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接效应: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
最后产量衡值法则:不管初始播种密度如何,在一定范围内,在相同条件下,作物的最后产量差不多是一样的。
生态入侵:由于生态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化感作用:指由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
边缘效应:由于群落交错区圣经条件的特殊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是的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域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
填空题:
3逻辑斯蒂曲线分为开始期、加速期、转折期、减速期、饱和期5个时期。
4种群利用空间的方式可分为分散利用和共同利用两大类。
7物种多样性可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类。
11.群落呈斑块状镶嵌是由亲代散布习性、环境的异质性和种间相互关系所决定的。
简答题:
1.简述逻辑斯蒂曲线的意义。
(4分)
答:1.他是许多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
2.它也是渔业、林业、农业等实践领域中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
3.模型中的两个参数r和k,已成为生物进化对策论中的重要概念,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r表示物种的潜在增殖能力,而k表示环境容纳量即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平衡浓度8.成层的生态学意义。
答:1.生物群落的成层性使单位面积内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生物种类和数量。
2.可以产生更多的生物物质,同时以复杂的营养结构维持着系统的相对稳定。
3.为人类合理栽培作物群落提供了可贵的依据。
4.缓解不同生物对环境的利用压力扩大利用环境的范围。
四:问答题
1.试论述种群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种群间相互作用可分为正相互作用和负相互作用两种。
正相互作用按其作用程度分为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原始协作三种类型,种间结合也是一种正相互作用。
负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和寄生三种关系。
在农业中的应用:1.建立人工混交林,林粮间作,农作物间套种
2.稻田养鱼、养萍,稻鱼、稻萍混作
3.蜜蜂与虫媒授粉作物的互利作用
4.生物防治病虫害及杂草
2.顶级群落的定义及特征以及顶级群落理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演替中群落结构变化开始较快,随着演替的进行,变化速度减慢而趋于稳定。
群落演替系列最后达到稳定阶段,称为顶级,演替最终形成的稳定群落,叫做顶级群落特征:1.它是一个在系统内部和外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已达到平衡的稳定系统
2.其结构和物种组成已相对恒定
3.有机物质的年生产量与群落的消耗量和输出量之和达到平衡,没有生产的净积累,其现存量上下波动不大。
4.顶级群落如无外来干扰,可以自我延续地存在下去。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对撂荒地植被演替的控制
2.农田土壤肥力变化与作物演替利用
3.仿群落演替的人工模拟群落
4.建立仿自然演替群落构架的人工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