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

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

图3 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1. 限流和分压接法的比较(1)限流电路:如图2所示,实际上滑动变阻器的右边部分并没有电流流过。

该电路的特点是: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R 用两端的电压调节范围:U ≥U 用≥UR 用/(R 0+R 用),电流调节范围:U /R 用≥I 用≥U /(R 0+R 用 )。

即电压和电流不能调至零,因此调节范围较小。

要使限流电路的电压和电流调节范围变大,可适当增大R 0。

另外,使用该电路时,在接通电前,R 0 应调到最大。

(2)分压电路:如图3所示,实质上滑动变阻器的左边部分与R 用并联后再与滑动变阻器的右边串联。

注意滑动变阻器的两端都有电流流过,且不相同。

该电路的特点是: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R 用两端的电压调节范围为U ≥U 用≥0,即电压可调到零,电压调节范围大。

电流调节范围为E /R 用≥I 用≥0。

使用分压电路,在当R 0<R 用时,调节性能好。

通电前,滑片P 置于A 端,使U 用 =0。

2两种用法的选择A 优先选用限流式,从电能损耗方面分析消耗电能少。

用限流式具有电源负担轻,电路连接简便等优点。

B 如果滑动变阻器的额定电流够用,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必须采用分压接法: ① 用电器的电压或电流要求从零开始连续可调。

例1、1993年全国高考题)将量程为100μA 的电流表改装成量程为1 mA 的电流表,并用一标准电流表与改装后的电流表串联,对它进行校准.校准时要求通过电流表的电流能从零连续调到1 mA ,试按实验要求画出电路图.例2、(1999广东卷)用图3中所给的实验器材测量一个“12V ,5W ”的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功率,其中电流表有3A 、0.6A 两档,内阻可忽略,电压表有15V 、3V 两档,内阻很大。

测量时要求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可连续地从0V调到12V 。

⑴按要求在实物图上连线(其中部分线路已连好)。

⑵其次测量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下图(b )所示,其读数为 A②要求电器的电压或电流变化范围大,负载电阻的阻值远大于变阻器的总电阻,须用分压式电路。

若接成限流式,当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时,电路中电流变化不明显,测得的电压和电流取值范围小。

例3、为了测定一个“6.3V 、1W ”的小电珠在额定电压下较准确的电阻值,可供选择的器材有:A.电流表(0~3A ,内阻约0.04Ω)B.毫安表(0~300mA ,内阻约4Ω)C.电压表(0~10V ,内阻10K Ω)D.电压表(0~3V ,内阻10K Ω)E.电源(额定电压6V ,最大允许电流2A )F.电源(额定电压9V ,最大允许电流1A )G.可变电阻(阻值范围0~10Ω,额定电流1A )H.可变电阻(阻值范围0~50Ω,额定功率0.5W )I.导线若干根,电键一个。

图3图2图8 ⑴为使测量安全和尽可能准确,应选用的器材是。

(用字母代号填写)⑵在右边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并把图6所示实物图用线连接起来。

分析:①表及内外解法的选取小电珠的额定电流额I =U P =A 3.61≈0.16A=16mA <300mA ,电流表应选B 。

额U =6.3V <10V ,电压表选C ,电源选F 。

珠R =13.622 P U Ω≈40Ω比10K Ω小得多,仅比毫安表内阻大10倍,故选用安培表外接法。

②滑动变阻器及连接方法的选取将可变电阻H 接到电源两端,其上电流大若致为I=509A=0.18A ,而H 的额定电流H I =505.0=0.1A <0.18A ,而G 的额定电流为1A ,故从安全性上考虑不宜选用H 。

由于40Ω是可变电阻G 的中值的8倍,故选用分压式连接方式。

若使用限流式,则在灯泡额定电压下,额I =6310A ,具体操作时额I ≈0.16A 应体现在安培表上,故滑动变阻器此时大约分压为滑U =9V -6.3V=2.7V 。

故此时滑动变阻器调节的阻值R=63107.2≈17Ω>10Ω,因此G 不可能用限流法,必须使用分压式。

答案:⑴BCFGI ;⑵电路图如图7所示,实物连接如图8所示本题的关键是在“额定电压下”较准确测量这一要求使得变阻器G 无法使用限流式,一般来说,若待测电阻比滑动变阻器阻值大得多时,一般采用分压式。

例4、(97年高考)某电压表的内阻在20KΩ--50 KΩ之间,现要测量其内阻,实验室提供下列可选用的器材:A 、待测电压表V (量程3V );B 、电流表(量程);C 、电流表(量程); D 、电流表(量程)E 、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F 、电源(电动势4V ); G 、电键K 。

(1)所提供的电流表中,应选用____________。

(2)为了尽量减小误差,要求测多组数据。

试画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图。

分析:将电流表、电压表串联,只要读出两表读数,即可用公式I=U/R 求得电压表的内阻。

通过电压表的最大电流值故电流表应选A 1。

由于变阻器的阻值远小于电压表的内阻,且要求测多组数据,故变阻器用分压式连接,如图3所示。

例5. 已知某电阻丝的电阻约为10Ω,现有下列器材供测量该电阻丝的电阻时使用;A. 量程为0.6A ,内阻是0.5Ω的电流表。

B. 量程为3V ,内阻是6K Ω的电压表。

C. 阻值是0--20Ω,额定电流为2A 的滑动变阻器。

D. 蓄电池(6V )。

E. 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要求:画出用伏安法测上述电阻丝的电阻的电路图,测量数据要尽量多。

分析:若采用限流式接法,由于电阻丝阻值为10Ω,在3V 电压(电压表的量程)下工作,则流过它的最大电流为,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0~20Ω),电路中电流变化范围约为,电流取值范围比较小,故采用分压式接法比较好。

