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从学会倾听开始倾听是数学课堂不可缺失的习惯培养课堂现状教学片断呈现镜头一:教学《统计》教师:‚苹果、香蕉、西瓜、梨这四种水果当中,你最喜欢吃哪一种水果?‛学生1:‚我最喜欢吃香蕉、西瓜。
‛学生2:‚我四种都喜欢。
‛学生3:‚我最喜欢吃桔子。
‛学生4:‚我最喜欢吃草莓。
‛……镜头二: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师:关于除法,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我!我!老师,我!‛,大部分学生抢着想说自己的看法。
请了其中的一位发言时,其他学生——有的转移阵地,和四周同学说自己的看法;有的干脆自言自语,声音甚至盖过发言的学生;有的因为没被叫到而大声叹息、没了神气或趴在桌上;有的则事不关已,一心一意地与铅笔、橡皮‚对话‛……发言完毕,教师说:‚这位小朋友说得真好,奖你一个‘聪明一休’!‛一时,‚刷‛,所有的学生都端坐如钟。
教师又问:‚刚才的小朋友说了什么?‛或者‚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牛头不对马嘴‛、答非所问的有,和前面学生看法基本一致的有,讲了半天也听不懂他到底讲了什么的有,一脸无辜、不知所云的也有……类似于这样的现象,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是十分多见的:大部分学生有“说”热情却没有“听”的耐心,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却受不得不被叫到的“打击”;一部分学生看似一副专心致志的样子,实则早已思绪飞扬,注意力完全不在课堂上,同学教师所说的话更是“过耳云烟”;另一部分学生,则完全是“与世隔绝”型,你说你的,我忙我的……种种情况表明,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学会并养成倾听的习惯是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
有一位深圳的特级教师曾说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从倾听开始”。
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当作一个重要目标,也惟有引领学生学会倾听并养成习惯,实现优势互补,才能使课堂交流焕发异彩,才能让探究变得有深度和广度,从而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最终促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
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并逐步养成一种自发的行为,内化为自己的课堂习惯呢?一、让学生认真的倾听从提高自身修养做起。
学生不能认真倾听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课的内容、形式或同学的回答不感兴趣或者表现欲太强,只注重自己的表现,而不去理会其他同学的发言。
我们在课堂中要想让学生认真的倾听,首先要加强学生自身的修养,我常常对学生说:听别人说是一种修养,让别人听是一种艺术。
让学生加强自身的修养,约束自己认真去听,听清、听懂,争做“认真倾听小绅士”、“认真倾听小淑女”。
其次,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自身的素质。
我们在听一些名师的课时,常常顾不上记笔记,写思考,全部的注意力都被深深地吸引在课堂上,根本不会走神。
所以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做一名有魅力的老师。
在备课时要尽量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形式多样化。
例如: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引入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童话故事等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等。
使自己的课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使自己的课堂成为一种艺术。
二、生动鲜活的故事讨论,明白倾听的重要性。
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如果我们直截了当、教条式地对学生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家一定要克服浮躁之气与轻漫之举,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这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
就算学生表面上“心领神会”了,那也是为了迎合教师而做的。
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对学生讲类似于这样的故事:有一只知了,它想跟蜜蜂学采蜜,想跟蝴蝶学跳舞,想跟啄木鸟学捉虫……但每次老师才讲了一点点,它就没耐心了。
结果什么本领也没学会。
只会没完没了地‚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
大家谁也不喜欢它!有三个外形、重量、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金子塑的金人,它们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怎么分辨呢?用三根草,分别插入三个金人的耳朵。
第一个金人的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第二个金人的草从嘴巴里掉出来。
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
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在讲故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逐渐明白:倾听是一种学习,一种沟通,一种尊重;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医生学会了倾听病人的叙述,就能更快的诊断出病人的病情,我们学生学会了倾听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发言,就能使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同样受人尊敬的人。
让孩子学会倾听,就要让孩子明白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一种沟通,一种尊重。
在倾听中,我们会了解到很多信息,获得很多思想,会迸发思维的灵感。
学会倾听,不单单是用耳朵来倾听,更要用心去倾听。
“倾听是礼貌的最高形式。
”它包含了尊重、理解、沟通、接纳、期待、分担和共享。
所以,最初的倾听,应该从心开始,只有从内心深处接受、认识了倾听的重要性,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行动。
我常常告诉学生,倾听是一种学习和沟通的方式。
课堂上,倾听能帮助我们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利用别人的意见启迪自己的智慧。
倾听会使我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点燃思维的火花。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是学生熟悉的一句名言,我用它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明白他人的思路总有值得自己借鉴之处,他人的发言也是思考的成果,我们要学会尊重和吸纳。
当学生意识到了倾听的作用,并在学习中体会到了这种习惯对学习的积极作用之后,学生就会从心底处接受,并在行动中体现。
三、倾听示范,传达教师的倾听态度。
听是有效鉴别、有效评价的基础。
就算在同一个班中,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也会不同,思考问题的思路也会千差万别。
作为教师,只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到他们思维的亮点,生成动态的数学课堂。
更重要的是,教师全身心地听学生说话,会使数学课堂充满着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而且,这种认真倾听的态度,必定会给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中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倾听习惯。
