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结构要求细则

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结构要求细则

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优质工程)结构质量要求细则1、目的为贯彻落实“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设方针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强制性标准,进一步加大对我省建设工程结构质量的控制力度,提高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引导和激励企业加强管理,确保钱江杯优质工程和建设工程整体水平上台阶,特制定《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优质工程)结构质量要求细则(试行)》(下称细则)。

2、适用范围适用于浙江省区域内新建的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园林建设工程、各类专业工程中属房屋建筑类的工程及构筑物。

道路、桥梁、水工结构等工程另行制定细则。

3、基本要求3.1坚持实事求是、高标准、严要求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3.2钱江杯优质工程的结构质量要求,是在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现行规范、标准及设计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我省质量管理和工程质量实际水平,提出高于国家标准,严于规范、规程,有量化和定性的要求。

3.3细则涵盖结构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质量,建筑材料、设备产品的质量;以及施工操作、环境和工程实体质量。

3.4检查时要突出重点,注重使用功能和关键项目部位的实体质量。

3.5结构质量未达到本细则要求,不能参加“钱江杯”优质工程的评审。

4、检查内容和要求4.1实体质量4.1.1桩基工程4.1.2混凝土结构工程(模板、钢筋、混凝土、预应力)4.1.3钢结构工程(材料、制作、安装)4.1.4砌体工程(材料、砌筑、构造)4.2工程资料4.3管理工作质量4.4具体要求和标准见附件。

5、检查方法5.1钱江杯优质工程,应在开工前由施工总包企业向建设、设计、监理、质监、建设主管部门、协会申报创优计划。

各市创优质工程(含优质结构工程)管理的相关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应对申报的每项结构工程根据结构施工进度,进行定向检查和随机抽查。

工程监理单位应做好每次定向检查的记录。

定向检查一般2至3次。

五层以下工程:第一次,检查地基基础、地下室到地上三层以内的结构;第二次,地上三层以上至结构封顶。

五层以上多层及高层建筑:应在结构封顶前增加一次中间结构的检查;超高层建筑应在中间结构进行二次检查。

定向检查以外应作随机抽查,以考察企业质量体系运转是否正常、规范、有效。

5.2结构工程检查工作,是在结构工程正常施工过程进行抽查。

混凝土结构工程应拆除模板后保持原貌,且未经剔凿修补处理过的结构工程,钢结构、砌体结构和施工资料,应依照细则要求实施,否则,不予检查。

5.3检查依据规范、规程、标准和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抽查工程资料与抽查工程实体质量相结合,观感质量与重点检测相结合,注重使用功能安全可靠、环境质量无毒害、重要部位构造做法和细部质量。

5.4定向检查的主要部位和抽查数量:地下室、首层、顶层必查;楼层和房间(含附属用房和厅、道)按其代表性抽查不少于10%。

群体建筑工程,随机抽查总栋数的三分之一。

其中高层每栋抽查不少于两层;多层每栋抽查不少于两个单元。

5.5如在检查中发现有以下问题之一时,该工程不得参与钱江杯优质工程的评审:5.5.1结构工程未经定向检查即进行了抹灰等后续隐蔽工程施工。

5.5.2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产品等的工程和不符合国家有关环境污染控制要求的工程。

5.5.3在申报或评审过程中因质量缺陷被投诉、举报,经查实存在不符合钱江杯优质工程结构质量要求的工程。

5.5.4结构实体检测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工程。

5.5.5施工现场发生四级及其以上重大事故的工程。

5.5.6主体结构验收时发现有渗漏现象的工程。

6、结构质量综合评价方法6.1按照本标准对桩基、混凝土、钢结构和砌体结构工程规定的各项质量进行评价。

6.2检查小组每次的检查评价表和有关资料,必须及时整理,妥善保管,为结构工程质量最后的评审提供可靠的依据。

6.3每次结构实体质量检查(用相应的检查表)分三个等级“优、良、一般”,然后按四类结构分别用评1表、评2表、评3表、评4表评定等级。

6.3.1“优”:按四类结构抽查项目的内容有90%以上达到本细则要求,其余均符合质量评审标准和国家规范、标准;6.3.2“良”:抽查项目的内容有80%以上达到本细则要求,无低于规范要求的项目;6.3.3“一般”为不符合“优、良”条件的。

6.4结构工程质量综合评价(见综1表)达到“优”者可参与钱江杯优质工程评审:6.4.1四类结构中有二类(桩基和主体结构)评为优,其余结构和资料均为良以上者,该结构工程评价为“优”。

6.4.2四类结构中只有主体结构评为优,其余结构和资料均为良以上者,该结构工程可评价为“良”。

6.4.3达不到上述两项要求者,只能评价为“一般”。

6.4.4无桩基的工程,则应有另二类结构评为优。

质量评审要求一、桩基工程质量评审要求1、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应包括:现场预制或灌注桩的原材料、混凝土级配、搅拌、运输、浇注、振捣、脱模、养护以及钢筋工程、预应力施加、桩的就位、打(压)、清孔等全过程的施工质量;成品桩包括产品合格证、成品桩复检、运输、堆放、就位、打(压)、按桩以及原材料等过程的施工质量。

2、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的,不应少于2根。

承载力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3、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应达到以下要求:①灌注桩应全数检测;②桩身完整性检测评价结果应达到全部为一类和二类桩,且一类桩应达到60%以上。

4、打(压)入桩(预制混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桩-1表的规定。

5、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桩-2表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应达到规范的要求。