电路图如图4所示。

③采用限流接法时限制不住,电表总超量程,用电器总超额定值。

在安全(I 滑额够大,仪表不超量程,用电器上的电流、电压不超额定值,电源不过载)、有效(调节范围够用)的前题下,若R 用< R 0 ,原则上两种电路均可采用,但考虑省电、电路结构简单,可先采用限流接法;而若R 用>>R 0,则只能采用分压电路.例6、用伏安法测量一个定值电阻的器材规格如下:待测电阻R x (约100 Ω);直流电流表(量程0~10 mA 、内阻50 Ω);直流电压表(量程0~3 V 、内阻5 k Ω);直流电源(输出电压4 V 、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0~15 Ω、允许最大电流1 A );开关1个,导线若干.根据器材的规格和实验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 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有两种连接方式,即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由于R x<,故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在控制电路中,若采用变阻器的限流接法,当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通过负载的电流最小,I min==24 mA>10 mA,此时电流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故滑动变阻器必须采用分压接法.④当负载电阻的阻值小于变阻器总电阻R 或相差不多时,若两种电路都可以对负载的电流和电压有明显的调节,或两种电路都满足实验要求,且电压、电流变化不要求从零调起,则多采用限流式接法,这样的接法电源负担轻,能耗小。

例4. 在一次实验中需要较准确地测量某一个金属丝的电阻,已知金属丝的电阻,约为;电流表量程3A ,内电阻约;电压表量程3V ,内电阻约;电源电动势6V ;滑动变阻器R 的总电阻,额定电流。

试画出测量金属丝电阻的电路图。

图3 图4分析:电源电动势为,流过金属丝的电流约可采用限流接法,电路如图6所示。

图6组成可调分压电路[目的]1.掌握将滑动变阻器接成分压电路的方法,认识其原理和用途。

2.学习使用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档。

[器材]滑动变阻器(标称规格(50Ω,1.5A)、小灯泡(标称规格6.3V0.15A)、多用电表、电池组(电压约6伏)、开关、导线。

[原理和方法]如图6所示,将电阻R1与R2串联后接到电压为U的电源上,就构成一个固定分压电路。

由于P、b两点间的电压变小而变小。

若用另一个电阻Rf作为负载(用电器)并联接在P、b两点,那么加在负载R f上的电压也将随R2的减小而减小。

根据欧姆定律,由于R f的并入使P、b间原有电阻R2变小,因此用上式计算U2时,应将式中的R2用R f与R2并联的等效电阻代替,得到的U2叫做分压电路的输出电压。

在实际应用中,若用更换电阻R2来改变输出电压很不方便,于是用一个滑动变阻器代替R1和R2,如图6所示。

滑动点P将变阻器R分为R1和R2两部分,负载Rf与P、b间这部分电阻R2并联。

如上所述,在U不变时,当P由a端向b端滑动时,输出电压就逐渐减小,反之,输出电压就增大,这样,变阻器就作为一个可调分压器。

本实验学习用多用电表测电压。

J0411型多用电表的正面如图7所示,当选择开关指向写有符号“V”的各档位时,它就是一个直流电压表,字母下的小横线表示直流,有些多用电表上用“DC”表示。

红黑两色表笔要分别接在标有“+”“ ”的插口中,测量直流电压时应让红笔与电位高的一点接触,黑笔与电位低的一点接触。

本实验将选择开关旋到直流10伏档,读数时应从盘上第二排刻度线(它有50个分度,分度值为0.2伏,最右端为10伏)中读出,本实验不做精密测量,估读1/2分度即可,如指针在图示位置读数为3.l伏。

实验电路如图8所示。

实物接线如图9所示,注意,变阻器采用三端接法(即三个接线柱均要用上)。

此电路的规范接线顺序是:先用导线1、2、3把变阻器上的两端(即固定端)接线柱a、b分别连接电源两极,其中a端是通过开关S接正极的。

再用导线4、5把一个固定端b和滑动端P连接负载(小灯泡H)的两端。

注意,此时导线5不要接到P上而应与接线柱c和d连接。

b端既接电源又接负载,叫做公共端,习惯上公共端接电源负极。

最后用导线6、7将电压表与负载并联。

通电(即合开关S)前,必须将滑动片P预置在靠近公共端b的地方,使分压器输出的电压很小,起保护负载的作用。

通电后,将P向a端缓慢滑动,观察灯的亮度和电压表的示值各怎样变化,P到a端时输出电压是否最大。

再将P向b端滑动,看又如何变化,P到b端时输出电压是否为零。

从而认清这种分压电路的特点是,输出电压能在零和电源电压值之间做大范围的变化。

今后许多实验中都要用这种方法对电路实行调控。

图10所示的电路中,变阻器采用两端接法,只从a、P接出导线,b端“悬空”,负载(灯H)与P、a间这部分电阻”串联,这种电路叫制流电路。

当P向b端滑动时,负载中通过的电流减小,但不能减至零。

你可以用所给器材按图10连接电路做实验,与分压电路对比。

想一想:“分压电路是将负载与滑动变阻器并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注意,做电学实验时,要遵守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规则:一、使用前先检查电表的指针是否对准刻度的零点,若未对准,则用螺丝刀旋动“机械零点调节螺丝”来校正。

二、接线时,开关S要断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