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级成考专升本音乐学专业12月份考试资料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2018级成考专升本音乐学专业12月份考试资料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一)
一、简答题
1、简述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

2、简述艺术的社会功能。

二、论述题
1、结合当前教育现状,谈谈你对艺术教育任务和目标的理解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一)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

(1)实践性与主体性
(2)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3)形象性,这是最根本的一个特征
(4)创造性
(5)情感性
2、简述艺术的社会功能。

(1)认识功能。

艺术往往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生活和人们得精神面貌。

从而使欣赏者扩大自己的生活视野,进而认识现实、认识历史、认识真理。

(2)教育功能。

艺术作品能够对人们起到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作用。

(3)审美功能。

艺术的认识和教育功能中已经包含了审美的作用;从艺术作品的形式角度看,艺术的审美功能体现在不同艺术形态中。

二、论述题
1、结合当前教育现状,谈谈你对艺术教育任务和目标的理解。

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中,“艺术教育”这一个概念,有着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

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对于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

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它对人们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开发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发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强人的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在当今社会,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人的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当代社会中的人,必须具有较高
的文化修养与艺术修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需要。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2)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艺术教育之所以在整个教育中有着特殊地位与作用,在于它可以培育和健全人们的审美心理结构,培育人们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

艺术活动作为人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能够极大的促进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

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这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中,人的创造力也得到充分的发挥。

(3)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由于艺术是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因而,艺术教育对于人的情感培养与提高,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历来的思想家、艺术家都十分重视艺术对于人的情感陶冶和净化作用,强调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人们美好、和谐的情感和心灵,从而实现完美人格的建构。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正是通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方法,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使人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这既是一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保证,也是社会实现全面进步的基础。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二)
一、名词解释
1、实用艺术:
2、艺术风格:
3、审美升华:
4、艺术家:
5、形象思维:
6、“寓教于乐”
二、论述题
2、结合当前教育现状,谈谈你对艺术教育任务和目标的理解。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二)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实用艺术:
值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

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2、艺术风格:
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3、审美升华:
是艺术鉴赏活动的最高境界,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一
种精神的自由境界,通过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4、艺术家:
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

他们通常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以及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

同时,艺术家又是具体的和社会的人。

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5、形象思维:
是指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6、“寓教于乐”是古罗马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有关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即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

“教”,既指社会道德教育,又指文化开发,艺术的“教”的功效应是崇尚美德、简朴、正义、秩序和法律。

“教”是目的,必须通过“乐”的手段才能实现。

“寓教于乐”也揭示了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活动中所包含的普遍性的真、善、美,必须通过明晰的个性化转化为个体感性可以直接接受的形式,艺术作品必须是形式和内容的美的融合统一。

二、论述题
1、结合当前教育现状,谈谈你对艺术教育任务和目标的理解。

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中,“艺术教育”这一个概念,有着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

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对于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

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它对人们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开发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发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强人的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三)
一、名词解释
1.三一律
2.游戏说
3.意象
4.有意味的形式
5.典型
二、简答题
1.简述戏剧表演艺术的三大体系
2.简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三)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三一律
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尤其是悲剧)必须遵守的创作法则。

其具体内容是:“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2、游戏说
是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之一,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

这种学说最早可追溯到康德。

他认为“自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正是在这一点上,艺术与游戏相通。

他所谓的“自由”,就是不受外在功利考虑影响的一种精神创造活动。

席勒继承了康德的观点并加以发挥,认为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是想象力的游戏。

3、意象
是有“意”的形象和有“象”的意念的统一。

“意”指的是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意图,“象”是具体生活中可以传达“意”的物象。

“意象”是经过艺术家的精神加工后的产物,其形成是艺术创作活动的关键环节,是艺术传达的前奏。

4、有意味的形式
英国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认为,当一定的艺术因素,如音乐中的旋律、节奏,绘画中的线条、色彩等按照特定的艺术方法构成特定的形式,从而表达了事物某种本质,同时又传达了与它交相融合的审美体验、审美胸襟时,这种形式就能够感动人,就能够引发人们的审美感情,这时的形式就有了“意味”。

(3分)这时,艺术作品显现的审美特质是艺术家主体精神与客观美的本质相交融的结果。

5、典型
艺术作品之中那些具有高度典型性的形象体系。

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其中,典型人物是艺术典型的主体,典型性格是典型人物的核心。

二、简答题
1、简述戏剧表演艺术的三大体系
其一,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形成于十月革命前夕,20世纪30年代开始介绍到我国。

是关于演员要忘记自我,完全化身为角色的演剧观,提出“从自我出发”、“情绪记忆”等主张,认为理想的境界是演员动情,动情到忘我、无我。

其二,德国布莱希特独创“史诗剧”理论和“间离效果”说。

其体系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50十年代中期介绍到我国。

他主张演员、角色和观众三者间都必须保持一定距离的“间离”原则,不要求演员动情。

其三,中国梅兰芳的表演体系,与上述两个表演体系各有异同。

中国戏剧教诲性与艺术性兼而有之。

2、简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在原始艺术中就紧紧联系在一起。

艺术与宗教确有相通之处,这就是激发人的内心的强烈情感。

但是宗教和艺术在本质上却是异质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