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由落体运动带答案

自由落体运动带答案

2013-2014学年度xx学校xx月考卷一、单选题(注释)1、汽车遇紧急情况刹车,经1.5 s停止,刹车距离为9 m.若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汽车停止前最后1 s 的位移是( )A.4.5 m B.4 m C.3 m D.2 m【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将汽车的运动看成沿相反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设刹车距离为x1,汽车停止前最后1s的位移为x2,则有,两式联立解得,x2="4m"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方向为正时,速度一定增加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B正确;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两者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加速度的大小和速度大小没有必然联系,两者的方向也没有必然的关系,AC错误;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仅仅表示速度变化越来越慢,但速度大小不一定变小,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加速度与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关系。

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越慢,加速度就越小B.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所以加速度越小,速度变化越慢,A正确;速度变化的越大,即越大,而加速度,速度变化量大,有可能话费的时间比较长,则加速度可能很小,B错误;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恒定不变,而速度方向时时刻刻在变化,C错误;当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时,加速度减小,但是速度在增大,D错误;考点:考查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4、(12分)一列火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驶来,一人在轨道旁观察火车的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10s内,列车从他跟前分别驶过8节车厢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m(连接处长度不计). 求∶(1)火车的加速度a.(2)人开始观察时火车的速度v0大小.【答案】(1)(2)v0=7.2 m/s【解析】试题分析:(1)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相等时间内走过的位移差是一个定值,所以有:△x=aT2(4分)代入数据可得:(2分)(2)根据公式,可得: x1=v0T+aT2/2 (4分)代入数据可得:64=v0×10-0.16×102/2解得:v0=7.2 m/s (2分)试卷第1页,总8页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5、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3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5s内的平均速度小3m/s,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A.1m/s2B.2m/s2C.3m/s2D.4m/s2【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得,1.5s末的速度比2.5s末的速度小3m/s,而时间间隔为1s则加速度为3m/s2,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6、做初速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通过位移s1到达 A 点,接着在时间 T 内又通过位移 s2到达B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D.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答案】AC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等于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可知:A点的速度等于两段时间2T内的平均速度,得到v A=.故A正确;由题,s2-s1=aT2,得加速度a=,故C正确,B错误;B点的速度大小v B=v A+aT=.故D正确.考点: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7、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是v和7v,经过AB的时间是t,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经过A、B中点的速度是4vB.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是4vC.前时间通过的位移比后时间通过的位移少1.5vtD.前位移所需时间是后位移所需时间的2倍【答案】BCD【解析】试题分析:设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1,根据公式v2−v A2=2a·,v B2−v2=2a,解得.故A错误;匀变速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v2=.故B正确;中间时刻的速度为4v ,前时间通过的位移,后时间通过的位移,后时间通过的位移比前时间通过的位移多1.5vt.故C正确.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1=5v,前一半位移所用的时间t1=,后一半位移所用的时间t2=,前一半位移所用的时间是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的2倍.故D正确.故选BCD.考点:匀变速运动的规律.8、取一根长2 m 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的一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 cm再系一个,以后每两个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 cm、60 cm、84 cm,如图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另一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面上的金属盘内.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各垫圈A.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小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3∶4D .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金属盘1、2间的时间间隔为△t1=s金属盘2、3间的时间间隔为△t2=s -s=s金属盘3、4间的时间间隔为△t3=s -s=s金属盘4、5间的时间间隔为△t4=s -s=s故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是相等的,A、B、D均不对;试卷第3页,总8页2盘落到底端的速率为v2=3盘落到底端的速率为v3=4盘落到底端的速率为v4=5盘落到底端的速率为v5=故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3∶4,C是正确的。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9、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通过位移x1到达A点,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x2到达B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D.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答案】 ACD【解析】试题分析:据题意可知位移x1和位移x2是两个相邻相等时间内T的位移,因此有:x2-x1=aT2,解得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a=,故选项C正确;选项B错误;A点是这两段位移的中间时刻点,因此有:v A==,故选项A正确;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有:v B=v A+aT=,故选项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问题,属于中档题。

10、一个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s、2s、3s,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 ( )A.1:22:32,1:2:3 B.1:23:33,1:22:32C.1:2:3,1:1:1 D.1:3:5,1:2: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经过相邻的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5:7…,因此经过1s、2s、3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5):(7+9+11)=1:8:27,平均速度之比为1:4:9,故选B考点: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对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推论要理解并能灵活应用才行11、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颗子弹以水平速度v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三块木块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木块所用时间之比分别为()A .B .C .D .【答案】BD【解析】倒过来分析,子弹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设每块木块的长为L,则有="2aL,"2a·2L,12、火车从甲站出发,沿平直铁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乙站恰好停止.在先、后两个运动过程中 ( )A.火车的位移一定相等B.火车的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C.火车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D.所用的时间一定相等【答案】C【解析】略分卷II二、填空13、(6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获得的一条纸带。

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

A、B、C、D、E、F、G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F点由于不清晰而未画出。

F点的速度v =______m/s,加速度a=__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0.70 , 5.0【解析】试题分析: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根据公式,有,解得:;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推到公式的应用14、(本题6分)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交流电频率为50Hz,某同学打出如图所示的纸带,相邻两计数点之间有4个点未画出,并测得OA=2.80cm,DE=9.10cm,则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m/s2,(结果取2位有效数字)【答案】1.6试卷第5页,总8页【解析】试题解析:由于DE-OA=4a△t2,故加速度a=≈1.6m/s2。

考点:由纸带计算加速度。

三、实验题15、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小车运动变化规律”。

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

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a.将木板的左端垫起,以平衡小车的摩擦力;b.在小车中放入砝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c.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接通电源,释放小车,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断开电源;d.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更换纸带,重复b、c的操作。

(1)设钩码质量为m1、砝码和小车总质量为m2,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车的加速度为:a=(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2)下图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计数点O、A、B、C、D和E,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进行测量,读出各计数点对应的刻度x,通过计算得到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s以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

请将C 点对应的测量x C值和计算速度v C值填在下表中的相应位置。

计数点x/cm s/cm v/(m·s-1)O 1.00 0.30A 2.34 1.34 0.38B 4.04 3.04 0.46C 5.00D 8.33 7.33 0.61E 10.90 9.90 0.70(3)实验小组通过绘制Δv2-s图线来分析运动规律(其中Δv2=v2-v02,v是各计数点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0是O点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

他们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中标出了O、A、B、D、E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在该图中标出计数点C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Δv2-s图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