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读书报告柏拉图(公元前423—347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思想家。
他出生在雅典城邦的一个名门贵族家庭。
柏拉图所生活的时代正值雅典在伯罗奔尼撤战争中遭遇失败.民主制出现危机,整个希腊城邦制度走向衰落之际。
《理想国》是柏拉图对当时社会现状进行批判和反思而写就的一部著名代表作。
《理想国》书中确实为世人描述了一个不同于现实城邦的正义、和谐的美好社会,它与现实城邦的纷,风气败坏,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理想国》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团结、正义和谐的社会。
柏拉图的《理想国》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正义”这条主线。
围绕着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柏拉图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和谐的社会画卷。
在柏拉图看来,国家正义就各个等级各守其序、各司其职,正义本质上就是一种秩序和和谐。
为了达到社会的统一和谐,实现国家的正义,柏拉图为他所构想的“理想国”确立了两个基本原刖:一个是哲学家执政,另一个是整体主义原则,这两个原则构成了柏拉图和谐社会的鲜明特征。
一、正义的本质:和谐《理想国》的宗旨是要建立一个整体幸福,社会和谐的完善国家。
这个完善的国家就是正义城邦.正义是理想国家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理想国》一书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正义”这条主线。
柏拉图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理想都是围绕着正义来展开论述的。
为了探讨真正的正义是什么,柏拉图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城邦。
柏拉图认为城邦起源于社会分工,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动力。
柏拉图首先认识到了人的生活具有物质性,人要生存就必须解决衣食住等问题。
在柏拉图看来个人是无法单靠自己达到自足的,这就需要人们共同生活在一起,建立起最初的城邦。
居住在同一城邦的人们按自己的性格进行分工,干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技艺,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换产品,互相提供服务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生活需要。
柏拉图认识到社会分工有两大好处:一是“一个人分一点东西给别人,或者从别人那里得来一点东西,每个人都觉得这样有进有出对他们自己有好处;二是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更多的东西养活更多的人。
“只要每个人在恰当的时候干适合他性格的工作,放弃其他的事情专搞一行,这样就会每种东西生产得有多有好”,柏拉图显然是根据每个人天赋才能的不同来进行社会分工的。
柏拉图认为人的天赋才能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只从事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做得最好,城邦才能有序健康地发展。
在天赋差异和社会分工的基础上,柏拉图叉把城邦的组成人员分成三个阶层。
首先是生产者阶层他们是城邦中的最低等级。
由农民、牧人、各类工匠以及商人等构成。
他们的先天禀赋比较低,执行着整个国家的经济职能,为整个社会提供生活资料,从根本上维系着国家和社会的运转。
其次是护卫者阶层。
随着城邦的不断扩充.人的欲望和需求不断增长,为了争夺土地和财富,出现了城邦问的战争。
根据社会分工的原则,一个专门从事战争的军人集团便运应而生组成了城邦的第二等级。
他们的先天禀赋比较高,擅长作战技艺。
其职责是执干戈以卫社稷,并充当统治者的辅助者。
最后是统治者阶层柏拉图认为城邦的治理是一门繁杂的艺术,需要具有超凡脱俗的素质和能力的人来担任,这就是拥有高超智慧和真正的知识的少数哲学家。
他们由军人等级中挑选出来精心教育和训练而成,其职责是执掌国家权力、管理国家。
经过严格的社会分工后,国家便正式形成了。
社会分工和等级制度构成了柏拉图理想国的社会结构。
也是城邦的基本制度。
没有分工就不会形成社会秩序,就不会形成有序化的社会结构。
社会分工是城邦有序运行的制度保障,城邦的三个阶层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实现了各尽其才,各得其所。
但仅有社会分工是不够的。
最重要的是三个等级之间的“和谐”,这便是“正义”。
“当生意人,辅助者和护国者这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个的事而不相互干扰时便有了正义。
从而也就使国家成为正义的国家了。
”二、个人正义: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得出国家正义之后,依照由大见小原则,柏拉图考察了个人正义,柏认为,城邦是个人的放大,个人是城邦的缩小,二者是同构的。
柏拉图把人的灵魂划分为三个部分:用于思考和推理的理性(理智);“理智的天然辅助者”—激情;使人感觉爱、饥饿等物质骚动的欲望。
城邦的正义是三个阶层互不干扰,各做各的事,以此相应。
个人的正义就是自身内的三种品质在自身内在各起各的作用,做它本分的事情。
当人的灵魂内部的三部分彼此友好和谐,各部分不相互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个人就实现了正义。
可见,柏拉图的个人正义本质上就是一种个人灵魂的和谐。
在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中理性无疑在价值上是最高层次,而欲望则为最低层次。
因此,一个人正义的有德行的人应该让理性处于主导地位起领导作用,统帅激情控制欲望.激情与欲望服从理性的统治不反叛。
这就实现了人的灵魂的最和谐,最佳状态。
反之,果灵魂的三种品质之间争斗不和相互代替,是不正义的。
“灵魂的一个部分起而反对整个灵魂.企图在内部取得领导地位……”。
不节制,怯懦,无知。
总之,一切的邪恶就是三者的混淆与迷失。
与灵魂三部分相对应的是城邦中的三个阶层哲学家,军人.生产者分别是理性、激情和欲望的代表。
正义的人必须让理性统治激情,由激情抑制欲望。
城邦最理想的秩序和最和谐的状态就是由哲学家领导军人统治生产者。
军人和生产者要服从哲学家的统治.为统治者服务,而不能反抗哲学家的统治获取领导地位。
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安定和谐,长治久安。
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是不可分割的,只有这两者相互匹配。
相互一致时才会有整个社会的正义和谐。
城邦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城邦的正义归根结底是通过个人正义体现出来。
