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在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政策

日本在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政策


• 人人有责,建立一个“没有废料排放的 社会”,已经深入人心,主动保护环境, 已经成为日本公众的习惯。其中最突出 的表现莫过于他们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 度。
日本的节能环保政策
• 日本属于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近年 来,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这 一国情,使日本企业不得不将节能与 环保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的一部 分。其实,节能本身就是保护环境的 有效措施。日本企业一般通过降低能 耗、提高废物再利用率来实现减少排 污的环保要求。
• 3、开发低害农药,加强农药管理 • 随着化工工业技术的进步,不断地开 发出各种低毒农药,使毒性大、残留 性高的农药显著减少。对毒性大、殖 留性高的农药按《农药管理法》实行 严格的注册管理制度。凡是注册的农 药,农药生产者或进口商必须将药效 试验、毒性试验、代谢试验、残留试 验、对环境影响试验等资料与注册申 请书、药样同时提交农林水产省审查、 注册。
日本人的环保意识
•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在六、七十年代环境的污染异 常严重,河里流着臭不可闻的黑水,使鱼类绝迹,汽车排 放大量的尾气,使小学生相继跌倒,一起起公害诉讼,震 动日本全国。制订一个又一个法律,动用大量人力、物力, 经过长时期持续不断的治理,到80年代初,蓝天复现于天 空,碧水再现于河川。
日本环境保护仍需解决的问题
• 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环 境污染也日趋严重。从70年代初开始, 日本逐步加紧环境治理。经过20多年 的努力,日本的环境保护初见成效。 在这个过程中,环保部门、企业和市 民都投入了极大力量,多管齐下,综 合治理,终于使过去曾严重污染的城 市天变蓝了,水变清了,空气清新了。
• 6、重视环境研究,增加环保实力
• 日本的农业环境研究工作,科研人员不仅负责研究、解决 具体的环保技术问题,还负责对政府制定环保政策提出建 议及理论根据。在政府方面,国家财政支出大量经费用于 环保研究开发,而且通过法规认定“自然环境保全法人”, 以保护自然环境,允许这种公益法人把具有良好自然环境 的土地买下来加以管理。此外,还开发“国民环境基金” 活动,即通过募捐使广大国民自愿参加环境保护活动。
• 当时日本的产业仍以重化学工业为主, 。 而重化学工业又是高污染性产业,在 未同时做好污染防治工作的情况下, 高度的经济发展导致了日本人为环境 污染付出代价。闻名世界的“四大公 害”事件就是发生பைடு நூலகம்那个时候。
• 当令人触目惊心的公害病例接连发生, 民众反污染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时,在 舆论压力有增无减的逆境下,日本国 会终于在1967年7月制定了“公害对策 基本法” 。在这种法律规范、舆论挞 伐相互配合下,日本企业彻底觉悟, 从而开始认真采取各种措施。
日本的有机农业运动的目标不单是不使用农药、化肥, 还包括对以往那种直接与土壤消耗、化学物质高投入相联 系的大面积、单一化生产以及农产品全年稳定供应的市场 流通进行重新认识,形成生产者和消费者共有的新价值观, 共担风险,推动有机农业运动。
• 2、探索绿色农业,发展环保农业。 • 日本鼓励根据各地区情况,探索适合 本地区发展的绿色农业道路,发展环 保型农业。北海为例,进入90年代以 后开始探索绿色农业。北海道提倡的 绿色农业不是否定一切化肥、农药的 有机农业,其目的是确立在国际化进 代可以生存并持续发展的农业,降低 对地球环境的破坏,在环境容量内重 新构筑农业生产技术
• 三、要严格进出口农药以及生物工 程农业。
日本农业环境治理对策给我国的启示 • 日本的农业环境治理对策至少给我国 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 一、除尽快地完善农业环保法规体系, 以法治理农业环境污染,同时,还要 加大执法力度,使得有关法律得以贯 彻执行;
• 二、必须逐步改变当前靠农药、化 肥保增产的高投入农业,回归有机 农业,发展低毒、低残留、高效和 生物农药以及生物工程农业。
• 进入90年代日本环保产业的发展呈六 大特点: • 1.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物化时间大大缩 短 • 科学技术成果过去要用几年时间才能 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现在基本上用 1~2年时间,便可物化为设备,例如 日本膜分离技术现在发展很快。
• 2.管理—技术—产业配合越加紧密 • 国外主要依靠法制进行环境管理,而环境管理必须依靠科 学技术的支持。环保产业的技术的物化,是解决环境问题 的重要手段。管理—技术—产业是个有机的系统。 • 3.绿色产品、清洁生产成为时代的主流 • 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把污 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对生产进行全过程控制。 • 4.组合技术,高度自动化控制
• 4、特别土地改良,治理土壤污染。
• 到1986年,已查出的污染地区累计为 126个,面积为7030公顷。通过对受污 染的土地,实施了排土、添土、转换 水源等治理污染的特别土地改良活动。 已经完全落实治理措施的土地面积有 3540公顷,占被污染地区面积的50.4%。
