C、社会悲剧D、形而上的悲剧各民族文学中大洪水题材的研究属于 AA、主题学的研究B、形象学的研究C、比较诗学的研究D、文类学的研究对某一人物在不同民族、不同作家创作中的流传演变的历史进行研究,属于()的研究 CA、文类学B、形象学C、主题学D、媒介学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学中对异族人或物的描写,属于BA、主题学的研究B、形象学的研究C、比较诗学的研究D、文类学的研究中国翻译史上,明确提出“信、达、雅”三原则的是 DA、玄奘B、慧远C、真谛D、严复在佛经汉译过程中,持意译见解的是 BA、支谦B、鸠摩罗什C、真谛D、道安明确提出翻译要使读者有类似反应的翻译理论家是 CA、严复B、塔特勒C、奈达D、费道罗夫西方“诗学”的概念起源于 AA、古希腊B、古罗马C、中世纪D、文艺复兴“摹仿、表现、象征、典型”等术语是()诗学体系常用术语 AA、西方B、中国传统C、印度D、日本《<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中国》的作者是 AA、范存忠B、钱钟书C、朱光潜D、方平《李渔论戏剧结构》的作者是 CA、王国维B、钱钟书C、杨绛D、乐黛云《吉诃德原则》的作者是AA、列文B、秦家琪C、陆协新D、韦斯坦因《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一文的作者是 BA、吴宓B、朱光潜C、周作人D、王国维《通感》的作者是 AA、钱钟书B、杨绛C、朱光潜D、陈寅恪《红楼梦评论》中运用了谁的悲剧思想? CA、亚里士多德B、弗洛伊德C、叔本华D、尼采《常事不书:用“陌生化原则”看<红楼梦>的形式结构》一文属于 BA、平行研究B、阐发研究C、接受研究D、影响研究高友工、梅祖麟的《分析杜甫的<秋兴>》一文运用了()的理论对中国古典诗歌进行研究。
CA、复调理论B、形式理论C、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D、陌生化理论最早传入欧洲的中国剧作是 BA、《好逑传》B、《赵氏孤儿》C、《灰栏记》D、《西厢记》二、多选题比较文学研究的四个跨越包括 ABCDA、跨民族B、跨语言C、跨文化D、跨学科E、跨理论在比较文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之前,欧洲就已经开始出现比较文学性质的研究,这方面的学者有 ABCDEA、伏尔泰B、斯达尔夫人C、歌德D、莱辛E、施莱格尔兄弟标志着比较文学学科正式建立的重要事件有ABCDEA、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专著《比较文学》B、1887年德国学者科赫创办了第一份《比较文学杂志》C、1897年法国学者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创办第一个比较文学常设讲座D、1900年“各国文学的比较历史”正式列入巴黎国际文学会议的议题E、1900年贝茨编订了《比较文学书目》比较文学两种最基本的研究类型是 ABA、影响研究B、平行研究C、阐发研究D、接受研究E、审美研究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包括 ABCDA、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B、影响的事实联系论C、影响的历史意识论D、影响即对创作活动的理解论E、影响无处不在论平行研究的方法主要是 ABDA、哲学的B、批评的C、实证的D、审美的E、考据的法国学者梵•第根将影响研究的路线分解成三个环节,它们是ABDA、放送者B、传递者C、影响者E、被影响者个人媒介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对文学交流起媒介作用的人,他们可以是 ABCDEA、翻译家B、旅行者C、传教士D、访学者E、外教文字与材料媒介可以是ABCEA、译本B、游记C、访谈D、原著E、译介文章接受研究的兴起与哪些批评理论的出现有关? CEA、新批评B、形式主义批评C、读者反应批评D、结构主义E、接受理论“接受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BDA、伊格尔顿C、胡塞尔D、伊塞尔E、索绪尔接受理论的观点包括ABCDEA、接受屏幕B、潜在读者C、期待视野D、空白、填空E、误读、超越下列作品中,具有复仇主题的有ABCA、《哈姆莱特》B、《美狄亚》C、《赵氏孤儿》D、《俄狄浦斯王》E、《麦克白》有着“以怨报怨,替父报仇”母题的作品有 ACA、《哈姆莱特》B、《美狄亚》C、《赵氏孤儿》D、《俄狄浦斯王》E、《麦克白》下面对中国现行的文类划分方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BDA、小说、诗歌、戏剧三分法B、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分法C、叙事类、抒情类、散文类三分法D、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三分法E、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散文类四分法下列国家中出现了流浪汉小说的有 CDEA、俄国B、印度C、西班牙D、德国E、法国莱辛的作品有 BEA、《论史诗》B、《汉堡剧评》C、《论文学》D、《论德国》E、《拉奥孔》英国翻译家塔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包括ABCA、译文应该完全复写出原著的思想B、译文应该在风格、笔调上和原著一样C、译文要像原著一样流畅D、读者反应要类似认为中国汉民族文学中存有史诗的是: CDA、王国维B、海涛华C、胡适D、杨牧E、鲁迅对比较诗学有较大贡献的学者有ABCDA、刘若愚B、叶维廉C、钱钟书D、王元化E、鲁迅下面作家中,可以进行影响研究的是 ABCDEA、鲁迅和果戈理B、易卜生和曹禺C、托尔斯泰和罗曼·罗兰D、拜伦和莱蒙托夫E、拜伦与普希金下列文体中,可以从历时性的角度进行影响研究的是 BCA、骑士抒情诗B、十四行诗D、徘句E、古希腊悲剧流浪汉小说产生或影响所及的国家有 BCDA、俄国B、西班牙C、德国D、法国E、中国下列作品中取材于《圣经》有 ABCDEA、《神曲》B、《失乐园》C、《天路历程》D、《力士参孙》E、《复乐园》三、判断题(出5题)1、开放性是比较文学的最根本的特征 .正确2、传统的法国学派注重事实材料的考证而忽视审美比较研究。
正确3、台湾地区建立比较文学学科比大陆早十年左右。
正确4、蒙古族文学与藏族文学的比较不属于比较文学的研究。
错误5、阐发研究是一种用西方的文学理论解释中国的文学理论与作品的方法。
错误6、作品中的主题既可以进行影响研究,也可以进行平行研究。
正确7、“每一种他者形象的形成同时伴随着自我形象的形成。
”正确9、从文体上来说,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只有希腊悲剧一种。
其他民族均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错误10、法国勒萨日的小说《吉尔•布拉斯》是在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影响下创作的。
正确11、《旧约》既是基督教的经典,又是希伯来人的文学作品总集。
正确四、名词解释(出4题)1、总体文学2、文学性、可比性3、法国学派4、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接受研究5、媒介学、译介学、形象学、比较诗学五、问答题(出2题)1、什么是文学性?如何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把握文学性?2、形象学研究对象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3、什么是母题?母题与主题的关系?4、什么是缺类现象?研究缺类现象的意义是什么?5、中国是否存在史诗这一文类?为什么?6、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谈到叔本华将悲剧观分为三类,请问是哪三类?王国维以为《红楼梦》属于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