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方案1 施工测量控制网建立本工程由××市勘查研究院在施工场地以导线形式施测四个施工控制点,形成场地平面控制网,作为建筑物定位地依据。
四个施工点用木桩打入地下,用水泥沙子加固,木桩上钉地小铁钉中心标志,小铁钉顶面施测高程,并出具施工点测量报告。
1、核算市勘查研究院测量报告中各施工点坐标(Y,X)于其边长(D),右夹角(β)是否对应。
使用坐标反算法。
公式:i j ij y y y -=∆ i j ij x x x -=∆22)()(ij ij ij x y D ∆+∆= 边长Dijijij x y arctg ∆∆=ϕ 方位角φ右夹角βi =(上一边的方位角φi-1.i )-(下一边的方位角φij )+180° 从反算结果得:各施工点坐标(X,Y )与其边长(D),右夹角(β)对应。
2、 现场校测施工点坐标四个施工点相互通视,用测距仪实测各边边长,用经纬仪测各点的右夹角,取实测值与通过报告计算的数值做比较。
3、校测水准点根据××市勘查研究院提供的n 个施工水准点,由其中一点出发,沿着另外n-1各点依次测量,最后又回到起点,实测中尽坐标增量(ΔY ,ΔX )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以保证精度。
所测高差平均值与已知高差之差小于±3mm n,可确定所给水准点标高正确。
在施工现场内选两处远离路边,受影响小又利于观测地方埋下永久水准点,测出其高程,为以后施工做准备。
2 建(构)筑物轴线定位及标定一、定位放线1、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是确定建筑物平面位置和开挖基础的关键环节。
施测中必须保证精度,杜绝错误,认真熟悉建筑图和结构图。
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考虑桩位的长期稳定的保留,对每栋建筑物测设十字形主轴线,作为定位放线的依据。
2、由建筑总平面图、桩位总平面图提供的设计坐标计算十字形控制线的交叉点坐标。
3、用角度交汇法确定每栋建筑物十字形主轴线交叉点的位置,经纬仪设在该位置。
用后方交汇法测出交叉点的现场实际坐标,与设计坐标比较。
在现场对初步测定的点位进行归化改正,即经纬仪设在初步测定的交叉点上。
用极坐标法测出设计坐标位置。
为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把仪器设于这个经过归化的坐标点,对其两个施工坐标点进行观测。
测出的夹角与理论的夹角的误差在规范的要求范围内,即满足要求。
角度交汇法:1、已知条件:A、B、C坐标及要求P坐标,计算出现场测设数据β1、γ1、β2、γ2角值。
然后将经纬仪分别安置在A、B、C三个坐标点,测设β1、γ1、β2、γ2各角,方向线AP、BP、CP交点即为所求P点。
角度交汇法示意图当误差三角形的边长不超过精度要求范围,取三角形重心作为P点的点位。
2、后方交汇法公式:A=(XB-XA)+(YB-YA)ctg α △Y=-k △x21k kba x ++-=∆ B=(YB-YA)-(XB-XA)ctg α C=(XB-XC)-(YB-YC)ctg β D=(YB-YC)-(XB-XC)ctg β2、 把交叉点投测在四面的基坑外的木桩上。
3、 平面控制法与主轴线的桩位是定位放线的重要依据。
当控制网与主轴线测定后应立即对桩位采取保护措施。
一般采取在桩上方立三角标或围栅栏等保护措施,并对其它班组施工人员进行保护测量标志的教育。
4、 当控制网测定并经自检合格后提请有关主管领导即有关技术部门,通知甲方验线。
在收到验线合格通知后,方可正式使用。
三、建筑物基础放线 1、基础放线当基础垫层浇筑完成,根据平面控制网,检测各主轴线控制桩位,确实没有碰动和位移后,用经纬仪向基础垫层投测主轴线。
经校核后,以主轴线为准,用墨线弹出基础施工中所需要的中线、边界线、墙宽线、柱位线、积水坑线等。
2、验线基础验线允许偏差如下:长度L≤30M 允许偏差±5mm30M<L≤60M 允许偏差±10mm60M<L≤90M 允许偏差±15mm90M<L 允许偏差±20mm基础放线经有关技术部门和建设单位验线后方可正式交付施工使用。
3 高层建筑中的高程测量一、测量允许偏差层间标高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全高(H)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0且不应大于:30m<H≤60m ±10mm60m<H ≤90m ±15mm90m<H ±20mm二、±.000以下标高测法高层建筑的基础一般均较深,有时又不在同一标高上,为控制基础和±0.000以下各层的标高,在基础开挖过程中在基坑四周水平打下长木桩,在木桩侧面钉下球帽铁钉,编好号码,并用油漆在桩边写清楚,用吊钢尺的办法,用水准仪根据附近栋号水准点,测出球帽铁钉帽顶高程,对应编号做好纪录,最后,将水准仪安置在基坑内,校测各铁钉帽顶高程,附和或环线闭合差在±5mm内认为合格。
施测基础标高时,应后视两处作校核。
如图:基础高程测量图3、±0.000以上标高测法±0.000以上标高测法,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墙;边柱等向上竖直测量,一般高程建筑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以便相互校核和适应分段施工需要,引测步骤是:(1)、先用水准仪根据两个栋号水准点,在各向上引测处准确测出启始标高线(一般多测+1.000米标高线)(2)、用钢尺沿铅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画出正米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应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直接量取。
高差超过一整钢尺时,应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
如果外墙整层有突出墙面的装饰线条时,在外架上用吊钢尺的方法,在装饰线以上测出第二条起始标高线。
如图。
