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二)新的境界——和谐社会
• 对环境而言:构建和睦相处的环境。 • 对世界而言:谋求互利双赢。 • 对国内而言:寻找共同富裕的途径。
(三)新的追求——和谐机制
• • • • 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 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 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 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 —— 对工会核心作用的思考?面临 着机遇和挑战
• 维护职工权益还是维护自身利益?
三. 成功的探索
现实的状况: • 源头参与的力度 • 工会组织的广度 • 基层维权的难度 立足企业劳动关系的劳资双方来看——
公有转制型劳动关系(现代企业制度)
• 公有企业转制:产权清晰(生产资料所 有者清晰、劳动力所有者清晰) • 三个标准:公有资产退出、经营者持大 股(MBO)、工人买断工龄 • 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 • 找所有者 → 卖 → 经营
4月16日--17日,全总举行 全国工会领导干部理论研讨会,王兆国: 工会充分发挥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作 用,要求:工会在推动改革发展;完善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职工队伍和社 会政治稳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 会和谐等四个方面发挥坚强柱石作用。
4月12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 王乐泉同志:一是关于工会经费收缴问 题。二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资金问题。
总体思路提出:1994年12月十二届二次执委会提出。 五突破一加强:1998年十三届三次执委会提出。 组织起来切实维权:2004年十四届二次执委会提出。
贯彻“方针”的努力与实践
理论层面: • 2005年7月4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四届执行委员会主 席团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 • 2005年12月13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四届三次执委会 通过《关于团结动员广大职工 为实现“十一五”规划 建功立业的决议》和《关于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切实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 定》
新时期工会的作用和历史责任 ——工会工作理论创新与实践
内容:
一、 新时期的内涵 二、 新的历史课题 三、 新的历史使命 基本思路—— 在变化中看工会,跳出工会看工会
第一部分 新的历史时期
构建和谐社会——众望所归 (一)新的创意——和谐社会 和平共处的选择、韬光养晦的基调、富邻外 交的态度。 • 大国是关键。美、日、俄、印度、欧盟。 • 周边是首要。 •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区总5月16日)关于抓好当前几项工作的落实: • 大力开展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以实际行动 迎接奥运会的召开. • 抓好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 • 进一步推动<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 实. • 搞好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工作. • 作好工会的其他工作,实现工作的整体推进.(如: 劳动竞赛、工人先锋号、节能减排、学习型组 织、职工书屋等示范点的建设工作。)
第二部分 新的历史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一.历史的选择
(一)三个“必然要求” • 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 • 巩固党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认清“发展道路” 指导思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基本原则:既有别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工 会发展道路,又有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 会发展道路。 • 时代背景:立足于工会长期奋斗历程的 科学总结(对工会基础理论和支柱理论研 究);立足于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的丰富 实践(工作内容);立足于对国内外形 势发展变化的准确把握。 • 历史经验: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政 府的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配合;离 不开职工群众的参与;离不开工会的运 作。
二.现实的困惑
(一)三个摆位的不当 • 私企工会的缺位 • 国企工会的错位 • 党组织的越位
(二)三个不足的困惑
• 自身的底气不足 • 法律的刚性不足 • 政府的支持不足
经济发展与劳工权益上发生倾斜。
(三)三个两难的选择
• 听党组织的话还是听职工的意见?
• 关爱弱势群体还是关心“三高群体”?
三高:高知识、高收入、高地位。
本质:以人为本
一.工会工作的指导方针——维权观的提出 • 组织起来切实维权——主动、依法、科学
国家利益与职工利益;职工经济利益与民主权益; 职工合法权益与工会组织本身的合法权益的统一。
全面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 工会工作方针
工会工作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指导方针和工作 要求,对如何完成工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指明了方向。
劳动者:彻底市场化
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 固定工制度改革: 6阶段(新人新制度老人老制度、优化劳 动组合、破三铁、全员劳动合同制、下 岗、买断工龄) • 市场经济条件下 , 工会需要关注劳动关系 的变化和职工队伍的发展变化.
第三部分 新的历史使命 ——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会工作全局
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可持续全面发展。
实践层面:
• 2005年中办、国办向各级党委、政府转发全总党组的 报告。(重视解决职工队伍面临的问题) • 工会工作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大工会工作会议、执 法大检查) • 工会工作的方向更加明确。(组建、维权、队伍建设) • 实践探索成绩显著。(义乌工会社会化维权模式等)
二 .工会工作的定位
(一)一个“新要求” 工会要在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有所作为 —— 依靠“谁”来办企业? 第一 不给社会增加麻烦。 第二 不忘记弱势群体。 第三 不要忽视职工权益。
(二) 两个“新中心”
• 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 在维护大局中协调企业职工利益。
(三) 三个“新导向” • 政治格局上体现工人阶级领导地位。 • 战略全局上加强工人阶级队伍稳定。 • 工会职能上突出依法维权办好事实事。
4月25日,全总召开学习贯彻中 央书记处重要指示精神,中央要求:工 会组织要固本强基;占领阵地,在代表 职工、服务职工、提高职工素质、团结 职工群众、维护职工权益方面,扛起大 旗当仁不让,努力成为最有影响、最有 权威、最有能力的组织。
三、工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职工民主管理 劳动关系协调 群众性经济技术工作 劳动保护、安全卫生 社会保险与职工福利 职工教育与文体宣传 女职工工作等等
四. 工会工作的抓手
(一) 强化工会维权职能——构建维权 机制。 (二) 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共建和谐企 业、和谐劳动关系。 (三) 着眼职工素质提高——搭建载体。 (四) 关心困难职工生活——立足职工 (五) 工会自身建设——“建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