正是城邦中单个人的正义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城邦正义。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只要统治者能够按照最高的理性去行事。
能够做到励精图治去管理好国家.他就是在推行社会的“正义”;只要武士能够勇敢忠诚.竭尽全力捍卫国家的威严和秩序,他就是在实施社会的“正义”;只要劳动者能够辛勤劳作为统治者和卫士服务,他就是在遵守社会的“正义”。
只要城邦中的三种人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各司其职而不越轨,城邦就有了正义,社会国家便有了秩序,便能够达到长治久安。
但是如何才能使各个阶层以及每个人做到各尽其能,安份守纪呢?这就涉及到个人正义。
如果说城邦的正义是社会和谐在形式方面的要求,那么个人正义则是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因为个人正义是从内容上规定个人从灵魂深处去主宰自己、节制自己,使自己去做正义的事。
它强调的是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即个人灵魂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和谐有序。
它意味着个人能够自觉地使自己的本性与职责相一致。
个人正义不是关于外在的“各做各的事”,而是“关于内在的即关于真正本身的事情。
这就是说,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相互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
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柏拉图认为,要实现个人正义即灵魂的和谐,就要求个人将自身内的三种品质加以协调,使它们秩序井然变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每个人都应该建立一个与自己职业角色和社会地位相称的内心秩序,使自己外在的行为符合自身内的和谐状态,这样人的灵魂才会得到安宁,才是正义的,其行为才是正义的行为。
因此,只有个人实现正义保持昊魂的和谐,才能尽其所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所以个人正义是社会稳定和谐的保证和内在要求,柏拉图实际上是把个人正义上升到一种个人伦理道德,从伦理上内在地规范着人们的外在行为从而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安宁。
三、和谐社会的特征为了达到社会的统一和谐,实现国家的正义,柏拉图为他所构想的理想国”确立了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哲学家执政,另一个是整体主义原则。
(一)哲学家执政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在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中,哲学家被置于最顶端,是整个社会的统治者,掌握着城邦的全部政治权力,这是柏拉图理想国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
在柏拉图看来,“除非真正的哲学家获得政治权利,或者城邦中拥有权力的人,由于某种奇迹,变成了真正的哲学家,否则,人类中的罪恶将永远不会停止。
”因此.要实现城邦的稳定和谐,首要的前提便是让真正的哲学家成为统治者。
最理想的统治者之所以应该是哲学家,哲学家之所以应该当国王,是因为哲学家的天性是追求真理,因而他是智慧的化身。
只有他们才能认识理念,掌握真正的知识。
在柏拉图看来只有知晓治理国家的知识的人才有资格统治国家。
所以哲学家是国家最理想的统治者。
另一方面,柏拉图认为造成社会分裂和混乱是因为统治者的无知无能。
以及人的品性的败坏,尤其后者是政治败坏的根源。
哲学家既然掌握了真正的知识,德行必然是最完美的人,因此只有哲学家才有资格矫正国人恶劣的品性担当起挽救城邦的使命。
显然。
在柏拉图看来,拯救城邦于水火,建立安宁和谐的美好社会的唯一出路在于让具有高超智慧,通晓治国技能,拥有完美德行的哲学家掌握绝对的权力。
由他们来治理国家。
“让现在那些只搞政治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不搞政治的庸才统统靠边站,否则国家是永无宁日。
人类是永无宁日”。
柏拉图主张哲学家执政,崇尚精英治国,其实质是一种“人治”。
对于有哲学智慧的王来说,社会各行各业的合理分工协作形成正义秩序和谐社会,法只是实现正义的一个可有可无的陪衬。
但柏拉图在后期认识到了法律的重要作用,在《法律篇》中批评了人治的弊端。
强调了法律的最高权威。
“当法律缺乏最高权威,受制于其他权威.城邦就要遭殃。
但如法律在统治者之上。
统治者成为法律的仆人,城邦就会安全,并享受诸神赐予城邦的一切好东西。
当然,柏拉图由人治到法治其目的没有变,仍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正义。
(二)崇尚整体主义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贯穿着整体主义精神,理想国追求城邦的整体的和谐统一和强盛,为此,要求个人完全消融于社会整体中无条件地为城邦服务,为城邦献身。
柏拉图在探讨城邦正义时主张: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因为我们认为在一个这样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正义,而在一个建立得最糟糕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不到正义。
在柏拉图看来。
城邦是由生产者、护卫者、统治者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
城邦里的三种人为一土所生,地球是他们的母亲,他们彼此都是兄弟,大家应该团结一致为城邦的和谐.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此,统治者的职能是依靠智慧和知识、理性地管理国家造福全城邦,而不是仅仅为了自己的私利,“作为统治者,要治理一个国家,他们不可能不付出报酬,他倾注了所有的力量,却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民众。
护卫者的职能是发挥激情,勇敢地保卫国家。
保护人民的财产;生产者的职能是节制欲望、安分守己、努力劳动。
三个阶层都为城邦的整体幸福、和谐而竭尽全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整个国家将得到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
”在我看来柏拉图《理想国》中也有不理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在价值信念上,柏拉图是崇尚整体主义、国家主义,忽视个体主义、自由主义;二是在所有制上提倡公有制,反对私有制;三是在婚配关系上,柏拉图推行共妻制,所生子女也由国家统一一起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