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一轮文言文,断句复习 (公开课)

高三一轮文言文,断句复习 (公开课)


谢谢指导!
▪欢迎各位专家莅临指导!
第二课时
探究四: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亦……乎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其
窍门4 找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熟悉这些固 定句式,对文言断句很有帮助。 判断句式:…者…也、……者也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为、岂…哉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 … 其它固定句式:况……乎;奈……何;
(3)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
“向之”“未几”“已而”“斯须” “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4) 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 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 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 个重要手段,近几年高考呈稳定态势。2004年高考, 仅北京卷考查了断句题;从2005年至2010年高考, 辽宁、福建、广东、浙江、江苏、重庆等多个省市 的高考卷考查了文言断句。全国高考课标卷2014年 以来每年都考了断句。可见,学会断句是提分的重 中之重。
▪ ⑴句首的发语词 :“其、盖、凡、窃、诸、
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 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 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2)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 “苟”“纵”“是故”“于是”“向 使”“然而”“无论”“至若”“是 以”“继而”“纵使”“然则”等 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窍门1:找名词或代词断句
(定)主 [状] 谓(定)宾 ﹋
主语和宾语: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文言文中名词主要有朝代、国名、人名、地名、 官职等专有名词。
注意:文言文中的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 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
【针对训练1】(2名结01词合6全、语代法国词分新断析课句,标,找卷答要准一慎谓案)重语【对所待带B宾宾】语语,
1.下列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选择题)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学习目标:
1、归纳文言断句的方法,明确文言断 句的步骤。
2、能结合文意准确给文段断句。
【文言文断句步骤】
读读看,不要急着动笔
断句前提
断句的前提在于领会文段的意思,因 此断句前要默读几遍,结合上下文语境大 体了解段意,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 逐步缩小范围,然后、 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 子。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 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 廋耳/索之/果然/
探究二: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
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 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 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 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 芸。
课堂小结
▪ 文言文断句:三步六法。 ▪ 文言文断句误区: ▪ 1、忌一步到位; ▪ 2、忌脱离文意。 ▪ 立足文意,综合运用,培养语感。
谢谢指导!
2018年10月18日
样做。”) ▪ 其二,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
使知之。
▪ (孔子说:如果人民的素质好,就要给他 们自由宽松的生存环境;如果人民的素质 不好,就要努力教化提高他们。)
什么叫断句?
《师说》中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就是教学生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 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 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 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 断句读。
探究六:(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顶真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 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 呼万岁。
探究六:(2)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 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对偶:“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
我们看红色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 也;句首的有:夫 、以、则、而、故。这一段标 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 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 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非常之观”是由于主 语较长而作的停顿。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 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 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 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 能至也。
探究三: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
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 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 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探究三: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 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 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 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 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文 言
一、掌握大意,语感审读。
文 二、抓住标志,沿波溯源。
断 句 步
(一)找词语:名词(代词)、动词、 虚词、对话标志词
骤 (二)看修辞:顶真、排比、对偶等
及 方
(三)观句式:特殊句式、对称句式
法 三、读后检查,通顺合理。
51
记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 云”“言”, 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欢迎各位专家莅临指导!
下面一句话有几层意思? 大人没有小孩就恐慌了
下面一句话有几层意思?
▪ 大人没有小孩就恐慌了 ▪ 大人没有,小孩就恐慌了。 ▪ 大人没有小孩,就恐慌了。
《论语·泰伯第八》:“子曰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 话,有两种断句法,请试着断 一下。
其一,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 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
探究五: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窍门5 找对称句式断句
古人写文章非常注重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 中常用字数、结构基本相同的句式。
针对训练5
【解析】
需断句的部分中,最典型的特点是 句式对称,“乐,天之和”与“礼,地 之序”对称,“礼配地”与“乐应天” 对称,“音动于心”与“声形于物”对 称,抓住这一特点,即可准确断句。
第一步:读文段。(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是什 么?) 第二步:找标志( 找名词 、虚词 、对话、句 式)。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 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 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 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 能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 事不谐矣
如(若)……何;得无(无乃)……乎; 其……乎;与其……,孰若……
▪ 针对训练4
▪ 【答案】B 【解析】答题时,首先, 疏通语句句意,初步排除任意点断语 意紧密相连的词语的选项,“其”不 能放在句末,“其俗”衔接紧密,中 间不能断开,故可排除A、C两项。其 次,根据固定句式“为……所……” 和对举形式“上……下……”,可排 除D项。故选B。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 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 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 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 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 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 廋耳/索之/果然/
无臣,无以终余年。”
排比:“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窍门6 找修辞断句
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常见的 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
前后呼应,形式对应,内容关联 (或对比,或并列,或总分)。
▪ 【针对训练6】
▪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 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 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 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 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 于朝廷之上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了二十七个 “也”字,几乎每句句末都用了“也”字, 传为美谈。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 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 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窍门3:找虚词断句。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 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窍门2: 找动词断句
文言文中,可借助动词,特别是 “曰”“云” “言”等表说话的动词 作为标志。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 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 略。
▪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
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 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 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 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 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 确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