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10 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 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坝、汉”等10 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 (课件出示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 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 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2)板书课题:1. 大青树下的小学。
5. 请大家读题。
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咱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设计意图:以优美的音乐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民族大团结的热烈气氛。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 学生试读。
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4. (1)(课件出示3、4)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一组含有会写字,第二组含有会认字):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在粗.壮影子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洁.白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粗、族”为平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凤”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学生练读。
(2)有关民族的词语。
(课件出示5)景颇族傣族阿昌族汉族德昂族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5. 词语我理解温馨提示:(课件出示6)理解词语的方法:1. 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2. 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3. 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在什么场合?(1)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2)猜猜我是谁。
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
(课件出示7)①指旌旗随风摆动的样子。
( )②形容色彩华丽。
( )【设计意图:先出示自读要求,再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③山间平整的场地。
( )④边防,边境。
( )⑤两人徒手较量, 以把对手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6. 生字我会写(课件出示8:生字田字格课件)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1)识记字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装、晨”:“衣、日”是形旁,表义;“壮、辰”是声旁,表音。
加一加:“氵+又=汉”“扌+分=扮”“讠+卖=读”“米+且=粗”“青+争=静”“丰+色=艳”。
换一换:“报”把“扌”换成“月”就是“服”。
(2) 说说本课每个字,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课件出示9)写好生字四步走:1. 说一说。
2. 看一看。
3. 写一写。
4. 对一对。
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上下结构,“晨、装”上窄下宽。
“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巧记字形:“丰”“色”艳。
写一写:老师范写, 重点指导“晨、装”,学生练写。
“晨”和“装”二字均为上下结构,但要注意整个字不要写得过长,其中“晨”字要注意“日”和“曰”的区别,“装”字的“壮”要写得扁一些,按正确笔顺规范书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自学词语,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设计意图:分步骤引导学生学习会写字,降低学生学习会写字的难度,使学生完全、【课堂作业新设计】1.看拼音写汉字。
zǎo chãn hàn zúxiān yàn fúzhuānɡ()()()()dǎbàn ān jìnɡcūzhuànɡ()()()2.我国有()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个。
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
(1) 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指导。
(2)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师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更轻松地认读、识写。
7. 再次巩固字词:把表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的图片和相应的词语连线。
(课件出示10)8. 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 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2. 学习反馈(课件出示11)(填空):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
是啊,这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彻底地掌握会写字书写。
】3.填词练习。
( )的服装( )的小鸟( )的国旗( )的铜钟参考答案1. 早晨汉族鲜艳服装打扮安静粗壮2.56 553.鲜艳欢唱飘扬古老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引起思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
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成为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就请同学们继续品读课文,思考:“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课件出示13)学生品读。
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一)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 刚才同学们再次品读了课文,那么,“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哪个小朋友最勇敢,敢第一个站起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2. 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学?(学生讲到哪句,教师就顺势指导哪句。
视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地驾驭课堂。
)预设1:(1)生:我是从这里看出的。
(课件出示14)“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各式各样的服装鲜艳夺目,使学校更加美丽。
(板书:服装:鲜艳绚丽多彩)(2)你知道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吗?(绚丽多彩)(课件突出显示15)“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3)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如果此时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教师可这样处理:老师来读一句话:“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你们觉得这句话写出了学校的什么呢?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绚丽多彩)“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
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3. 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预设2:(1)生:我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美丽。
(课件出示16)“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2)这句话在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其他同学同意他的观点吗?那我们一起来读读。
(3)谁能来说说,这后面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那么你们认为校园里还有哪些景物呢?(4)现在我们闭着眼睛,一边听老师念,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操场中间有一棵高大粗壮的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挂着古老的铜钟。
校园的四周是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凤尾竹的脚下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理解重点句,进而过渡到对课文的理解,再把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层层递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加透彻。
】蝶在花丛中飞舞。
一阵风吹来,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5)同学们,这样的校园美吗?你想不想去看看?那就带着对美丽的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向往,再读这句话。
(板书设计:校园美)(6)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4. 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预设3:(1)生:我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美丽。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课件出示17)(2)为什么认为这句话也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学生阐述)(3)我听明白了,这句话说明大青树下的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
我们把它的美读出来吧!(板书:山花烂漫)5. 小结,过渡。
确实,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高大粗壮的大青树,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在校园里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服装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
(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1. 课文仅仅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吗?你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方法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类似。
)预设1:(1)生: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我是从这里看出的。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课件出示18)(板书:多民族)【设计意图:体会省略号的作用,填补课文空白,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校园的美丽。
】(2)其他同学找到了这句话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3)为什么从这句话中能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4)生:因为这句话说明各个民族的孩子,虽然“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