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作文常见问题分析及指导

中学生作文常见问题分析及指导

中学生作文常见问题分析及指导一、立意首先,表现为审题不清。

许多中学生在拿到作文题时不能做到看清题意、咬文嚼字,看到题目就不加思索,急忙下笔,加上平时的积累少,语文素养低,因而行文时不能紧扣题意,或偏题或甚至与作文要求背道而驰。

其次,立意欠深刻新奇。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如何立意,立何意,至关重要。

可是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急于完成作文,匆忙审题,轻视题干,或经验主义,审题浮光掠影,自然难深刻,四平八稳,老生常谈,这些都会造成立意平淡、雷同。

再次,重点不突出。

缺少全盘把握的能力,抓住一点,不顾其他;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

那么,如何解决立意上存在的问题呢?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

不管是何种类型的作文题,一般都包含两部分:题干和要求,所以审题可分两步走:审题干和审要求。

题干的内容是作文题的核心,行文前应逐字逐句的看清楚,真正做到咬文嚼字,弄明白写作的中心、材料的范围等问题。

例如:《我终于笑了》,在审题时就要注意:“我”表明只能写我的事,以第一人称写作;“终于”表明经历了一番努力之后;“笑”指经历这件事后很高兴;“了”表明这件事已经发生。

只有这样,才可能既审题准确,又能出新意。

另外,作文题一般都有几点具体的要求,这是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为的是让考生在具体的构思过程中少走弯路。

所以一定要利用好这些要求。

比如下题:作家刘心武在《为你自己高兴》一文的最后写道:“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的努力奋进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能够如现在这样也真是挺不错;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不为自己设置徒添烦恼的标杆,更不受他人出于好意而设置的缥缈标杆的蛊惑;为你自己高兴,为你那平凡而充实的问心无愧的存在而高兴!”相信你也有作家笔下所写的值得高兴的事,或者你还有作家没写到的高兴事,那么,请拿起你的笔,以“我真为自己高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把你自己高兴的事写出来。

基本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结构完整。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3)600——800字。

这道作文题分两部分。

引题部分引用了一段话,这段话绝不能忽视,因为它提出了值得高兴的几个方面,对考生选材有很大的启发。

正题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提醒考生不要受引题几个方面的限制;二是写什么,这最核心——写自己的高兴事。

就这一句话,就透露出两个重要信息:写自己,不能写别人;要写的必须是件事,而且是值得高兴的事。

不符合这两个要求,就会偏题。

再看“基本要求”。

第一点三层意思个个重要:既是写事,内容就得具体,前因后果必须交代清楚;既是写自己的事,就必须写出自己真实的体验,没有感情谈何高兴;既是作文,就应该有作文的规矩,结构完整是最基本的要求。

这就是审题。

其次,根据题目要求妥善立意。

(1)立意要正确。

中考作文评级标准中对立意的要求是:记叙文要思想感情健康,议论文要观点正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那些健康的思想、全新的思想,才会把人引领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2)立意要深刻新颖。

要想写出好的作文,就不能人云亦云,要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含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

即使同一写作对象,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打破思维的定式,同时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

例如在以“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亲人的亲情、同学的友情,都是可写之材,然而如果只停留在大千世界的表象,就难免浮于表面了。

如果深挖温暖的内涵,不难理解,温暖可以是自然界的温暖,构思时可以借助自然界的物象(比如阳光的温暖、春风的和煦等)并赋予这些物象一定的象征性意义,来表现人情的美好,也可以描写真挚的社会人情来表现人心的温暖,这样立意也就显深刻、新颖了。

再次,要尽可能的凸显中心,紧围中心写作。

行文时要做到紧贴写作中心,目标始终如一,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使材料蕴涵的力量直指中心。

二、选材、组材中学生在选材组材上常犯的毛病有:一是选材欠典型、新颖。

举例多为身边同学的俗套事例,缺乏典型性、新颖性,或者一看就知道是瞎编乱造的假大空的材料,难以引人入胜,更难以“例”服人。

二是结构不紧凑,条理不清晰。

表现为段落之间、事例之间因缺少过渡的句、段而成一盘散沙。

三是取舍不当,详略不当。

只选自己感兴趣的,自己有兴趣的就详写,忽略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如何克服这些毛病呢?一要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中学生尽管生活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所见所闻各不相同,各自的生活经历也不同。

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生活内容,对生活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甚至都有自己的爱好,或者还有一技之长等,这当中或许有感人的事情,或许记载着你的酸甜苦辣,你把它们收集起来,筛选整理以备写作之需。

比如,如果你喜欢集邮,集邮过程中的一切就是你写作的材料库中的材料,这些材料在写作中都用得着,可以适合不同的主题需要:集了不少邮票,长了见识——收获;为了求一张好邮票——心愿;集邮中的酸甜苦辣——体验(感受);参加邮展——成功···只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注意从自己的材料库里“挖掘”材料,是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

二写文章一定要分段落。

段落是你思路的外在表现,不能只有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段落,一篇文章最少不能少于六个段落。

三段落的安排要井然有序。

写作时要纵观全面,要按一定的顺序写作,不能东扯一点西拉一点。

比如写记叙文时,或顺叙或插叙或倒叙,写说明文时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或以逻辑为顺序。

