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开20秋《当代中国经济(尔雅)》在线作业(参考答案)

南开20秋《当代中国经济(尔雅)》在线作业(参考答案)

1.影响储蓄的因素除了收入以外,还有消费,以下关于消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消费是劳动力的再生产,非完全个人和家庭的行为B.随着主导消费品的变动(从百元阶段到十万百万阶段),储蓄率会提高C.消费要符合社会生产的需要D.平均消费范围:一方面由社会所决定,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规律性答案:B2.直接影响借贷资金供给的因素不包括以下哪种?()A.总储蓄规模B.投资需求的规模C.自我金融部分的规模D.股票形式融资的规模答案:B3.改革开放之初,社会的主导消费品是百元产品,其中所谓的“三大件”不包括以下哪个?()A.电视机B.自行车C.手表D.缝纫机答案:A4.以下因素变动不会带来收入分配的差别的是()。

A.市场失灵B.消费水平C.生产条件的分配D.相关制度安排答案:B5.关于公有制前提下按劳分配这种分配原则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劳动资料公共所有B.劳动力个人所有C.劳动对象公共所有D.所有生产条件公共所有答案:D6.关于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最优组合说法错误的是()。

A.从外资成本线与储蓄引致成本线交点到实际储蓄点之间的储蓄用于对外投资B.从外资成本线与储蓄引致成本线交点到外资成本线与投资效率线交点之间的部分引进外资C.从有效储蓄点到实际储蓄点之间的储蓄部分用于对外投资D.最优组合使得国内储蓄的国内利用、国外利用和引进外资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最大化答案:C7.以下关于利息和利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投资和储蓄的分离必然会产生利率B.通过金融中介来实现的借贷关系与利息利率直接相关C.借贷资本的供求影响着利率的走势D.由于纸币的价值受流通中货币总量的影响,使得利率存在实际与名义之分答案:A8.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不仅仅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事实上还引起了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领域重大的结构性变革,产生了新的矛盾,这不包括()。

A.劳资关系矛盾B.贫富差距加大C.生产力落后D.上层建筑落后答案:C9.以下哪种元素不属于传统收入分配的范畴?()A.工分制B.八级工资制C.绩效制D.级别制答案:C10.关于引进外资和其对国内经济带来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外资与内资一般不是同质的B.引入外资一定会提高投资效率,从而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C.外资的引入可以使过国内补充性因素得到有效配置D.引进外资的同时会引进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产生外溢效应影响国内企业发展答案:B11.相比较而言,以下哪个领域不是国有资本应控制较多的领域?()A.基础设施B.基础工业C.航空航天D.服务业答案:D12.关于凯恩斯理论对与利率的描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息和利息率都是货币现象,不能用实际变量来解释B.利率调节货币供求,收入调节储蓄投资平衡C.储蓄由利率决定D.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共同决定答案:C13.在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创新过程中,以下哪个阶段不曾出现?()A.公有制为主,非公有制为补充B.公有制为主,非公有制为重要组成部分C.保护合法的私人财产制度D.非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D14.一种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活动产生的有利影响称之为()。

A.内部效应B.边际效应C.相关效应D.外部效应答案:D15.社会上存在的灰色收入现象体现的是收入分配过程中的什么问题?()A.权力过于集中B.差别化的国民待遇C.分配制度不规范D.税制不统一答案:C16.关于中国储蓄投资与引进外资的现状说法正确的是()。

A.储蓄过剩,因而利用外资规模缩小B.储蓄过剩与利用外资的规模同时扩大C.存在储蓄缺口,因而引进外资D.存在外汇缺口,因而引进外资答案:B17.金融起着沟通储蓄资源的供给和投资资源的需求的作用,这个过程不具有以下哪种特点?()A.跨时空协调B.结构性协调C.完全性协调D.多渠道协调答案:C18.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进行国家非国有化改革的原因不包括以下哪个?()A.经济发展的阶段改变B.国有资本实力减弱C.非国有资本实力增强D.国有化经营效率低下答案:B19.未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我国采取了什么做法?()A.加大信贷额度B.降低贷款利率C.提供无息贷款D.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答案:D20.政府通过收入和支出过程的宏观调控不包括以下哪种方式?()A.转移性支付B.政府投资C.对物质生产领域的支付D.社会保障答案:C21.中国经济改革中进行的经济性分权的涵义是()。

A.政党与选民之间的权利划分B.政党之间分权C.强化地方政府的作用D.经济决策权的重新划分答案:D22.以下关于国民储蓄的主体结构和形式结构之间的联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三个主体对储蓄形式结构的选择是有差异的B.在政府为主导的储蓄形式中,金融需求低C.企业选择资产形式的自由度比家庭更大D.在家庭为主导的储蓄形式中,金融的地位更为重要答案:C23.下面关于储蓄利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息带来的收入差别是公平的B.利息是按劳分配的报酬C.利息可以看做劳动的积累D.利息不代表不劳而获答案:B24.奴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是私有制,奴隶和资本主义工人获取收入的分配方式是不一样的,其差别体现在()。

