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A)选做作业集答案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A)选做作业集答案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A)作业集答案第二部分选做作业一、名词解释1、早材:在茎的次生构造中,形成层的活动受季节影响很大,温带和亚热带的春季或热带的雨季,由于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形成层活动旺盛,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中的细胞径大壁薄,质地较疏松,色泽较淡,称早材或春材。

2、年轮:在一年中早材和晚材是逐渐转变的,没有明显的界限,但当年的秋材与第二年的春材界限分明,形成一同心环层,称年轮或生长轮。

3、边材:在木质茎(木材)横切面上,可见到靠近形成层的部分颜色较浅,质地较构软,称边材。

边材具输导作用。

4、树皮:药材上是指形成层以外的所有组织,包括落皮层和木栓形成层以内的次生韧皮部。

5、落皮层:老周皮内的组织被新周皮隔离后逐渐枯死,这些周皮以及被它隔离的死亡组织的综合体,因常易剥落,故称落皮层。

6、完全叶:凡具备叶片、叶柄、托叶三个部分的叶称完全叶。

7、叶脉:叶片中的维管束称叶脉。

8、脉序:叶脉在叶片中的分布及排列形成称脉序,可分为分叉脉序,平行脉序和网状脉序三种主要类型。

9、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的,称单叶。

10、复叶:一个叶柄上生有两个以上叶片的,称复叶。

11、孢子叶球:在小型叶蕨类中孢子囊单生在孢子叶的近轴面叶腋或叶的基部,孢子叶通常集生在枝的顶端,形成球状或穗状,称孢子叶穗或孢子叶球。

12、总苞片:围于花序基部一至多层的苞片合称为总苞,总苞中的各个苞片,称总苞片。

13、副萼:萼片一般排成一轮,若在其下方另有一轮类似萼片状的苞片,称副萼。

14、子房上位:花托扁平或隆起,子房仅底部与花托相连,花被、雄蕊均着生在子房下方的花托上,称子房上位。

15、子房下位:花托凹陷,子房完全生于花托内并与花托愈合,花被、雄蕊均着生于子房上方的花托边缘,称子房下位。

16、边缘胎座:由单心皮雌蕊形成,子房1室,胚珠沿腹缝线的边缘着生的胎座。

17、侧膜胎座:由合生心皮雌蕊形成,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相邻二心皮连合的腹缝线(侧膜)上的胎座。

18、中轴胎座:由合生心皮雌蕊形成,子房多室,胚珠着生在各心皮边缘向内伸入于中央而愈合成的中轴上,其子房室数往往与心皮数相等的胎座。

19、基生胎座:由1-3心皮雌蕊形成,子房1室,1枚胚珠着生在子房室基部的胎座。

20、花程式:花程式是采用简单的字母、符号及数字表示花各部分的组成、数目、排列方式以及相互关系的公式。

21、花葶:无叶的总花梗称为花葶。

22、传粉:花开放后,花药开裂,花粉粒通过风、水、虫、鸟等不同媒介的传播,到达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称为传粉。

23、假果:有些植物除子房外,花的其他部分如花被、花柱及花序轴等也参与果实的形成,这种果实称假果。

24、单果:由单心皮或多心皮合生雌蕊所形成的果实,即一朵花只结成1个果实。

25、梨果:为一种假果,由2—5个合生心皮、下位子房与花筒一起发育形成,肉质可食部分是由原来的花筒与外、中果皮一起发育而成,其间界限不明显,内果皮坚韧,革质或木质,常分隔成2-5室,每室常含2粒种子。

是蔷薇科梨亚科特有的果实。

26、瓠果:由3心皮合生的具侧膜胎座的下位子房与花托一起发育形成的假果,花托与外果皮形成坚韧的果实外层,中内果皮及胎座肉质,成为果实的可食部分。

为葫芦科特有的果实。

27、蓇葖果:由一个心皮或离生心皮雌蕊发育形成的果实,成熟时沿腹颖线或背缝线开裂。

28、荚果:由单心皮发育形成的果实,成熟时沿腹缝线和背缝线开裂,果皮裂成2片。

为豆科植物所特有的果实。

但也有些成熟是时不开裂的,如落花生。

29、蒴果:是由合生心皮的复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子房1至多室,每室含多数种子。

果实成熟开裂的方式较多,常见的有纵裂、孔裂、盖裂、齿裂等。

30、瘦果:含单粒种子的果实,成熟时果皮易与种皮分离。

31、颖果:含1粒种子的果实,果实成熟时,果皮与种皮愈合,不易分离。

是禾本科植物物有的果实。

32、双悬果:由2心皮合生雌蕊发育而成,果实成熟后心皮分离成2个分果,双双悬挂在心皮柄上端,心皮柄的基部与果柄相连,每个分果内各含1粒种子,为伞形科特有的果实。

33、聚合果:是由1朵花中许多离生心皮雌蕊形成的果实,每个雌蕊形成1个单果,聚生于同一花托上,这种果实称聚合果。

34、聚花果:由整个花序发育成的果实。

35、连萼瘦果:菊科植物的瘦果是由下位子房与萼筒共同形成的,称连萼瘦果,又称菊果。

36、假种皮:是由珠柄或胎座部位的组织延伸而形成的结构,称假种皮。

37、错入组织:种皮内层和外胚乳常插入内胚乳中形成错入组织。

38、无胚乳种子:种子中胚乳的养料在胚发育过程中被胚吸收并贮藏于子叶中,故胚乳不存在或仅残留一薄层,这类种子称无胚乳种子。

39、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演变过程中在客观实际中存在的一个环节(阶段)。

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特征,呈现为性质稳定的繁殖群体,占有一定空间(自然分布区),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居群所组成,而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隔离的物种,称为生物物种。

