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右坝肩边坡支护方案讲解

右坝肩边坡支护方案讲解

右岸公路边坡支护施工方案1.1工程概述右岸坝肩边坡最大开挖高程为216m,边坡最大开挖高度216m(计算至2000m),2138m高程以上岩石开挖坡比1:0.7,2138~2098m高程开挖坡比1:0.75,2000~2098m高程开挖坡比1:1.24。

1.2主要工程量支护工程量见表1.2-1编号项目名称单位工程量备注1喷混凝土C20,δ=10cm m³10202喷混凝土C20,δ=15cm m³15103锚杆Φ=25mmL=7m根5604锚杆Φ=25mmL=5m根5605锚杆Φ=25mmL=6m根12806锚筋束3根Φ=25mmL=17m束607锚索100t,L=40m套218锚索100t,L=46m套209挂网钢筋t4010框格梁混凝土C25m³5611锚墩混凝土C35m³5012锚墩框格梁钢筋t4713排水孔Φ=4cmL=3m m22401.2.1工程地质情况两岸坝肩大多基岩裸露,岩性组合复杂,两岸岩体风化卸荷较强,强风化、强卸荷水平深度30~45m,右岸坝肩强风化、强卸荷岩体存在不同程度的倾倒变形。

强风化、强卸荷岩体和右岸的倾倒变形体均属Ⅴ类岩体,岩体破碎、结构松弛,呈碎裂—散体结构,整体强度低,其变形模量低,且结构极为不均一,抗变形性能差,两岸心墙部位清除强风化、强卸荷岩体及右岸倾倒变形体,将心墙基础置于弱卸荷、弱风化上段岩体上,该类岩体完整性差,以Ⅳ类岩为主,变形模量较低,弱风化下段多为Ⅲ-2类岩体。

坝区呈宽缓“V”型谷,地形坡度为40~50°。

岩层产状为N40~60°W/NE∠50~75°,走向总体与河谷走向近于平行,为纵向谷,地层陡倾,右岸为顺向坡,左岸为逆向坡,层面对边坡稳定不具控制性,坡体内不存在控制边坡整体稳定的贯穿性软弱结构面发育,边坡现状稳定。

右坝肩下部为砂岩夹少量千枚岩(T3zh1-5),中部为千枚岩夹砂岩(T3zh1-4),上部为薄层砂岩与千枚岩互层(T3zh1-3),岩层陡倾坡外,倾角大于坡角,对边坡整体稳定不具控制性,但因千枚岩分布范围大,岩性软弱,浅层岩体普遍有程度不等的倾倒变形,岩层反倾坡内,结构极度松弛,部分与顺坡向缓倾节理组合,坝肩槽开挖边坡稳定条件差,采取适宜的开挖工艺并加强支护,以确保施工期开挖边坡稳定安全。

倾倒变形体上、下游侧坝肩槽开挖边坡其开挖坡比为1:1。

1.3施工程序1.3.1 支护施工的基本程序边坡的支护施工,严格控制开挖程序,及时进行支护。

施工时采用“随机支护→系统锚喷支护→锚索/锚筋束→网格梁砼→排水孔”的施工顺序。

开挖后首先对每层工作面出现的危石及时清除干净,对不稳定体进行随机支护;然后进行出渣,系统锚喷、最后进行锚索支护作业。

1.3.2 支护施工的顺序每一施工层的支护材料计划要周密,利用不翻渣的间隙运送支护材料。

保证支护材料供应不中断,以免影响施工。

开挖边坡的支护在分层开挖过程中逐层进行,上层边坡的支护保证下一层开挖的安全,下层的开挖不影响上层已完成的支护。

1.4施工方法1.4.1 锚杆支护锚杆支护工艺流程见图1.4-1。

施工准备钻孔插锚杆注浆图1.4-1注浆锚杆支护工艺框图钻孔(1)锚杆为φ25mm,L=5m,L=6m、L=7m三种。

(2)锚杆孔主要由手风钻钻孔。

工作平台用φ48mm钢管和木脚手板搭设或直接利用开挖平面。

(3)锚杆钢筋和注浆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4)注浆施工必须满足设计压力和孔内砂浆的密实度。

