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现代化需要中医现代化(精)

中药现代化需要中医现代化(精)

中药现代化需要中医现代化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张治国研究员[摘要]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宝藏,中医学必须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为人们的保健作出贡献。

自1995年起我国已启动了中药现化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中药现化代引发了中医现代化,中药现代化和中医现代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关键词]中药;中医;现代化;[Abstract]TCM is a great storehous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CM must modernize in order to make people more healthy.Our country have start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herb since 1995.We have gain great success,but face some difficulties also.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herb require the modernization of TCM. The modernization of herb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TCM are relating and accelerating one another.[KEY WORDS] chinese herb,TCM, modernization一、中医药的现状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我国传统医药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在医疗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疾病谱已经发生了变化,人类的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转变,人类的医疗模式也已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

而西医药对许多疑难病症缺乏有效疗法。

相对而言,中医药简、便、廉、验,在预防及治疗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及老年病等方面尤有所长,为西医所不及,而且由于西医化学药物毒副作用大、易产生抗药性,对一些世界性的疑难病症力不从心,且使药源性疾患增多,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回归自然”,采用天然药物,这无疑为中医药发挥其优势特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抓住这个机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中医药理论,使之用一种更易于为人接受的现代语言表述出来,必将会使我们古老的中医药事业再次焕发青春。

加入WTO后,我国的医药市场将进一步开放,我国医药产业面临巨大的压力。

由于对外国的药品提供专利保护,西药仿制、生产受到限制,以仿制药品生产为主的中国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冲击。

国际天然药物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除遇到技术壁垒、绿色壁垒、法规障碍、观念冲突等阻碍,同时还受到来自国外植物药产品的强大竞争。

据不完全统计,国际市场植物及其成品1999年的销售额已达到300亿美元,国际中药市场年销售额达到160亿美元,而我国1999年中药产品出口额为51455万美元,只占全部份额的3%。

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国外大型制药企业集团以其先进工艺、严格管理、雄厚资本抢占中药市场,而且随着关税的降低,中药产品的国内市场将受到更为严重的挤压,加之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规不健全和保护意识淡薄,中药的宝贵财富正在流失。

二、中药现代化的历程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进行“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课题研究,正式启动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至今已经10年。

10年来,我国中药现代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业界对中医药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带来了中医药产业整体研发、制造水平的提升。

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中医药现代化进程进入了快车道,国家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加速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二OO二年十月十日国家科技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卫生、国家药品监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中医药局、中国科学院八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纲要》。

规划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10年,国家将重点支持2至3个重点实验室,10个中药研究开发中心,20个国家工程和技术研究中心及10个中药产业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500种常用中药材,500种常用重要饮片的现代质量标准,完成200种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开发出100个中药新产品,完成100个传统中成药的二次开发,争取2至3个中药品种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大幅度地提高中药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国家药监局也加强了对中药的监督管理,坚持“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扶正、祛邪两手硬,标本兼治,以促进中药现代化。

1、规范中成药研究与审批,从源头上促进中药质量的提高。

国家药监局于1999年相继颁布了新修订的GCP、GLP,并在中药新药研究工作中积极推行。

国家药监局还采取措施,依法规范中药新药审批,对审评机制和专家审评方式作了调整、改革,促进审评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2、规范中药生产与流通。

中成药生产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进程明显加快,截止2001年底,共有200多家中成药工业企业及车间通过GMP认证。

这些企业从厂房环境、设备设施到生产管理都呈现出现代化的风貌。

颁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提倡中药农业的规范化、产业化生产。

3、强化对上市中药的监督。

1999年以来,年均中药抽验数量比往年增长一倍以上。

对于发现的假药案,坚决予以打击。

在加强中药流通监管的同时,国家药监局大力推进《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和连锁经营。

这些企业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加强质量管理,体现了传统中药商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4、完善中药品种保护制度,促进中药产业结构进步。

中药品种保护制度不仅减少了重复生产、恶性竞争,更促使企业对保护品种下力气改进工艺、提高质量,使品种的集约化程度和市场规模不断提高,为中药产业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5、加强中药监督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从1998年开始,国家药监局重点就植物药、天然药物质量标准有关问题,与世界卫生组织、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等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双边、多边合作,为中药走向国际创造好的环境。

