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练习带答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训练落实篇[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chī chī)匪我愆.(qiān)期将.(jiāng)子无怒泣涕涟涟.(lián)B.体无咎.(jiù)言以我贿.(huì)迁自我徂.(cú)尔无与士耽.(dān)C.渐.(jiān)车帷裳夙.(sù)兴夜寐咥.(zhì)其笑矣言笑晏晏.(yàn)D.不遑.启居(huáng) 雨雪霏.(fēi)霏于.(yū)嗟女兮小人所腓.(féi)【解析】A“将”读qiāng;C“咥”读xì;D“于”读xū。
【答案】B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愆期踟蹰体无疚言夙兴夜寐B.孔疚良媒糜室劳矣乘彼垝垣C.归聘四牡送子涉淇于嗟鸠兮D.戎车靡盬泣涕涟涟我戌未定【解析】A“疚”应为“咎”;B“糜”应为“靡”;D“戌”应为“戍”。
【答案】C3.下列句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③女也不爽,士贰其行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⑤狁孔棘⑥信誓旦旦,不思其反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C.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⑥【解析】①“于”通“吁”,叹息声。
②“说”通“脱”,脱身。
④“泮”通“畔”,边岸。
⑤“棘”通“急”,着急。
【答案】A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②信誓旦旦,不思其.反C.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①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②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解析】A项①介词,把;②连词,来。
B项①②都是代词,他。
C项①动词,到达;②就,表承接。
D项,①代词,没有人;②同“暮”。
【答案】B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者各执己见,二三其德....。
B.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
C.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有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我们一定要白.头偕老...。
D.这场球赛,我们班就要获胜了,同学们在旁边呐喊助威,信誓旦...旦.。
【解析】二三其德,时而二时而三,形容不专一。
二三,没有定准。
白头偕老,夫妇共同生活到老。
常用以称颂婚姻美满。
偕老,一同到老。
信誓旦旦,誓言是真挚诚恳的。
【答案】B6.下列有关《诗经》的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
《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解析】《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
【答案】D7.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解析】这里的“复关”代指住在复关的那个人。
A、B两项是“比”的手法,D项是对比的手法。
【答案】C8.对下列四句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无尽头【解析】应该是用了间接抒情。
【答案】C阅读《采薇》,回答9~12题。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狁之故。
不遑启居,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9.这首诗表现了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得出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采薇》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名士卒,他强烈地思念家乡,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能尽快回家,内心里充满着忧伤。
前三章的许多诗句都表现了这种感情,最后一章又加以深化。
由于意识到是狁入侵才使得自己“靡室靡家”“不遑起居”,因此,他对狁满怀怨恨,在对狁的战斗中充满同仇敌忾之情,对于自己的阵营也怀有一种自豪感。
这种感情在第四、五章里有所表现。
10.诗歌前三章都用“采薇采薇”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诗歌前三章用“采薇采薇”开头,章句的重叠使诗歌在韵律上和修辞上都收到美的效果,用“采薇采薇”起兴,引出诗歌后面要叙述的内容,写诗人因狁入侵,服役从征,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11.诗的最后一章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请谈谈它在整首诗里所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的前面各章写的都是服役时的心理活动及感情,最后一章写的是还乡途中的所思所感。
它在整首诗里起的作用,一是表明此前各章是退伍士卒对服役生活的追溯,二是增加了感情的浓度,三是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1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什么一直备受人们的赞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创新迁移]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5题。
芣苢①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义。
③有:得到。
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
⑥袺:手持衣角盛物。
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13.《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
【答案】赋14.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
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15.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
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6~18题。
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16.这首诗形式上怎样的特点与课文中哪首诗最为相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反复迭唱,不同章中的特定位置上换一字而意境顿时拓展,形式上与《采薇》最为接近。
17.“行迈靡靡”一句中的“靡靡”跟成语“靡靡之音”中的“靡靡”,意思是否一样如果一样都是说明什么意思如果不一样,又不一样在哪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不一样。
形容“行迈”(迈步)的“靡靡”,显然是指脚步沉重、缓慢;形容“音(乐)”的“靡靡”,指柔弱、颓靡的音乐。
18.“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现在人们在何种场合经常引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在表示别人是否理解自己的苦衷时。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