1.4.2 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支护喷混凝土工艺流程见图 1.5-2。

喷混凝土标号为 C20,采用 P.O32.5 普通硅酸盐水泥, 骨料选用中细砂、小石,小石粒径 5~15mm ,混凝土配合比采用中心实验室签发的配合 比,使用的速凝剂初凝时间≯5min,终凝时间≯10mim。

图 1.4-2喷混凝土工艺流程图在喷射前对搅拌机、TK961 喷射机等施工机具、风、水、电设备、管线安装等进行 检查,夜间在工作面内安足照明灯。

喷护面为土坡时要将喷护面压实、整平。

若为完整坚硬岩面时,要将岩面用高压风 水冲洗干净,若为软弱破碎岩面时,用风清理掉软弱碎屑、浮石;若岩面有出水时用钢 管把水引排出施工面;应在锚筋或插筋上做喷混凝土层厚度的标志。

喷混凝土采用自下而上分区分段进行,一次喷射厚度以不产生坠落和滑移为适度,第 二次喷射在第一次喷射终凝后进行,若时间过长应先把喷层乳膜、浮尘等杂物冲洗干净后 再喷。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技术规范施工,喷混凝土施工工艺见图 1.5-3。

喷混凝土时用 0.35m搅拌机拌料,人工配料上料, TK961 喷射机喷射,在喷射中做到 供料连续,保持工作风压稳定,及时调整供水量,控制好水灰比,喷枪与受喷面成70°~90°,喷嘴距受喷面 80~100cm,施工人员在操作时做到认真操作,使喷砼回弹量 少,喷层表面平整,对于反弹料及时清理出受喷区。

3 骨料、水泥干搅拌机喷射面 喷嘴水、外加剂 压缩空气喷射机械筛选压缩气不合格图 1.4-3合格喷混凝土施工工艺钢筋网用 φ4~12 的Ⅰ级钢筋制作,网格尺寸取 20×20cm 规格,钢筋网距开挖面 5cm 铺设,并绑扎牢固,在有锚杆的部位用电焊把钢筋网与锚杆联在一起,喷混凝土时 喷头不能正对钢筋,钢筋网上的喷厚满足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50mm 。

养护:喷护后 2 小时,利用喷枪喷雾养护,持续七天。

1.4.3 锚筋束施工 1.4.3.1 施工工艺锚筋束的施工采取先下锚筋,后注浆的方法。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1.5-4。

坡面清理锚杆施工(钻、灌、安 装)不合格 拌合机拌和空压机质量检测(厚度)结 束喷 射 机速凝剂喷 嘴喷 射 面坡面、锚杆、验收水泥水砂石不合格图 1.4-4锚筋束施工工艺流程图1.4.3.2 施工方法 ⑴ 钻孔锚筋束造孔采用 100B 锚杆钻机钻孔。

⑵ 锚筋束的制作和安装锚筋束的制作是将Ⅱ级钢筋捆扎成束,每两根钢筋之间焊接,焊缝长 3~5㎝,间距 1.0m 。

锚筋束的安装采用自制简易移动式三角架,顶部固定一个 0.5t 的手动葫芦,人工配 合葫芦将锚筋束轻轻插入孔内。

安装时注意保护好注浆管,防止堵塞管口。

⑶ 砂浆的拌制采取现场 0.35m 砂浆搅拌机就近拌制的方法。

⑷ 锚筋束的注浆 ① 注浆管的安装注浆管采用 φ13mm 塑料管作为注浆管,注浆管的安装随锚筋束一同进行。

② 注浆采用砂浆泵(100:300)注浆至孔口溢浆为止。

在注浆的过程中要求不时的摇动锚筋 束,以确保砂浆饱满。

在砂浆灌注饱满后,人工抽拔取出注浆管,清洗后重复使用。

③ 补浆封锚:锚筋束在完成注浆 24 小时后,进行补浆,即由人工提砂浆桶直接补 浆,确保锚筋束施工质量。

锚筋束在完成补浆 24 小时后,由人工使用干硬性砂浆封锚,将孔口抹平。

1.4.4 排水孔施工 1.4.4.1 施工程序测量放样钻孔洗孔终孔验收 排水管安装(PVC )图 1.4-5排水孔施工程序图 3 钻孔注浆管安装孔内注浆 安装锚筋束 钻孔验收清孔砂浆拌制锚筋束制作运输施工准备验收拉拔试验 注浆管拆除1.4.4.2 施工方法按照施工图纸由测量放出孔位,钻机就位,在钻进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孔位符合设计 要求,钻孔结束后,冲洗钻孔,监理工程师验收孔,合格后,安装 PVC 排水管,进入孔 内的一端包扎土工布。