40、营养叶:蕨类植物的叶仅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不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称为营养叶或不育叶。

二、问答题1、简述牛黄的来源及鉴别要点。

答:牛黄为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干燥的胆结石。

习称“天然牛黄”。

性状特征:(1)本品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3(4.5)cm,少数呈管状或碎片。

(2)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

(3)体轻。

质酥脆。

易分层剥落。

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

(4)气清香,味苦而后甜,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显微特征:用水合氯醛试液装片,不加热,镜下观察可见不规则团块由多数黄棕色或红棕色小颗粒集成,遇水合氯醛液色素迅速溶解,并显鲜明金黄色,久置后变成绿色。

在醋酸甘油装片内还见有不规则的片状物。

2、简述沉香(国产沉香)与进口沉香的区别。

答: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 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 含有树脂的木材。

习称“国产沉香”。

主产于海南岛,广西、福建亦产。

呈不规则块、片状或盔帽状,有的为小碎块。

表面凹凸不平,有刻刀痕,偶有孔洞,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

空洞及凹窝表面多呈朽木状。

质较坚实,大多不沉于水,断面刺状。

气芳香,味苦。

横切面射线宽1~2列细胞。

木间韧皮部扁长椭圆状或条带状,常与射线相交,有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柱晶。

切向纵切面木射线宽1~2列细胞,高4~20个细胞。

含挥发油及树脂;含挥发油约0.8%,其主要成分为白木香酸、白木香醛、沉香螺醇。

进口沉香为瑞香科植物沉香 A.agallocha Roxb.含有树脂的木材。

分布于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我国台湾、广东、广西有栽培。

呈圆柱状或不规则块状,黄棕色或灰黑色,密被断续棕黑色的细纵纹(含树脂的木射线);有时可见黑棕色树脂斑痕。

质坚硬而重,能沉水或半沉水,气味较浓烈。

质量较好。

横切面木射线宽1~2列细胞,常被木间韧皮部切断;导管常2~4个径向相集,也有单个散在;木间韧皮部呈长纺锤形或不规则形。

粉末中草酸钙柱晶少见。

沉香含油树脂,其中含挥发油13%,其主要成分为苄基丙酮26%、对甲基苄基丙酮53%、倍半萜醇11%。

3、简述甘草的来源、性状、显微、成分和功效方面。

答: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根呈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

有时外皮呈鳞片状剥裂而露出黄色内皮。

气微,味甜而特殊。

粉末中有晶纤维、方晶、具缘纹孔导管棕红色的木栓细胞。

主含三萜类皂苷,主为甘草甜素;甘草苷、异甘草苷等黄酮类化合物。

性平,味甘。

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4、简述肉桂在来源、鉴别特征、化学成分及性味功效方面的特征。

答:来源: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sia Presl 的干燥树皮。

性状特征:“企边桂”浅槽状,“油桂筒”多呈筒状,外表面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斑纹;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之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

气香浓烈,味甜、辣。

显微特征:横切面皮层散有石细胞及分泌细胞。

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外侧伴纤维束,石细胞通常外壁较薄。

韧皮射线宽1~2列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纤维常2~3个成束;油细胞随处可见。

粉末红棕色。

①纤维大多单个散在,长梭形,纹孔不明显。

②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壁厚,有的一面菲薄。

③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

④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于射线细胞中。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

另含二萜类化合物桂二醇萜、乙酰桂二萜醇、肉桂萜醇等。

性味功效:性大热,味辛、甘。

属于温里药。

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散寒止痛,活血通经。

5、说明川乌、草乌、附子类生药内服一般用炮制品的原因。

答:川乌、草乌、附子类中药主含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如乌头碱、中乌头碱、下乌头碱、杰斯乌头碱、异翠雀碱、北乌碱等,此类成分是乌头的主要有毒成分;经过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后,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发生水解变成单酯型乌头碱,如苯甲酰乌头胺、苯甲酰中乌头胺、苯甲酰下乌头胺,此类成分的毒性仅为双酯型乌头碱的1/100~1/1000;有的进一步水解,则成为相应的乌头胺、中乌头胺和下乌头胺,它们几无毒性。

所以川乌、草乌、附子类中药的炮制主要的作用是降低此类中药的毒性。

6、简述冬虫夏草的的来源主要鉴别特征。

答: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Burk.) 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性状本品由虫体和从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

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0.3~0.8cm;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质脆,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

子座细长圆柱形,长4~7cm,直径约0.3c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质柔软,断面类白色。

气微腥,味微苦。

显微特征虫体横切面表皮上单细胞刚毛多见,足部表皮刚毛先端圆钝,其内菌丝交织,中部可见有内脏器官残迹,周围有肌肉层。

子座横切面周围由卵形至椭圆形子囊壳组成,常一列,下半部埋于凹陷的子座内。

子囊壳内有多数线形子囊,每个子囊内又有2~8条线形的子囊孢子。

中央充满菌丝,其间有裂隙。

7、简述麝香的来源及主要鉴别特征答:麝香为鹿科动物林麝M0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马麝M. 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 Moschiferus 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