标准层高层传递(3)、将水准仪安置至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条水平线,误差在5mm以内。
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做校核。
4、实测中的要点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
由水平线向上或向下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验。
量高差时,尺身铅直并用标准拉力,要进行尺长改正和温度改正。
三、高层建筑物竖向控制当高层建筑施工到±0.000后,随着结构的增高,要将首层轴线逐层向上投测,作为各层放线和结构竖向控制的依据。
施工中对竖向偏差要求较高,轴线竖向投测的精度和方法必须与其适应,保证工程质量。
1、测量允许偏差层间竖向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全高(H)竖向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0,且不应大于:30M<H≤60M ±10mm60M<H≤90M ±15mm90M<H ±20mm本工程全高超过90M,层间竖向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全高(H)竖向测量偏差不应超过±20mm。
2、高层建筑竖向投测和要点在基础工程完成后,根据建筑平面控制网,校测建筑物主轴线控制桩后,把十字形主轴线精确测设到高层建筑首层轮廓边缘预埋四块200mm×200mm的钢板上,作为向上投测的依据。
在浇筑上升的各层楼面时,在向应的位置预留150mm×150mm,与首层层面控制点向对应的小方孔,保证能使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与留孔。
在首层控制点上架设激光经纬仪,精确置中及整平仪器。
打开激光电源开关,发射可见红色光束,投射到上层预留孔的接收靶上。
转动调焦螺旋,使目标处的激光光斑最小。
旋转照准部,利用垂直微动手轮,用渐进法使光斑在目标处晃动最小。
光斑晃动的中心即为激光束的垂直位置,此点即为所求控制点。
其余控制点用同样的方法向上传递。
用经纬仪架在浇筑层控制点上,重新穿出主轴线,并检查十字形90度夹角,误差在1/6000以内,才可以进行细部结构的放线。
竖向投测前,要对仪器进行检校,保证激光垂准仪各轴系关系正确。
实测时仪器安置在施工层下面,因此,实测中要注意对仪器的安全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落物击伤。
4 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本工程在每一施工阶段及使用过程中均应对建筑物做沉降观测记录。
首层施工完毕观测一次,以后每施工完二至三层观测一次,竣工验收后,观测一次,以后每半年观测一次,直到下沉稳定为止。
观测中一定保证;“三定(定人、定仪,定时)”。
同时确保每次观测前对使用仪器进行检核,以免影响观测结果。
各观测日期、数据均记录完整,并绘成图表存档,观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通知设计单位。
观测的对照点不得少于两个,并采用闭合法,测量精度采用二级水准。
对观测点要严加保护,不得损坏。
观测点布置、做法按照按结施平面图中标记准确埋设24个沉降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见附图。
观测点做法见附图制作埋设,并严加保护。
测量精度采用二级水准,仪器使用S1水准仪;观测方法采用一等水准测量,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n 30.0mm(n 为测站数)。
沉降观测点布置图沉降观测点做法图5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1) 建筑物的定位应以其平面布置形式和占地面积大小不同而异:当以城市控制点或场区控制网定位时,应选择精度较高的点位和方向为依据;当以建筑红线桩定位时,应选择与主要街道中心线平行的建筑红线为依据,并应以较长的已知边测设较短的边;当以原有建(构)筑物或道路中心线定位时,应选择外廓(或中心线)较完整的永久性建(构)筑物为依据。
(2) 定位的方法,在控制网上测定建筑物轴线控制桩。
定位的方法应以建筑物的形状不同而异,矩形建筑物宜用直角坐标法定位;任意形状建筑物宜用极坐标法定位;当量距有困难时,宜选用角度交会法定位。
6 垂直度的控制吊线坠法采用较重的特制线坠悬吊,以确定的轴线交点为准,直接向各施工层悬吊引测轴线。
(1)线坠的几何形体要规正,重量要适当(1~3kg)。
吊线用编织的和没有扭曲的细钢丝。
(2)悬吊时要上端固定牢固,线中间没有障碍,尤其是没有侧向抗力。
(3)线下端(或线坠尖)的投测人,视线要垂直结构面,当线左、线右投测小于3~4mm时,取其平均位置,两次平均位置之差小于2~3mm时,再取平均位置,作为投测结果。
(4)投测中要防风吹和震动,尤其是侧向风吹。
(5)在逐层引测中,要用更大的线坠(如5kg)每隔3~5层,由下面直接向上放一次通线,以作校测。
7 地下室施工阶段标高测量方法为了保证建筑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础施工中就应注意准确地测设标高。
为±0.00以上的标高传递打好基础。
采用经纬仪将现场水准点标高引测至地下室基坑内,可在基坑四周的挡土桩上画出整米数的水平线,作为地下室标高测量的依据。
标高控制线应根据施工需要画出多处,对于各条标高线,应予校测,误差较大时(>5mm)应予调整。
8 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观测地下室施工过程中,为了及时掌握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程度,因此对邻近建筑物进行观测。
在基础施工影响范围以外设基准点,再根据设计要求,对距基坑一定范围的建筑物,设置沉降观测点,并精确地测出其原始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