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课件
万春亭俯借故宫
六和塔俯借钱塘江
黄浦江畔夜景(俯借、因时而借)
5.借影:借水中的倒影来丰富 景致。水的波纹和形态表现出另 一种较美的形态(拙政园的“倒 影楼”)
倒影楼借影
借影在现代室内设பைடு நூலகம்中的运用
灯光营造明暗、虚实变化
镜面扩大空间,虚实对比
增加空间的高度 丰富空间层次
(二)分景
划分园林空间、隔断视线的景物称为分 景。分景可创造园中园、湖中岛、岛中 湖、景中景的境界,使园景虚实变换, 层次丰富。其手法有障景、隔景两种。
⒉漏景
漏景是框景的进一步发展,利用漏 窗、花墙、漏屏风、疏林树干等作 前景与远景并行排列形成景观。它 起着含而不露、柔和景色、若隐若 现的作用。
漏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3.添景
是在主景前面加植花草、树木或铺 山石等,使主景具有丰富的层次感。
留园冠云峰
植物、石添景
08年奥运会新闻发布厅 竹厅、兰厅
室内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
乔莉莉
一、什么是园林景观?
具有观赏审美价值的景物。把山、石、 花草树木、水、建筑通过一定的艺术和 技术手段,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 园林艺术是一种人类再造的第二自然。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以山水造景著称于世。 “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 “苏州园林”是东方造园艺术的典范。 在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柱子前的字画、灯、植物为添景
4.夹景
以树、山、建筑等将轴线两侧贫乏 景观加以屏障,从而形成左右较封 闭的狭长空间,突出空间端部景观。
(夹景是一种引导人注意的有效方法) )
苏州小巷的夹景
(四)对景的创造
位于园林轴线或风景视线端点的景称为 对景。它有正对景和互对景两种形式。
大雁塔的正对景
互对景
(五)点景
在园林中以对联、限额、石碑、石刻等 形式来概括园林空间环境的景像。它具 有形象化、诗意浓、意境深等特色。它 可借景抒情、画龙点睛,给人艺术的联 想;又有宣传、装饰、导游的作用。
拙政园荷风四面亭匾
借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邻借,因时而借 自然引进室内、扩大视觉范围
内外相互呼应、 融为一体
3.远借:把园外远处的景物借 为本园所有。
苏州拙政园远借北寺塔
北寺塔 宏伟中蕴含着秀逸
远借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远借上海东方明珠塔 丰富室内环境
4.俯借:居高临下俯视低处景 物。(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隔而不断 丰富空间层次
框景, (三)框景, 漏景 , 添景 , 夹景
(前景的处理手法)
⒈框景
是在园林中用门、窗、树木、山洞 等来框取另一个空间的优美景色。 主要目的是把人的视线引到景框之 内,故称框景。
瘦西湖吹台亭的 三星拱照利用 月亮门作景框
利用门作景框
流动框景
镜游框景
框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1.邻借:把园林周围相邻的景 物组织进来纳入人的视线之中。
苏州沧浪亭邻借园外河水
活泼有生气,园内外自然融为一体
2.因时而借:是借一年四季中 春、夏、秋、冬自然景色的变化 或一天之中景色的变化来丰富园 景。
扬州瘦西湖五亭桥清晨 烟花三月下扬州
五亭桥黄昏 造型秀丽的轮廓
五亭桥之夜 神秘变幻莫测
中国传统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 旨。
《园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中国传统园林造景手法
因地制宜,采用借景、对景、障景、 隔景、夹景、框景、漏景、添景等多 种手法组织空间,达到曲折多变,小 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
(一)借景
将园外景色有意识地组织到园内来,成 为园景的一部分 。“巧于因借,精在体 宜” 是《园冶》中最为精辟的论断。 借景是造园最为重要的手法之一。采用 小中见大的空间处理手法。 借景有如下 几种方式:
⒈障景
在园林绿地中,凡是抑制视线,引导空间 屏障景物的手法叫做障景。 欲扬先抑,增强空间景物感染力。有山 石障、曲障 (院落障、影壁障) 、树 (树丛或树群)障等形式。
环秀山庄山障 曲直、明暗对比
曲障 景物隐约可见,虚实变化
院落障 抑制视线、屏障景物
影壁障
障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玄关 丰富空间层次
⒉隔景
以虚隔、实隔等形式将园林绿地分隔为若干 空间的景物,称为隔景。可用花廊、花架、 花墙、疏林进行虚隔,也可用实墙、山石、 建筑等进行实隔,避免各景区相互干扰,丰 富园景,使景区富有特色,使空间小中间大。
留园漏窗隔景(虚隔) 景物若隐若现、千变万化
隔景(虚隔)
隔景(实隔、虚隔)
隔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