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会计教案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知识

基础会计教案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知识

复习:借贷记帐法下,账户左右方分别称作借方、贷方,本期发生额即为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余额分别有借(贷)方期初余额、借(贷)方期末余额。
我们首先来看:在借贷记账法下
1.资产类账户的结构(登记):
借方资产类账户贷方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
×××
×××
本期减少发生额:×××
×××
×××
发生额合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讲授新课
课堂练习
巡视指导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约5分钟)
问题:同学们,家里每月给多少零用钱?每月又有多少结余呢?怎样计算? (请同学回答并演示计算的过程)
通过学生演示计算:可以得出:
月末零用钱余额=月初零用钱余额+本月零用钱增加额-本月零用钱减少额
即:账户的内部关系包括: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 期末余额
2、引导学生研究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期末余额的计算,
通过前面我们所举计算零用钱余额的案例,
(问)现账户各种金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思)零用钱余额的计算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计算过程中得出账户的期末余额的计算,
(答)账户的期末余额与发生额的关系
[业务3]1月20日,收到营业外收入200元。
2、判断对错:
①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借方栏、贷方栏和余额栏。
②所有账户的左方均记录增加额,右方均记录减少额。
③账户左右两方是按相反方向来记录增加数和减少数的。
环节四:教学拓展,学以致用。(约3分钟)
环节五:归纳小结,深化目标(约2分钟)
1.小结:账户中余额的计算方法、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弘扬互帮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巩固各类账户的具体结构
2、掌握各类账户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进行有关业务的处理。
教学难点
各类账户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对比法
教学准备
教学资料、制作课件、电脑等
教学设计
学科基础会计
章节名称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计划学时
1
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2、有针对性的辅导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鼓励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3、应用多元教学法,例如多举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案例,营造轻松的学习情景。
4、培养学生灵活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态度。
本节课在我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课时,对于讲到通过计算月零用钱余额推导账户的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当我讲解完基本账户余额与发生额的关系后,让学生在练习中探究出各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时,有个别学生思维凝固,其实这就是一个举一反三的问题,但这小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后来在练习过程中我不断巡回指导并启发带动学生思考,学生都有积极回应并做好练习。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环节二:共同探索、研究新课。(约25分钟)
1、过渡。复习上节课所学账户的基本结构及其内部关系。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账户的基本结构:
最简单的形式是“T”形账户
如图:左方(借)账户名称右方(贷)
账户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登记增加金额,另一方登记减少金额。增减金额称为本期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根据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期末余额。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学生总结
理解
知识巩固
思考
在比较中得出答案
思考
知识巩固
思考
推导出结论
总结出结论
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做练习,归纳各类账户的期末余额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黑板解答。总结出各类账户的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
归纳总结
自主练习,
掌握本节所学知识点。
思考
联系实际生活案例,深化课堂教学知识。
[归纳总结]
借方 账户名称 贷方
资产增加 资产 减少
负债减少 负债增加
所有者权益减少 所有者权益 增加
成本增加 成本 减少
收入减少 收入 增加
费用增加 费用 减少
环节三:巩固练习,反馈回授(约10分钟)
1、分析下列业务应记入账户的借贷方向:
[业务1]1月5日,以银行存款10000元偿还应付账款。
[业务2]1月16日,接受投资者投入汽车一台,价值90000元。
虽然把每节课都上成公开课那样很难做到,但我希望自己能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注意上课的每个细节, 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融入生活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让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诱发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亲自实践探索、发现并最终解决问题;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让学生更加喜欢会计课。
3.收入类账户的登记:
借方收入类账户贷方
本期减少发生额:×××
×××
×××
本期增加发生额:×××
×××
×××
发生额合计:×××
发生额合计:×××
期末余额:0
提示:收入的增加可认为是权益的增加,启发学生得出收入账户与权益账户增方一致,既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由于月终计算利润,所以期末一般无余额。(屏幕演示)
5、教学随学生反映灵活调整。
6、师生间能成功合作,努力经营班级教学,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7、作业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1、《基础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严谨、科学。借贷记账法中的账户具体结构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非常重要。
2、它既是前一内容的延续,又是学好后续内容的前提。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形成概念]屏幕演示肯定答案,板书强化学生记忆。
3、根据基本关系式得出不同性质账户的余额计算公式
引入问题: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那么账户可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那不同的性质的账户的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之间的关系如何?
2.作业:习题册第17页 习题二
板书设计: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一、账户的基本结构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左方账户右方借资产贷借权益贷
+ - - +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借费用贷借收入贷
=期末余额+ - - +
[教学反思]
这节公开课我态度上十分重视,精心备课,多思考,查找相关资料。虚心请教,不断地完善,力求使自己的课讲出自己的特色。本节课我是从学生亲历的计算零用钱案例讲起,由浅入深,逐步进行分析,通过启发、练习、探究、讨论、归纳得出各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这既符合学生认识和记忆知识的规律,同时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本技能。
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贷方余额
4.费用类账户的登记:
借方费用、成本类账户贷方
本期增加发生额:×××
×××
×××
本期减少发生额:×××
×××
×××
发生额合计:×××
期末余额:0
发生额合计:×××
费用与收入对立,故与收入账户相反,启发学生得出其结构。(屏幕演示)
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借方余额
期末余额:×××
发生额合计:×××
提问: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与发生额的关系如何?
(屏幕演示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学生用基本关系式尝试资产账户余额计算公式,教师肯定答案)
资产类账户余额与发生额的关系:
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借方余额
例:见书P3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7
2.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登记):
3、如果本课内容未学,教材后面内容的教学将无法进行。
所以,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巩固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掌握发生额与余额的关系,能够熟练进行有关业务的处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风,规范的纠错习惯;
借方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
本期减少发生额:×××
×××
×××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
×××
×××
发生额合计:×××
发生额合计:×××
期末余额:×××
提示:权益对立于资产,启发学生讨论其结构与余额计算公式。(屏幕演示学生讨论结果。)
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余额与发生额的关系:
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贷方余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