A.劳动资料不一样B.劳动方式不一样C.是否支配劳动力D.是否具有人身自由答案:C25.外资的引入会带来一定的缺陷,这一般不包括以下哪种?()A.外资的引进可能强制性,替代性效应,使得国内品牌挤出市场,加剧储蓄的过剩B.可能使得政府不再动员储蓄,甚至动员储蓄用于消费,从而带来陷入国际债务危机的可能性C.外资对国内资本的替代,会影响到经济的长期经济发展D.外资的引入降低了国内的投资效率,从而减少了国民收入答案:D26.以下关于投资决定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超额需求会影响整个社会产品价格水平B.资本的积累与投资无关C.计划消费不能实现,使得社会资本积累不仅仅与储蓄有关D.资本的积累与超额需求有关答案:B27.不同时期的主导消费品不一样,储蓄行为具有阶段性,收入增加不会立刻引起消费行为的增加。

因此,两个阶段过渡时期储蓄会()。

A.不变B.不一定C.增加D.减少答案:C28.中国在经济体制非均衡条件下的改革采取了怎样的路径?()A.从农村到城市B.从城市到农村C.城乡并举D.城乡分别单独进行答案:A29.以下关于规范政府调节过程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加大税率以实现社会公平B.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C.合理规范税制D.适当的转移支付答案:A30.下面有关于无产阶级的公平的涵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消灭阶级差别B.提倡占有上的平等C.否认资产阶级的公平D.承认资产阶级的公平答案:C31.以下关于利率自由化并且控制利率在供求平衡点之上带来的积极效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鼓励储蓄B.可以促进就业,使得劳动替代资本C.可以发出一种资本充足的信号D.可以把不合格的借贷者从市场中挤兑出去答案:C32.当影响分配的条件既定时,由于私人储蓄存款过量而导致存量资源的分配偏离均衡点,应采取的恰当做法是()。

A.等待市场自发调节B.向市场投放流动性C.进行政策性调整,发行国债D.变革体制结构答案:C33.以下关于各个阶段我国主导消费品发展的的说法正确的是()。

A.要积极加大进口以满足国内需求B.投资与储蓄只存在数量上的关系C.投资的方向要与储蓄积累规定的下一阶段主导消费品一致D.投资的方向可自由选择答案:C34.导致中国的储蓄过剩问题的原因一般不包括以下哪个?()A.强制储蓄B.经济快速发展C.高税率D.社保不覆盖所有成员答案:B35.以下哪些行业比较容易出现产业性歧视问题?()A.服务业B.农林业C.工业D.高新科技产业答案:B36.保证各社会成员的公平性不仅仅是均等的权力,而且包括对弱势群实现体权力平等的维护组织或安排等。

()A.错误B.正确37.相比正式制度而言,非正式制度具有更高的可移植性。

()A.错误B.正确答案:A38.农村的社会化程度低,公有制的范围或者组织形式适合才有家庭联产承包制,而城市则适和采用企业等组织形式。

()A.错误B.正确答案:B39.反垄断的对象既包括人为的、制度安排导致的垄断,也包括自然性的垄断。

()A.错误B.正确答案:A40.生产条件在不同部门和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由于诸多问题的存在是不均衡的,这显然与公平相违背,甚至与效率相违背。

()A.错误B.正确答案:B41.政府通过通过收入过程和支出过程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依旧遵循其劳动与所有权标准不同的标准来进行。

()A.错误B.正确答案:42.社会保障的水平和形式应当根据各部门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特点而存在差异。

()B.正确答案:A43.横向的政治性分权指的是国家、政府、政党和选民之间的政治权利的划分,即政党的权利来自于选民的授权。

()A.错误B.正确答案:A44.传统体制下的收入分配是完全平均主义的分配。

()A.错误B.正确答案:A45.在既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当一个国家的增量和存量资源在政府与非政府部门间分配偏离均衡点时,只能通过改变体制结构来调整。

()A.错误B.正确答案:A46.国有资本进入一些非国有资本难以有效进入的领域,是国不与民争利的体现。

()A.错误B.正确答案:B47.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客观原因之一是生产条件中土地的有限性。

()A.错误B.正确答案:B48.按劳分配就是以生产条件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或收入,劳动的差别还原为收入的差别以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A.错误B.正确答案:A49.当各部门的储蓄倾向相同时,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会影响国民储蓄的规模。

()A.错误B.正确答案:A50.中国的脑体倒挂问题,根植于等级制度,导致对收入分配标准的扭曲。

()A.错误B.正确答案: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