1.4.5 预应力锚索施工预应力锚索型式为粘结式,使用有粘结钢绞线,采用二次注浆(先注锚固段,张拉 结束后注张拉段)。

在坡、堆积层边坡的松散体中钻孔采取套管跟进保护钻孔。

相应的施 工工艺流程见图 1.4-6。

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图 1.4-6 粘结式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流程1.4.5.1 锚孔定位编号 ⑴ 锚孔编号锚索孔编号为 Mb,i,j 。

① M 代表锚索。

② b 表示工程部位。

③ i 为行号,由低高程向高高程按自然序列递增,i=1,2,3,…。

④ j 为列号,对应于 i 行,面对边坡,由左向右按自然序列递增,j=1,2,3,…。

⑵ 锚孔测放定位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测放孔位。

使用红油漆标定孔位,并标明孔号,孔口坐标误 差10cm 。

边坡施工边挖边加固,即开挖一级,防护一级,不得一次开挖到底。

根据各 工点工程立面图,按设计要求,将锚孔位置准确测放在坡面上。

如遇既有刷方坡面不平 顺或特殊困难场地时,需经设计监理单位认可,在确保坡体稳定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 适当放宽定位精度或调整锚孔定位。

1.4.5.2 管架平台搭设及钻机就位 ⑴ 管架平台搭设搭设的管架平台稳定牢固,满足施工承载要求。

脚手架以梯步方式搭设,每梯步垂 直高度为 5m ,横排间距 1.5m ,纵排间距 1.3m ,每排高度间距 1.5m ,并设剪刀撑、斜撑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和连墙件主要保证脚手架整体刚度和稳定。

⑵钻机就位为使锚孔在施工过程中及成孔后其轴线的倾角、方位角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严格控制钻机就位的准确性、稳固性。

锚孔钻进施工,搭设满足相应承载能力和稳固条件的脚手架,根据坡面测放孔位,准确安装固定钻机,并严格认真进行机位调整,确保锚孔开钻就位纵横误差不得超过±50mm,高程误差不得超过±100mm,钻孔倾角和方向符合设计要求,倾角允许误差位±1.0°,方位允许误差±2.0°。

1.4.5.3 锚孔造孔⑴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严格控制孔径、方位角、孔深。

预应力锚索的锚固段应位于满足锚固设计要求的岩体中,若孔深已达到预定深度,而锚固段仍处于破碎带或断层等软弱岩层时,延长孔深,继续钻进,直至监理工程师认可为止。

⑵钻进方法采用风动潜孔锤冲击回转钻进方法。

⑶造孔设备、机具①设备:YGA-100型液压锚固钻机。

②机具:采用ZD130冲击器配套Ф140钎头。

⑷钻进工艺参数①钻进压力:开孔时,使钎头紧贴岩面低压冲击,平稳缓缓推进即可;正常钻进时Pf=2~4KN。

②转速:开孔转速n=0;正常钻进转速n≯90r.p.m。

③风量:Q=12~14m³/min。

1.4.5.4 造孔注意事项⑴开孔前,清除孔口附近松动岩块,填筑混凝土等强后开孔。

⑵开孔时,在设计孔位上,人工或用风钻凿出与孔径相匹配的10cm左右深的槽(孔),以利于钻具定位及导向。

⑶每钻进≯1m,缓慢倒杆>1m,往返不少于2次,直至孔口无岩粉返出,以利充分吹粉排渣,避免卡钻及重复破碎。

⑷勤检查钻杆、钻具磨损情况,对磨损严重的钻杆、钻具予以更换,尽量避免孔内事故的发生。

⑸在钻进过程中,不宜一个钎头打到底,否则终孔孔径与开孔孔径相差过大,使得下锚时困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