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知识点
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地理区域划分的类型、级别
自然区域:自然存在的区域,不是人为造成的。
每个自然区域的标志有气候、地形、植被、土壤、动物等,但最明显的是自然植被。
如长江三角洲、北温带、山地上的草场等。
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不可无线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如工业区、经济特区、牧区、旅游区等。
行政区域:是国家为实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并设应相应的管理机构的区域。
如吉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北京市等。
[特别提示] 1区域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明显的一致性,区域间有显著的差异性。
2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的原因和依据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了四大地理区域。
(2)四大地理区域的基本资料
北方地区:1位置: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2面积:占全国的20% 3人口:占全国的40%,汉族占绝大多数。
4地形:平原广阔,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
5农业:农产品丰富,以旱地作物为主,如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甜菜、大豆等。
6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煤、铁、石油
南方地区:1位置: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
2面积:占全国的25% 3人口:占全国的55%,汉族占绝大多数
4地形:平原、丘陵交错分布,有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等。
5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甘蔗等,生产淡水鱼等
6资源:矿产资源种类多,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
西北地区:1位置: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面积:占全国的30% 3人口:占全国的4%,汉族占2/3
4地形: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昆仑山、大兴安岭等
5农业: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以灌溉农业为主,作物有小麦、棉花、甜菜、瓜果等
6资源:矿产丰富,煤、石油、稀土储量大
青藏地区:1位置: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泰山以南
2面积:占全国的25% 3人口:占全国的1%,是藏族主要聚居地
4地形: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喜马拉雅山脉等
5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有河谷农业,牲畜有牦牛、藏绵羊等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区界限的确定因素
(1)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季风。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受不到季风影响,降水较少,体现出干旱的区域特征;而位于东部季风区的北方和南方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处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气温和降水)。
与一月0°C等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量线基本接近。
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3)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区域:地形和地势。
该界限与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限十分吻合。
4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是六位数字,两位表示一级,从大到小。
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
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重要的地理界线
Ⅰ.一月0°C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Ⅱ.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Ⅲ.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Ⅳ.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Ⅴ.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Ⅵ.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Ⅶ.冬季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Ⅷ.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Ⅸ.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4.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文化差异
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干旱的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西部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表现为“三山夹两盆”的分布特点,东部地形以内蒙古高原为主。
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地区的河流很少,且多为内流河,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位于该区。
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气候干旱。
原因:I.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东西距离很长;II.区内高原面积广大,
有大兴安岭等山脉与东部平原相隔,这种位置和地形决定了从海洋上吹来的夏季风携带的湿润气流基本不能到达这里,而且,越往西距离海洋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小,因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2)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
受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和干湿状况的逐渐变化),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风蚀作用显著,西部有浩瀚的戈壁、沙漠,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绿洲
[特别提示]塔里木盆地内部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格尔盆地内有雅丹地貌;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塔里木盆地有储量特别大的石油和天然气。
二.由东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三.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四.农田、村镇、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2.高寒的青藏地区
(1)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
地形——主要是青藏高原,而且高原上分布有许多高大山脉
气候——主要是高原山地气候
河湖——是许多大江大湖的发源地,拥有世界上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湖区。
其中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2)主要自然特征——高寒
高: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高山,大都分布于青藏高原的南部和西部边缘。
寒:海拔高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原因。
由于气候寒冷,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3)青藏地区的资源
太阳能:本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的透明度好,水汽含量少,阳光穿过大气时损耗少,直接辐射较强,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我国太阳能辐射最多的地区。
拉萨因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被称为“日光城”。
地热:本区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下岩浆活动频繁,因此地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
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汽田,已建成地热发电站。
水和水能:青藏高原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其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
在雅鲁藏布江和黄河等河流的峡谷地段,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但目前开发甚少。
矿产资源:青海省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矿藏丰富,被称为“聚宝盆”。
在察尔汗盐湖建起了我国最大的钾肥厂。
同时,藏北高原地下又发现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3.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1)我国的主要牧区
(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
I.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
西北地区夏季气温高,日照时间长,但天然降水少,发展农业必然依靠灌溉。
因此在有河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农作物生长好,形成许多农业区。
灌溉农业区:宁夏的宁夏平原和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引黄河水进行灌溉,甘肃的河西走廊利用祁连山冰雪融水进行灌溉,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绿洲农业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的绿洲,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成为当地主要的粮棉产地。
新疆南部的绿洲盛产长绒棉,是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之一。
II.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
青藏地区由于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高原上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只有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水热条件相对较好,适宜发展种植业。
因此在雅鲁藏布江谷底、湟水谷地等地形成了河谷农业,主要作物是青稞、小麦和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