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分钟的悲剧”的心得体会德国国家发展银行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知名银行,当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传遍世界各地时,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居然在10分钟后按照外汇掉期交易的协议,向雷曼兄弟即将冻结的银行账户转入了有去无回的3亿欧元,该银行因此被称为“德国最愚蠢的银行”。
一个不经意的疏忽造成巨额的损失和声名扫地的悲剧,不能不令我们每一个人反省,是什么引发了这场灾难。
剖析其中的原因,高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作为银行的高管,当公众危机事件发生以后,没有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分析和关注危机事件可能带来的后果,更没有将这些重大信息向下有效的传导、妥善安排,整个团队缺乏审慎的风险意识,当危机来临时却视而不见。
同时,团队成员的责任心不强,整个团队责任意识低下,为风险的发生打开了敞口。
我们必须吸取其中的教训,XX市商业银行不仅要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应该在高层提升这两种意识,要通过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提升整个团队的责任心和凝聚力,正确处理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的关系,要在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大力推动业务的发展,也要在发展中严格审慎的控制风险。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文化,
一家世界知名银行,内部程序、操作流程可谓严谨有序,但恰恰是在操作的细节上出现了一点点疏忽,从董事长到操作员,有规不依,有章不循,却以习惯代替制度,以经验代替事实,层层设防却形同虚设,处处设关却无人把关,最终导致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反思整个事件,在建设现代化银行的工作实践中,稳健经营是第一要务,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金融法律法规和银监会的监管要求,时刻紧绷“风险防控”这根弦,把防控风险和审慎经营落到实处,贯穿于银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精细化管理、细致化经营,才能够实现一个银行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一些中小银行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操作流程还相对粗放,在制度执行方面还存在着用习惯代替制度、用经验代替事实的现象,这种亚健康的症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对于XX市商业银行来讲,加强制度建设迫在眉睫,我们要按照国家银监会和有关部门的风险控制指引和管理要求,以依法合规、审慎经营为原则,努力构建以风险防控为主线,以客户服务为核心,覆盖全面、科学严谨的制度体系,要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明确制度建设的责任区和责任人,对于因为没有及时完善制度,造成操作无章可循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我们要通过制度建设消除制度盲区和风险防控的短板,杜绝无章可循的局面,要确保各
项经营活动都有章可依。
在制度执行方面,落实是第一要务。
再好的制度落实不到位,就是一张废纸、一纸天书。
“十分钟的悲剧”告诉我们,执行力就是生命力,再科学严谨的制度,工作没有做到实处,层层不落实,结果就会造成损失,就会形成声誉风险,让一个银行的社会形象一落千丈。
XX商行已经对所有的制度流程进行了梳理和完善,下一步必须从各个层面狠抓制度的落实工作,要把制度落实渗透到每一个工作单元,每一个操作环节,不论是管理层还是操作层,都要遵循有章必依的基本原则,形成一种“不按制度办事就办不成事”的氛围,杜绝以习惯代替制度、以经验代替制度、以领导指令代替制度的现象。
同时,我们要对有章不循、违章办事的情况实行“零容忍”。
进一步要加大对有章不循、违章办事的查处力度,一经查实,要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绝不能姑息迁就。
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合规文化,才能有效的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从而确保我们的各项业务正常开展。
练好内功,是XX市商业银行长远发展的基石。
我们一定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健全制度、严格操作,牢固树立稳健经营的意识,不断提高经营水平和竞争能力,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大求快、不盲目追求规模的过
度膨胀和跨区经营,不搞“大跃进”式的发展,眼睛向下、脚踏实地,扎实扎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作为XX的地方银行、市民银行,我们要切实以繁荣当地经济为己任,以当地经济的核心产业为链条,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继续积极支持当地的中小企业发展,为当地人民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要不断的探索服务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努力办成本地最好的“中小企业银行”、“零售银行”和“市民银行”,为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