因此,要让低年级的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教师首先必须先学会倾听: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无论是对还是错,是一气呵成还是断断续续,都应该一如既往地面带微笑,注视发言的学生,更不随意打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弱孩子”,更要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去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鼓励的目光和必要的点拨。
当孩子们也同样认真倾听,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就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摸摸他们的小脑袋。
用爱心营造充满民主、温馨的数学课堂。
四、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设计,吸引学生倾听的兴趣。
①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在真实、具体、有趣的情境里,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会更乐意倾听他人的发言。
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倾听习惯时,我们要机智地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多种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倾听他人的想法,同时鉴赏性地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教学《找规律》时,出示一些男女同学的图象,“‘六一’节要表演节目,你能帮他们排排队吗?”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按一定的规律来思考解决问题。
学习《认识人民币》之后,创设了“同桌两位同学每人10元钱到肯德基消费,可以怎么买?”的设计购物单活动。
同时提出反馈的要求:介绍同桌的方法;先评价别人的方法,再发表自己的想法。
而且只有认真听别人意见的同学,才能获得发言权。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
②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比较短,这是由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成决定。
想让他们一节课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那也是不太现实的。
怎样才能尽可能多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要求我们上课有节奏、有弹性,同时利用多种学生喜欢的新奇、有趣、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地开发教学资源,如游戏、比赛、故事情景、图片展示、多媒体影像、音乐等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倾听。
③让生活走进数学教学。
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是数学学习的目的和归宿。
把教学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才能与发言者产生共鸣。
如,在学习了《统计》之后,让学生统计自己家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只数,制作成一个统计表,并在班级中说说统计之后的想法。
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让学生随便抓一把乒乓球,猜有多少,数验证判断;再抓一把花生,同桌互猜比赛,看谁估计得准确。
教学一年级《左右》时,让学生说“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数学与生活的融合,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而且因为是自己的切身体会,每一个学生的倾听也是特别专注。
五、细化训练,引导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
学生有了听的兴趣,但不一定会听,因此,需要我们细化训练,使其学会倾听。
1、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
手势或身体动作最能反映学生是否在倾听,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想努力表现自己是认真倾听的,于是把双手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板一动也不动,其实,这是一种假听,如果学生真的在认真倾听,就不可能会有时间注意手应该怎么放,身子应该怎么样。
因此,在课堂上,没有必要要求学生必须双手平放,腰挺直,关键要看学生有没有在真听。
当学生在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做到神情专一,眼睛要注视着老师或发言人,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
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观察学生听课的情况,即时得到反馈信息。
2、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首先要让学生做到心静,这是倾听的前提条件,还要强化听的意识。
新接到一个班级,在上第一节课时,我就会告诉学生: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
在班级中,我对学生提出学会倾听要做到三心:一是专心听,无论是在听老师讲课,还是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同学所讲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
当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问其他学生,刚才他(她)讲的你们听明白了吗?他讲的是什么意思?再请一位同学复述;二是耐心听,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再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三是细心听,当别人发言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有没有道理?谁还有补充?谁还有更好的意见?你能帮他解释得更清楚吗?……用这些问题去换醒学生应该注意倾听,并把同学的发言经过选择、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还要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梳理、归类。
3、持之以恒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到每一堂课中。
倾听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可通过教师长期坚持训练,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完善。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听问训练、听记训练,听后复述训练等等,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我写一个式子,让学生说出一个和它相等的除法算式。
师:12÷4 生1:24÷8 生2:36÷12 生3:6÷2 ……师:15÷3 生1:30÷6 生2:45÷19 生3:150÷30 ……学生只有认真地倾听别人的答题后,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就会不断地思索还有别的答案吗?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同时能使学生静下心耐心听,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听后提出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