三、中药现代化的成就10年来,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到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在这10年中国家和企业投入中药现代化的资金约20亿元,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但这20亿元已经使中医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乃至产业化水平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功效很大。

2000年吉林省中药产值仅3.4亿元,2006年确定的目标已经飙升至150亿元;天士力药业10年前只有600万元年产值,如今已经有60亿元。

这都是中药现代化的巨大成效。

中药国际化也取得了长足的长进。

青蒿素在华立医药集团的操控下已经作为中药国际化的先驱走向了世界市场。

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华立医药整合了全球最为完整的“青蒿种子培育—青蒿种植—青蒿素提取—青蒿素制剂—产品研发—国际营销”的青蒿素产业链,成为全球优质青蒿素的主要供应商,并已经率先走出国门,在非洲建立了营销网络,实现了现代中药国际化的实践突破。

除了华立的青蒿素,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上海杏灵药业的杏灵颗粒、浙江康莱特集团的康莱特注射液、贵州同济堂仙灵骨葆等一批企业的优秀现代中药产品已经先后试水美国FDA药品认证,掀起一波波中药国际化浪潮,为业界燃烧起希望。

四、中药现代化面临的问题如今,每提及中医药现代化,人们总喜欢拿日本的“汉方”来比较――在国际市场中,日本的“汉方”占了很大比重,而作为中医药发源地的中国仅仅占了不足5%,许多穿了“洋装”的中药还大量出口到我国。

仔细研究日本的“汉方”之路,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条“废医存药”之路,即废除中医,仅存中药。

日本的许多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都热衷于对中药(包括汉方药、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目的是为了获得新的“天然药物”,而并不重视对汉医基础理论的研究。

回顾我国近年来的中医药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也在走“汉方“之路――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弄清楚中药的有效成份,分离、提取后进行产业化生产,以期与国际接轨,进入世界主流医药市场。

在南通召开的“江浙沪中医妇科名家论坛”上,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张承烈教授认为,中医和中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没有中医基础在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仅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份进行现代化的生产,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药”,最多只能称之为“植物药”。

我国中医药有系统而完整的理论,有浩瀚的文献,遣方用药都有规律可循。

而废除中医,仅存中药,实际上中药也不复存在,所剩的仅是按西药理论使用的特殊西药而已。

而如果以现代药理学研究结论作为选方依据,即“辩病”而非“辨证”地使用中成药,结果还可能会导致中药制剂临床使用混乱。

例如,日本厚生省1994年对小柴胡汤改善肝功能障碍的功效予以认可,并将该方作为肝病用药正式收入国家药典,以致造成全日本上万肝病患者同服这一处方的“盛况”。

但两年以后,日本就出现了88例慢性肝炎患者因小柴胡汤副作用,而导致间质性肝炎、10例死亡的情况。

此事件后,小柴胡汤销售额下降了1/3,还遭遇了从医疗保险中开除的危险。

又如我国的“龙胆泻肝丸”事件,也是由于违背中医理论、不在中医的指导下、长期乱用出现的副作用,结果给中药带来危机。

五、中药现代化引发中医现代化经过10年的实践,业界已经认识到要解决上述中药现代化的基础问题,一定要回到中医理论上来,不能割裂中药现代化与中医的联系而孤立地去谈中药现代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立项,在“十一五”期间进行“中医现代化发展纲要”研究。

至于10年前为何先提中药现代化而不提中医现代化,一是因为中药可以作为一个制造产业,相比中医作为一门理论容易见效果;二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中医现代化的的很难为广大中医医疗界人士认同。

但10年之后的今天,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已经受到了经典中医理论的束缚,为此提出中医现代化正是时候。

现在已经到了中医中药一起现代化的时候了。

中药现代化呼唤中医现代化的推进,两者相辅相成才是真正的中医药现代化.这些年中药现代化的推进成绩不小,但由于没有中医现代化的及时推进,缺少现代中医理论指导的中药现代化面临着不少问题,没有足够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如过分强调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没有遵循中医药理论的指导;过分强调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而中药复方的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被忽视;过分强调对“病”的研究,以“证”为核心的辨证论治被忽视等等。

中医药理论体系由中药学与中医学共同构成,中药现代化和中医现代化是一个整体,两者缺一不可。

在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同时,高度重视中医现代化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中医药理论的基础研究,建立能够反映中医药优势和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使中医中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