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1课《程门立雪》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

最新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1课《程门立雪》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

11、程门立雪
杨时 爱学习
尊敬老师
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 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
设计思路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引起 学生对古诗学习的趣味,以简 练的语言激起学生乐于学习。
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 达, 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3.前两句写花,后两句写什么?(蝴蝶, 上。这一环节促使学生对知识 黄莺)它们在花丛中干什么?(板书:翩翩起 的内化,润物细无声。 舞 放声歌唱)
想象:如果你是美丽的蝴蝶,可爱的黄莺, 游
戏在这美景中,会有什么感觉?怎么读?
(读,评)
让我们一起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齐读)春 天在你们的朗读中变得更美了,此刻你
(3)展开想象悟诗情:讨论从“春风又绿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读懂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习《江畔独步寻花》这首古 诗。三、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 花》
(一)学习生字词,会读诗。 1. 借助拼音自读诗:遇到生字词,多读几 遍,把诗句读通顺。 2. 同伴合作学习“畔、莺、啼”三个生字:
11、 程门立雪 【教学目标】 1、能认识“程、杨、尊、敬、咱、待、疼、漫”8 个生字,会描写“杨、尊、敬、 咱、疼、漫”6 个汉字。积累本课 8 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程门立雪”的含义。 3、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学习课文,知道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激发尊敬师长 的情感。
—— 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程门立雪”的意思是:为了尽快弄清问题,杨时和他的同学站 在程老师家门口的雪地里默默地背书,静静地等待。说明了杨时很爱学习,也非常 尊敬老师。 后来用“程门立雪”形容尊师重教,恭敬受教。 五、课外拓展,完成练习。 1、杨时冒雪请教老师,还在雪地里等了好久。如果是你,你会这么做吗?为什么? 2、出示三幅图,讨论: 1 图上的老师各在干什么? 2 如果你有问题要请教老师,遇到图上的情况,会怎么做? 3选词填空。 六 、布置作业 收集中外名人尊敬老师的小故事,下次交流。
也来到江畔去看看吧!(展示课件第三屏)
(板书:花、蝴蝶、黄莺)
1. 指名读描写“花”的诗句。
2. 师:这花真多啊!多得
(展示课件第四屏)
用自己的话说出花的多。
1. 谁能读出花得多?指名读—评议—齐读
2. 如果让你用一个 词来形容这花,你用什
合理、大胆的想象建立在
么?(生自由说()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欣欣向荣) 学生对诗句含义理解的基础之
学生已具备自学生字词的 能力,教师给学生充分的学习 空间,并做扎实有效的检查。
看谁记得又快又牢。 3.教师检查生字学习:开火车读字卡。“江 畔、娇莺、恰恰啼”。
4.指名读诗,师生共评议。 (二)知诗人,解诗题。 1.学生交流杜甫生前资料。 2.教师简介写诗背景。公元 760 年,诗人 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
5、面对这么懂事的学生,程老师的表现又是怎样的?指导朗读 4、6 节,重点体会
“急忙、心疼、久久”。
理解“久久没有说话”的意思。选择正确答案。 6、 想 象 : 程 老 师 望 着 门 外 的 大 雪 , 久 久 没 有 说 话 , 他 会 怎 么 想 ? 他 激 动 地
想:

