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试重点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试重点

1月4号8:00 3508
名词解释:
1.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
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

2.产业结构: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分
工越来越细,因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

这些不同的生产部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在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3.支柱产业:在一定时期内,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体系的主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密度高、产业关联度强、发展规模、经济效益好,对整个国民经济起支撑作用的产业。

4.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或具有密切替代关系商品的企业构成和相互关系,以及由此影响
市场运行效率。

合理的产业组织是产业资源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的前提条件。

5.SCP:即从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
对某行业进行分析的工具。

6.TOT:Transfer-Operate一Transfer的简称,即将建设好的公共工程项目,移交给投
资者进行一定期限的运营管理,该投资者利用获取的经营权,在一定期限内获得收入。

在合约期满之后,再交回给所建部门或单位的一种融资方式。

在项目移交中,政府或其所设经济实体将取得一定的资金以再建设其他项目.
7.BOT:国家或者地方政府部门通过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承担公共性基础设施项目的
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项目公司拥有投资建造设施的所有权,允许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由此回收项目投资、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回报;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将设施无偿地移交给签约方的政府部门。

简答题:
1.简要分析我国环保产业的市场结构?
市场集中度:我国环保产业中大多数固定资产的规模经济都比较小,少部分固定资产的规模经济能比较大。

由此可见,我国环保产业属于分散型产业,产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

而且,所有的环保企业都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环保产业的这种空间布局,更加导致了产业内部的过度竞争。

产品差异化:环保产品面临着不同偏好的消费者,尤其是环保产品和服务还应适应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因此环保产品和服务必须多样化。

我国环保产品的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差别化程度不大,偏重于产品的生产,而其它方面,如环保技术开发、资源利用、环保咨询等方面则比较薄弱。

而且,我国环保产品的开发、生产、使用等各个环节往往相互脱节,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需要,甚至很多环保产品在实际使用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大量财力、物力的浪费,许多环保产品不得不依赖进口。

行业壁垒状况:由于我国过去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一直以来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要求不是很高,于是,许多技术、设备落后的小规模企业得以进入,并且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环保产业的主体,相反,那些高科技的大规模企业很难进入。

我国环保产业目前的进入壁垒是较低的。

而与此同时,在环保产业内,又有许多亏损的企业却在作苦苦挣扎,不能从产业内顺利退出。

这种低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的壁垒组合必然导致环保产业内的过度竞争。

2.如何提高我国环保产业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主体
作为决策主体、投资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的企业要承担自主创新的过程。

决策主体。

企业作为自主创新决策主体的主要任务是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明确自主创新战略。

投资主体。

企业要自主决策,当然就要自行投资,自主决定筹资、融资的渠道和方式,统筹考虑投入的分配和步骤。

因此,我国企业应大力完善投资体系:一是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二是拓宽融资渠道;三是明确自主研发投入的侧重点;四是坚决完善自主研发投入的监督机制。

政府:全力构建自主创新体系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产业学结合工作涉及科技、经济、社会诸多方面。

完善政策支撑体系:财政税收政策。

政府采购制度。

科技奖励政策。

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全社会:切实营造自主创新宽松环境
1、要宽容失败、允许失败。

2、要鼓励爱国货、用国货
3、要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3.阐述环保产业安全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因素。

环保产业安全的内涵是指我国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国际竞争的发展进程中,具有保持民族环保产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始终保持着本国资本对本国环保产业主体的控制。

特点:
1、产业安全的战略性。

环保产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一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一国的环境安全和经济权益。

2、产业安全的综合性
环保产业安全涉及的范围广,既包括工业,又包括农业和第三产业。

产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和影响。

3、产业安全的系统性
环保产业安全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成的大系统。

它既涉及到环保产业内部发展的问题,也涉及到环保产业赖以发展的宏观经济、政治和国际环境问题。

4、产业安全的层次性。

环保产业安全既包括一国某一环保产业的安全问题,也包括一国环保产业群的安全问题,这两个层次是个体与总体的关系。

5、产业安全的动态性
环保产业安全的问题是长期存在的,但在不同的时期内有不同的产业安全的具体维护对象,这是由经济发展和我国竞争力的相对变化所决定的。

就整个环保产业而言,有些环保产业在一定时期内是安全的,不需要政府的规制或干预,而另一些环保产业则具有较大的风险,需要政府适当规制或保护。

环保产业安全的实现手段和途径不是一成不变、静止的,而是与时俱进、动态变化的。

影响因素:
1、在直接投资领域,外国资本实施产业控制。

例如,我国曾一度给予外国投资者以诸多优惠,这些优惠措施对增强外国投资者的竞争力大有好处,却也使国内企业处于不公平的劣势地位。

外国投资者不但获得中国政府让渡的各种
减免税收入,还获得被它排挤掉的内资企业的市场和利润。

某一产业的外资企业一旦居于寡头垄断地位,便倾向于维持垄断高价和阻止先进技术扩散。

2、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控制和外国的技术封锁
技术进口是一国技术进步的重要供给渠道,。

我国利用外资“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初衷并不能够达到预期,反而出现了核心技术缺失的隐忧。

3、在国际贸易领域,外国环保产品实施低价倾销
论述题:
一.试论述当前我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环保产业结构不平衡,总体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

扩大产业总体规模,提高产业组织集中度和综合发展能力
发展滞后的环境服务业
环保技术与产品市场需求相适应
2.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
健全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机制,以企业为主体
加大国家通过计划、财税、金融等政策激励和引导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
增强企业人才、信息和资金等综合研发实力,提高研发投入水平,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环保产业标准化水平,环境工程技术和技术装备标准达到国际水平,重视环境服务标准体系建设。

3.环保产业市场化程度比较低,缺乏市场有效监管:
环保产业市场化程度
环保产业市场建设不力
防止市场条块分割,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现象
4. 促进产业发展的措施不配套,政策引导不力
长期忽视通盘考虑环保产业属性、行业特点、发展机制,从系统解决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
4.体制改革进展迟缓,“行业”管理职能未全面落实
没有一个如其它行业的归口管理部门,宏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没有建立起符合环保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协调、统一的组织推动机制
二.试论述我国环保产业投融资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面临的问题:
投融资政策和保障措施不完善,对外资和私人部门资金进入污染治理领域缺乏明确的规定。

排污收费政策不完善,执行不严。

政府计划下的手段和渠道如公共预算、国债等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投入力度不够。

资金投入过多依赖地方政府。

政府和污染者以外的其他投资主体和向社会筹集资金的商业融资手段的作用严重不足或缺位,如商业银行贷款。

对策建议:建立可持续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采用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包括:公共财政。

银行信贷。

信托投资基金。

排污收费。

利用外资。

排污许可证制度与污染物排放交易。

完善环保产业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资金
制定环保产业多元化投融资政策和配套措施,。

克服民间资本进入环境投资领域的障碍、融资渠道的限制,以及资源定价和服务性收费不合理等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