同时上下段落的写作对象或内容若不同时,要注意插入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以起到衔接作用,使全文浑然一体,有紧凑之感。

比如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先写在百草园的生活,后写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在两个内容中间就用了一段过渡段,既很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又使上下文衔接自然。

四详略安排要得当。

关于这一点,只要把握“与中心无关的不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略写,与中心关系密切的详写”这一原则就可以了。

三、文采中学生作文在文采方面的不足主要有:由于中学生词语蕴藏量小,所以运用时不够准确,表达模糊、僵硬;词语过于枯燥、单调,缺典雅,少韵味;通篇自说自话,少修辞。

在作文时,我们怎样才能裨补缺漏呢?转,同时也可以调动阅卷人的接受意识,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

“题好一半文”就道出了拟题的重要性。

作文要特别注意拟好题目。

那么拟题有哪些技巧呢?首先题目中运用修辞手法,这样的题目新颖,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如:《青春是一首歌》(比喻),《春天的脉息》(拟人),《千年月色万年情》(夸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反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偶),《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引用)。

其次以文章的主旨为文题,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就以文章的主旨命题,如果改成《脱险》就不够深刻了。

第三以文章的中心事件为题,如《孙权劝学》,这类题目让人一目了然,起到很好的概括作用。

第四以叙事线索为题,如《羚羊木雕》,《风筝》等。

最后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还可以是在宽泛的话题前面或后面增补适当的内容,如以“选择”为话题,可以拟题为“无悔地选择”、“痛苦的选择”、“明智的选择”或为“选择坚强”、“选择忍让”、“选择认真”。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方法都不是绝对的,一定要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文题。

2.开头要精彩。

开头是展现给读者的第一缕“阳光”,尤其需要悉心打造。

它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带给读者一份好心情。

新颖的开头往往能够吸引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常见的开头有以下几种:1)开宗明义,开篇点题。

组诗《黄河颂》开篇就指出歌颂黄河的主题,一目了然;2)直接叙述。

这样的开头开门见山,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还能设置悬念,如《羚羊木雕》的开头就直接叙写爸爸妈妈逼问“我”羚羊木雕的下落,营造出紧张的气氛,抓住了读者的心弦;3)倒叙,直接写出事情的结果。

如《背影》一文,开头即写难忘父亲的背影;4)写景,开头的景物描写或为故事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或为文章提供一个特定的背景,使读者如临其境,尽快融入文章内容。

如:晚风习习,夏夜窗外蛙声一片,蝉声聒噪,像根杂草刺在我的心头,黯然伤神···5)抒情议论。

在抒情议论中可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逗留在大山的巍峨壮美中,我们就会错失大海,走过去,将是另一番浩瀚壮阔的景致;逗留在大海的浩瀚壮阔中,我们就会错失沙漠,走过去,广袤无垠的沙海更震撼心灵;逗留在大漠的黄热浪中,我们就会错失森林,走过去,我们将领略森林的深邃之美。

汪国真说,太深的留恋是一种羁绊,绊住的不止有双脚,还有未来,选择逗留只是拥有了一时的风景,而走过去,就是选择了奋斗不息,选择了走过去,就是选择了追求,也就是拥有了追求。

拥有了追求,太棒了!——中考满分作文《拥有追求,太棒了!》3.结尾要意味深长。

文章的结尾同文章的题目和开头一样是至关重要的。

结尾是留给读者的最后一道“风景”,一定要给读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喜。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1)结尾首尾呼应。

这类结尾与开头相呼应,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要有一定的拓展。

2)结尾抒情议论。

这类结尾或抒发感情,或富有哲理,富有感染力,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或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3)结尾点题。

如:人在初三,志在初三——《人在初三,志在初三》. 4)结尾总结。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对全文的内容加以总结,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

5)结尾写景。

在结尾时,描绘当时的景色,不仅能烘托心情,还能增强文章的氛围,渲染气氛,含蓄而隽永,耐人寻味。

6)结尾发问。

在文章的结尾提出问题,会引人深思,达到言尽而意未穷的效果。

例如:“在人生这张大考卷上,问题看似简单,答案看似丰富多彩,但真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案,远非想象中的简单。

你会如何做答呢?”4.格式上要有创新。

在中学课本里,我们就接触过不同格式的文体,如《信客》一文就采用分章节的形式写作。

中学生在写作中可以借鉴的格式有:大小标题并用。

即文题由一个主标题和一个副标题组成,副标题一定要与中心紧密联系起来;写上题记。

题记可以引用名言警句、古诗词,也可以引用作文中的一些重要语句,但值得注意的是,题记一定要运用的恰当,不能与写作主旨或写作内容不符,否则会画蛇添足;日记体。

此格式适用于叙述几个场景、几个事件的文章;书信体。

以书信的方式写作也能让人眼睛一亮;分章节。

采用这种格式,需文章篇幅较长,叙述的事件较多。

5.要合理运用写作手法。

在中学学习中,我们接触到的的写作手法有对比、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等。

对比手法能突出强调写作内容;以小见大则通过选择那些能充分体现时代旋律的典型的小事件、小人物、小场景来表现重大的主题;欲扬先抑则在情感的变化中凸显人物性格、情感;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能够多角度的表现写作内容,使内容更饱满、生动、形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