7、分角色朗读 4、5 小节。 小结:程老师爱学生,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师。 8、总结全文,正确理解成语“程门立雪”的含义。 学到这儿,大家一定能告诉老师,“程”指——“门”指——“立”指——“雪”指
指名读第二句。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
的?
(板书:蜡烛 轻烟)
同学们不妨多查查资料,了解当时的时代 背景,用自己的观点去理解这首诗的含义。
(五)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在学生已熟练掌握学习古 诗方法的基础上,大胆给学生 学习的空间,但教师要有引导 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有的放 矢。
三、作业布置 课下搜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同学交流 你自己的见解。 四、板书 设计
一首描
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
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学 习方法的形成高于学习形式。
1 知诗人解诗题:交流王安石写诗的背
景资料。 2 解词连句知大意:借助注释及工具书 理解“一水间、数重山、还”的意思,画
出瓜 洲、京口、钟山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能用自己 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 见解。 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
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 毫不 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 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
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 “飞”字。谁能读出这种花飞
柳摇的美。 日落天黑时,长安城里《寒食》 (一)学习生字词,会读诗。
借助拼音自学“御、暮”两个汉字。指导学
生从意义上区分“暮、幕”,从而理解“日暮” 的意思。
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师生评议。
第一课时教师充分地“扶”
(二)知诗人,解诗题。
着学生学,这一课时,教师主要
介绍课前搜集有关寒食节的资料。每年四月 引导学生学,为下一课时学生的
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介之推是被火烧死的, 大家 自学打好基础。
在这天都不忍心举火,宁愿吞吃冷食,所以,这
天叫“寒食节”。 (三)解词连句知大意。 自由读诗,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词
句作标记。
教会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
共同交流下列词句的意思:“御柳、汉 宫、 五侯、无处、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 散入五侯家”。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让我们走进长安的春天,看看那里的景象 吧: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 8 个生字,积累 8 个词语,正确描写 6 个汉字。 2、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程门立雪”的含义,知道尊师是中 华 民族的优秀传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等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成语引入,揭示课题。 1、师:不久前,我们学了一个成语故事《狐假虎威》,说说我们还学过哪些成语故 事?如:望梅止渴、坐井观天、守株待兔、……
2 漫:(慢)换部首。漫天飞舞:图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作 业: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理解课文: 一.1、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指名交流。 4、出示主人公杨时的有关介绍。 二、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第二课时
1、学习第一节。 1 指名两个学生配合读第一节。学习生字。 杨:木易杨,(场、扬)换部首,读准后鼻音。组词:杨树、杨柳、白杨 尊:平舌音,指名分析字形,当小老师教大家写一写。
出示:自由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 交流,随机讨论并学习生字。 3 抓“默默地背书、静静地等待”,体会杨时爱学习的品质。 4 抓两处语言和“悄悄、默默、静静”等,体会杨时尊敬老师的品质。 5 生字:咱:读准平舌音,“我”的另一种说法。 待:(寺)加部首;(诗、持)换部首,组词:等待、接待、招待、待人接物…… 疼:后鼻音,与“痛”意思相同。病字头跟字义有关。
寒食 飞 花 御柳斜
蜡烛 轻 烟
五、课后作业 把今天的学习内容讲给父母听,看谁讲得
最棒。
六、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花 蝴蝶
欣欣向荣 翩翩起舞
黄莺 放声歌唱
温故而知新。课堂上教师 生机勃勃 的每一句话都是学生学习的在
机组成部分。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春色是美好的,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也如 春光一样,安静美好。杜甫借花、蝶、莺来歌 颂春。一起背诵《江畔独步寻花》。我们再走入春天 的长安城去看看寒食节的景象吧。
在)
谁来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不用按照
顺序)
语文的学习时刻离不开
试着说出整首诗的意思。(教师引导) 字、词、句的训练。这一环节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不仅让学生练习说话,更是让
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这是一首 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为指导
描写景物的诗,那杜甫都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 朗读做好铺垫。
们一定知道了杜甫写这首诗正是在赞美春光的
有机的延伸进一步帮助学
美好。谁能把对春的赞美带给大家。(指名配乐背 生走进诗句,走进诗人,感悟
诗()展示课件第五屏)
诗情画意。
四、课后延伸 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请大家闭上眼睛,
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条小路,小路两旁繁花似 锦,蝴蝶在飞舞,黄莺在歌唱,望着这一美景, 我 们真想把他画下来。(画画,展示)
2、学习第 2 小节。 师:课文是通过哪些词、句来写杨时爱学习、尊敬老师的呢?我们来读读第 2 小节。
1 找到相关的句子用直线划出来,再想想为什么。 2交流。为了尽快弄清问题,他们就冒着鹅毛大雪,一同去请教程颐老师。 抓 “争论、尽快、冒着、鹅毛大雪”
3 出示:比一比,哪一句好?为什么? 杨时和同学一同去请教老师。 杨时和同学(冒着鹅毛大雪)一同去请教老师。 4总结学法:刚才我们用“读一读、找一找、划一划、说一说”学习了第二小节 ,体 会了杨时爱学习的优秀品质,下面请大家用这四步法小组内合作学习第 3——6
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
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
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
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
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感受学
(三)解词连句知大意。
习快乐的积极性。
指名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重点指导 理解江畔、独步寻花、蹊、压枝低、留连、自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出示课题:36.程门立雪 1 学习生字:程 指名读(你注意读准了后鼻音、翘舌音)开火车读、齐读 2 指名读课题。正音。 3 齐读课题。 4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一遍。 二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想知道“程门立雪”讲了怎样一个故事吗?让我们翻开书,自己读读课 文 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