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在科学课上,同学们制作了下面三种形状的“桥”,其中抗弯曲能力最强的是()。

A.B.
C.
2 . 同样高度的框架结构塔与实心塔相比,抗风能力()。

A.框架结构塔强B.实心塔强C.一样强
3 . 瓦楞纸抵抗弯曲的能力很强,主要原因是()。

A.是把几层纸粘贴在一起的
B.把几层纸粘贴在一起,并改变其中一层或几层纸的形状
4 . 在使用酒精灯时,要用火焰的()部分进行加热物体。

A.外焰B.内焰C.焰心
5 . 下列最稳固的形状是()。

A.△B.□C.◇D.Ⅱ
6 . 在城市道路常见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鼓号乐队不能进入
7 . 把同样的三张纸折成“L”“U”“W”形,它们的抗弯曲能力最强的是()。

A.“L”形B.“U”形C.“W”形
8 . 洗衣机滚筒旋转时容易晃动,为了保持稳定,其内部要固定一个重物,这重物应固定在洗衣机的()。

A.下部B.中部
C



9 . 下列物体中利用到圆顶形原理的是().
A.滑轮B.安全帽C.连拱桥
10 . 桥面的跨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正确的是()
A.跨度越大,抗弯曲能力越大
B.跨度越小,抗弯曲能力越大
C.跨度大小与抗弯曲能力无关
二、填空题
11 . 三角形支架最______、________、所用的材料也最少。

12 . 建筑物中(______)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最基本的形状是(______)形和四边形。

13 . 塑料瓶的上部是(______),中部瓶身是(______),底部一般向内凹进去,类似(_____)。

14 . 食物被________运输到胃里,在________里被进一步________和________的,在________被吸收。

然后转入________中,食物在大肠吸收少量的________然后排出体外。

15 . 遇到凹凸路面时,握住车把的双手之间的距离尽可能_________(填“远”或“近)些,自行车龙头方向也容易把握。

16 . 给你一张纸,你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增加这张纸的抗弯曲能力。

17 . 用长方体横梁建房时,横梁都是________放的。

因为这样放可以提高横梁的________。

18 . 增加(_______)可以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________)可以大大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

三、判断题
19 . 把竹筷子并排扎的小竹筏比交叉扎的平整。

(________)
20 . 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______)
21 . 两张纸的抗弯曲能力一定比一张纸的抗弯曲能力强。

(_____)
22 . 一个物体只要上小下大就不容易倒。

(________)
23 . 拱形受压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形能承载很大的压力。

(______)
24 . 房屋的横梁大多采取立放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节省空间。

(______)
25 . 塔式起重机在底部加很多铁块等,其稳定性大大提高了。

(_______)
26 . 拱形受压时会产生向下和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压力,拱桥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建造的。

(____)
27 . 抵住拱足可以使纸拱承载更大的重量。

(______)
28 . 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________)的压力和(_________)的推力。

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四、连线题
29 . 连线(哪些是部件的连接点是灵活的,哪些是不灵活的)
部件的连接点是灵活的部件的连接点是不灵活的
30 . 连线(哪些是重心低的物体,哪些不是重心低的物体)
重心低的物体不是重心低的物体
五、实验题
31 . 探究不同形状纸的承受力
实验材料:A4纸、胶棒、书本。

实验过程:
(1)把不同的A4纸卷成不同的________,有圆筒形、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等,粘住的边是一样宽的。

(2)在纸筒上大同样的书本,看看哪种纸筒的承重力最强。

实验结论:________。

32 . 小明用纸拱做了实验并记录如下:
承重的大小(以纸拱承受的垫圈个数表示)
拱足的距离(厘米)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10554
15322
20111
(1)小明研究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关系。

(2)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六、综合题
下图是我们在建筑工地上经常看到的塔式起重机。

请回答下列问题。

33 . 起重机的塔身和塔臂采用三角形框架,与采用四边形框架相比,()
A.节省材料
B.减轻在重量
C.不易变形
34 . 起重机通过钢缆将塔臂与塔身固定,使很长的塔臂能承受很大的重力,这跟我们学习过的()原理相似。

A.平桥B.拱桥C.钢索桥
35 . 起重机吊钩上的是(),它与顶部固定着的滑轮一起组成滑轮组使用。

A.轮轴B.定滑轮C.动滑轮
36 . 除了起重机上用了滑轮,校园内的旗杆顶端也有一个滑轮,该滑轮的类型是()。

A.动滑轮B.定滑轮C.滑轮组
37 . 起重机是利用电动机产生的动力工作的,在电动机中,能量是这样转换的:()。

A.电能→动能B.化学能→动能C.动能→电能
下表是某个班级的三个小组研究纸的宽度和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记录,请仔细分析、认真回答。

宽和厚
组别第①列
1倍宽
第②列
1倍厚
第③列
2倍宽
第④列
2倍厚
第⑤列
4倍宽
第⑥列
4倍厚
第一组22412939
第二组23661137
第三组325131040
38 . 课堂实验中,我们用_________表示纸梁抗弯曲能的强弱。

39 . 第二组第④列的实验数据,应该是()数据。

A.错误B.误差C.正常
40 . 我们可以选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分析纸的宽度和抗弯曲能力的关系,通过比较数据,我们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1 . 我们可以选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分析纸的厚度和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此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保持不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2 . 比较第③列与第④列,再比较第⑤列与第⑥列,我们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

课堂上,我们模拟建造了一座“钢索桥”(如下图),主要用来体验“钢缆”的拉力。

请仔细读图,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43 . A、B两位同学同时用力拉住绳子把“桥”吊起来,“桥面”上的方块物体表示正在上面行驶的汽车。

请在上图中的A同学手持处用一个“→”标示出“钢缆”的用力方向。

44 . 分析模拟图,如果要延伸桥面,则应该朝_____(填“左右拉伸”“前后延伸”“两种方法都可以”)。

45 . 两张座椅的靠背相当于索桥中的_____。

46 . 第一次实验:让“钢索桥”的绳子下乘多一些;第二次实验:把绳子尽量拉平直在一些。

比较两次实验,______。

(填“第一次实验要力多”“第二次实验需要用力大”“两次实验用力大小相同”)。

47 . 上述对比实验可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
1、
2、
五、实验题
1、
2、
六、综合题
1、
2、
3、
第11 页共11 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