• 5、加强用水管理,预防水体污染
日本环境保护的特殊力量 ——市民环保团体 • 日本是发达的工业国家,全国多数人 生活在城市。他们之中不乏科学家、 律师以及各个领域的专家。他们积极 参与环保,使环保活动的专业水平和 收效不断提高。他们的活动,已不限 于一般性的宣传呼吁,他们经常运用 法律手段来解决环保问题。
• 在日本的神户市就有这样的一个市民 环保团体,他们随时关注室内的环境 状况。在神户市南海岸有座人工岛, 那里有条43号高速公路通往神户市区, 每天要通过15万辆汽车,车流量大、 噪音高而且尾气污染严重。为此,神 户市民组成原告团,运用法律手段迫 使市政府将这条公路由五车道改成三 车道,从而减少车流量和尾气。同时, 安装隔音墙、吸音板来降低噪音。
日本在经济发展中 的环境保护政策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全121 吴禹桐 201210412007
日本处理环保与经济关系的四个阶段
随着经济增长,污染加剧,日本对待环保的态度逐步转变, 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经济恢复与发展时期 第二阶段:环境与经济并重时期
第三阶段:可持续发展优先,确立循环型社会
• 5.环保产业更新换代出现转机 • 例如,含油污水处理技术,多少年来 一直是“老三套”,现在已经研制出 新的设备。 • 6.全球环境问题,推进环保技术进步 • 为防止全球变暖,二氧化碳去除技术 正在研究,一个是吸收法,一个是固 化法。另外氟里昂替代技术研究已取 得进展,这些新的技术研究,将会推 进整个经济的发展
环境产业的兴起
• 企业对污染防治的设备有所 • 日本环保企业 需求,且投资经费逐年增加, 那么在市场供需平衡的经济 原则下,自然促进了污染防 治产业的兴起。根据日本产 业机械公会所属之“产业公 害部会”资料显示,制造污 染防治设备的新兴业者,在 相关生产上的投资额,平均 每年以20%的比率增长。
日本环保产业发展的特点
• 当日本在解决第一波(指60~70年代)公害问题上累积丰 富经验后,面对现阶段第二波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尽管在 克服造成温室效应的元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上,技术 方面仍有待努力,但不难断定,今后日本的污染防治产业, 势将在各国殷切的环保需求下,以其环保大国的优势,为 各国提供相关的技术与协助。而随着这一波进军海外的热 况,相信日本污染防治产业,必将如其各种产业一般,再 度展现优势技术,在世界各国大赚钞票。
日本的环保产业
• 综观日本的污染防治产业发展,自60 年代开启防污设备的制造至今,日本 的成就颇为可观。例如发展大型焚化 炉,用以回收工业废弃物。水污染防 治领域则开发工业废水处理设备,能 够利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含有丙烯腈的 废水,使其有害程度降至最低。
• 为防治空气污染,日本采用超高烟囱 与大型集尘器,对空气品质的改善效 果卓著。住友造船、三井造船、神户 制钢、三菱重工、荏原制作所等,都 是此中佼佼者,且这些企业所生产的 污染防治设备,不但可供日本国内市 场所需,甚至还能销往国外。日本污 染防治产业发展至今,其技术已属一 流。
日本在治理农业环境的同时,很重视加强国际性环保合作。 通过“政府开发援助”计划提供环保农业援助。在这些援 助中,近几年用于防止沙漠化、防止地球温暖化等的环保 性技术援助、资金援助有所增加。一方面这有利于促进受 援国的环境保护,为保反义词 地球环境作贡献;另一方 面,从日本进口贸易走向“绿色食品化”角度看,也有利 于日本的环境保护和国民的饮食安全。
进入21世纪:环保理念再次飞跃,循环型社会系 统的确立
日本环保事业
• 任何去过日本的人都不会否认日本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国家, 而且环境保护的相当的好。
日本风景
日本风景
• 但是事实上,60年代的日本,也曾受困 于举世无双的环境污染,甚至被贬称为 “公害大国”。在努力从公害大国翻身 朝环保大国迈进之际,却面临经济发展 与环保孰重孰轻的两难抉择。然而事实 证明,企业增加对污染防治设备的投资, 并未引起整体经济的衰退,反而促进污 染防治产业的兴起。
• 7、开发农业环保技术,推广典型
• 日本很注意提高农业环境治理和改善方面的技术含量。环 保技术的开发利用已颇见成效,80年代末90年代初,进行 无农药无化肥栽培生产。同时,日本还宣传、推广了不少 环保型农业典型,充分利用典型地区的经验带动农业环境 治理和环保型农业的发展。
8、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学术交流。
• 为了保证农业用水不受污染,在全国范围内,对大型农业 用水进行水质检查及污染原因调查。在农业拓兴地区,修 建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对受污染水质地区实施水源转换。 此外,为了保护渔业用水使其不受污染,开展了水银、多 氯联二苯等有害化学物质对鱼、贝类影响的调查,并对预 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开发,以防止水质污染。
• 日本在1999年的《环境白皮书》中提出“环境立国”战略, 并将21世纪称为“环境世纪”。该白皮书还提出“最适量 生产,最适量消费,最小量废弃”的经济模式,要求企业 适应这一模式开发环保产品。 • 为了适应环保要求,日本一些电器厂家在几年前就开发节 能技术,计划2000年前实现大幅降低能耗的目标,如:松 下电器公司的节能计划是将其电器产品平均能耗比1995年 降低50%,索尼等电器公司也有类似承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