每浇注50m3混凝土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

6、各种桩的施工质量(包括成品桩、打(压)桩、接桩、焊缝、钢筋笼、混凝土充盈系数等)均应达到规范的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和规范标准的要求。

预制桩(钢桩)桩位允许偏差(mm)检查表桩-1表工程名称:第次检查建筑面积m2层数检查组组长检查日期年月日灌注桩平面位置和垂直度允许偏差检查表桩-2表工程名称:第次检查建筑面积m2层数检查组组长检查日期年月日二、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评定要求1、混凝土工程质量应包括混凝土原材料、搅拌、运输、浇注、振捣至结构工程脱模养护的全过程施工质量,同时检查模板、钢筋工程质量及相关的预应力结构、钢结构和砌体结构质量。

并应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的要求。

2、钢筋原材料应符合现行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并按有关规定具备产品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和现场复试报告。

3、预埋铁件加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埋件所用的钢板、钢带,角、槽型钢等应尺寸准确,面层平整,边角整齐,不得有毛边,飞翘,与锚筋电弧焊接牢固,焊药皮清刷干净。

焊缝的宽度、厚度及焊口质量合格。

4、后涨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应有施工技术方案;无粘结和有粘结预应力筋的材料质量及制作安装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JG/T1013)标准和设计要求。

5、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保证措施必须符合现行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各种垫块、卡具、支架应规格尺寸准确,并确保浇注、振捣混凝土时不移位、不破损、不脱落,凡有透过混凝土面层的钢筋,其端头应预先涂防锈漆或加塑料套垫。

不得使用灰浆皮、钢筋头、石子、碎砖、木片等杂物充当垫块。

6、钢筋工程有设计变更时,必须先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并坚持自检、互检和专业检验制。

做到隐蔽工程验收手续齐备。

7、钢筋工程安装质量允许偏差要求见砼-1表。

8、被查的混凝土结构工程应保持拆除模板后的原貌,无剔凿、磨、抹或涂刷修补处理痕迹。

9、混凝土工程允许偏差应达到本细则规定的要求见砼-2表。

10、混凝土观感质量(砼-3表)应达到以下要求:①整体结构混凝土密实、平整,棱角、柱节点、线、面顺直清晰,无蜂窝、麻面、掉皮、孔洞;无漏浆、跑模、涨模、错台、烂根、裂缝。

施工缝结合严密平整,无夹杂物,无冷缝,无砂浆隔层。

②结构面层无气泡或轻微气泡分散,且气泡的深度小于2mm,最大直径在10 mm以内的气泡面积,在每平方米墙面不大于20cm2。

混凝土表面无脚印或其它杂物印痕。

③保护层准确,无露筋、无透锈,预留孔洞和后浇带、施工缝洞口边缘齐整。

预埋件底部密实、表面平整,预埋螺栓外露丝扣合格且有保护措施。

④毛面混凝土的面层应麻面均匀、深浅一致、面层平整、棱角顺直,清水混凝土的面层,模板拼缝位置、痕迹形状与清水饰面的装饰线、面相和谐,无影响装饰效果的缺陷。

⑤外檐阴阳大角垂直整齐,折线、腰线顺直,各层窗口、阳台的边角线横平竖直。

滴水槽(檐)顺直整齐、做法合理。

地下室无渗漏,回填土无沉陷,填充墙砌筑或安装合格。

11、混凝土强度评定应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规定的取样、试件制作、养护和试验要求,并按规定方法判断强度的合格性。

钢筋工程安装允许偏差检查表砼-1表工程名称:第次检查建筑面积m2层数检查组组长检查日期年月日混凝土工程允许偏差检查表砼-2表工程名称:第次检查建筑面积m2层数检查组组长检查日期年月日混凝土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表砼-3表工程名称:第次检查建筑面积m2层数检查组组长检查日期年月日三、钢结构工程质量评审要求1、钢结构工程质量检查应包括:原材料、配件、紧固件、制作、拼接、安装、除锈、涂刷等全过程的施工质量,并达到相应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2、钢结构安装应达到本办法规定的要求见钢-1表。

3、钢结构制作和安装的焊工,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持证施焊,并按规定的焊接工艺操作。

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的钢结构,其摩擦面必须按规范规定进行抗滑移试验,并有试验和复验报告。

所用扭矩扳手应经计量检定合格。

4、对一、二级焊缝和焊接球节点焊缝或螺栓球节点,网架焊缝等,应按规范要求采用超声探伤或射线探伤。

5、钢结构观感质量应达到以下要求:①钢结构焊缝外形均匀、成型良好,焊道过渡平滑,焊缝的长度、厚度和焊脚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且不得有裂纹、焊瘤、气孔、夹渣、咬边、弧坑、焊渣和飞溅物等缺陷。

②钢结构件防腐涂料涂刷前,钢材表面应严格除锈,清除焊渣、焊疤、焊瘤、飞边、毛刺和灰尘油污;涂料品种、性能,涂装工艺、遍数、涂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涂层不得有脱皮、皱皮、针眼、气泡、流坠,不得有漏涂和返锈。

③钢结构有涂层、镀层的压型金属板成型后,涂、镀层不得有可视的裂纹、剥落、擦痕,面层干净,规格尺寸符合规范允许偏差值的规定。

④钢结构防火涂料涂刷前的钢材表面应处理干净,防火涂料的粘结强度、抗压强度、涂层厚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的有关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