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哲学《唯物论》第一轮复习课件课件ppt
最新哲学《唯物论》第一轮复习课件课件ppt
2、从生理基础看,人脑是意识活动的 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看,是客观从在的主 观印象;
4、意识含义: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 映。
对于哲学上“意识”概念的理解需要注意以下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问题:
1、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意识则不能,因为意识 是由物质派生的。
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4.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 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 提和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正视条 件,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 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反 对】: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 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 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条件)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 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 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 工业的发展、南水北调、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天宫 一号、神八的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基因工程、坚持 科学发展观,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
举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唯物论:承认 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 前提。(2)辩证法:联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 护的关系;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矛盾——一分为二 地看待人对自然的影响;量变——适度开发。联系政治生 活、经济生活知识。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重点掌握】
造能 意 世动 识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 作用
界的 能 改够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 节和控制作用
注意:1、一定要认真阅读课本P35-40页
2、不同性质的意识有着不同的反作用
3、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而是指导人们 的实践引起物质形态的变化。
1、运动的含义: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①任何具体的物
有静;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
运 对静止的统一。 动 4、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上必须反
和 对的两种错误观点:形而上学的不
规 律
变论和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教材 P32页)
4、规律的含义:
5、规律的特性:客观性、普遍性
知识拓展
主观能动性:亦称“自觉能动性”,
它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 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 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人们能动地认 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 地改造客观世界。在实践的基础上使二 者统一起来,即表现出人区别于物的主 观能动性。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 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 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 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 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 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 类。 【反对】: 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 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 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辩证唯物论哲学原理汇总》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 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 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 与自然和谐相处。 【反 对】:实际工作中,违背自然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 是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3、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 物的主观印象和反应。
4、凡是材料中出现:计划、方案、规划、思想、 意见、想法、。。。。。精神(长征精神、抗震 救灾精神、航天精神等)等词语,都属于意识的 范畴。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界认 能 人
意
识动能 世的够
意识活动具有自主选择性和主动 创造性
识
的 作 用
2017哲学《唯物论》第一轮复 习课件
世界
的物 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派生的(人的思维是物质的)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常见说法: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 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客观 存在的物质世界
意 识
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 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映形式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从起源看,是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 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现象和本质、规律) ② 意识对客观事物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 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达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重视意识的作 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 识。 【反 对】:反对片面夸大物质决定作用而否认意识能 动作用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否认物质决定作用、颠倒物质 意识关系的唯心主义观点 注意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问题)
运动、变化、发展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三者的区别表现在:①定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 事物的变化和过程;变化是指事物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 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包括量变和质变;发展是指新
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②侧 重点不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主要反 映事物的动态过程,表示事物在运动着,它同静止的观点 相对立;变化主要反映事物运动的多样性、程度和状态, 表示事物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它与凝固的观点 相对立;发展侧重指事物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和变化,反 映着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替的过程。 ③范围和深刻程度不同。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不能 说运动和变化就是发展。运动、变化比发展范围广泛,而 发展则比运动更深刻,它表明了事物运动变化的总方向和 总趋势。
运 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 动 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 和 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规律 承担着。 2、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两层含 义),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 的;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 对的。(教材P32页)
3、运动和静止的联系:①静止是
运动的特殊状态,静中有动、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