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认识论练习题及答案

哲学认识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课练习题(哲学认识论)1. 从1962年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多个国家前后十多次发射了火星探测器。

1997年美国“火星探路者”号发回火星表面有远古水痕的照片,2002年美国“奥德赛”号发现火星北极区域可能含有大量“冰冻水”。

2008年美国“凤凰”号第一次“触摸和品尝”到火星上的水,这对于多年来以找水为主要思路的火星探测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表明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A. ①②④B. ②③C. ①③④D. ②④2、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名言还有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④“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3、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第一代互联网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限性,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送格式。

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D.认识推动事物发展4.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的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如果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描显微镜,可以看到泥土里的沙粒。

这一事实说明A.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能够推动认识的发展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5.我国月球探测近期规划共分为“绕”、“落”和“回”三个阶段。

目前我国月球探测的所有工作都在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

围绕“绕”这一目标进行科学实验,体现了实践是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C.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D.社会性和历史性的活动6.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这就是说①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②只要敢于反对权威,就能树立创新意识③要敢于否定,树立革命的批判的精神④要不唯书、不唯上,抛弃旧有知识A.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③7.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重要任务。

“没有和谐文化,就难以建成和谐社会”。

这一观点说明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B.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D.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发展8.华夏文明五千载,历经无数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并没有屈服,更没有倒下,而是斗志弥坚,愈挫愈勇,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地从艰难困苦中挺了过来,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不屈不挠地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再次验证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多难兴邦!这表明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真理是永恒不变的w.w.w.k.s.5.u.c.o.m③认识具有无限性④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9 . 2008 年9 月25 日,我国成功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 型火箭将神舟七号飞船送人太空预定轨道。

这一壮举主要说明A .实践的客观性B .实践的能动性C .实践的历史性D .实践的社会性10、号称中国股市散户第一人的杨百万说,股市是没有围墙的社会财经大学,只有留级和重读,永远没有毕业生。

这告诉我们A.真理是客观的B.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有些事情是人们不能认识的11、下列诗词中,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一致的是A.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2.三十年前,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B.真理与渗误相互融合C、真理以谬误为基础的D.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13.人们在基因工程方面的成果,引发了“绿色”革命。

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成功使富足成为事实,然而由此带来的大批物种的灭绝,造成严重的生态和道德方面的问题,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扰、新的课题。

这表明( )①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②人们的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认识的无限性表明人们无法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④世界是无限发展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没有穷尽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 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从原来国家经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提法的变化说明A.世界是物质的,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C.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D.真理是相对的,认识总是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发展w.w.w.k.s.5.u.c.o.m2008年12月18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

回答15-16题15.改革开放首先是思想的解放,真理标准的讨论推动了当时思想的解放,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以下对真理的认识正确的有A.真理是客观见之与主观的活动B.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C.真理是客观的,即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D.真理向前迈出一步就会变成谬误,因此说真理与谬误没有绝对的界限16.胡锦涛指出,在30年的创造性实践中,我们经过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概括起来说,就是党的十七大阐明的“十个结合”。

以下节选的其中几个结合中最能体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是①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②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③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

④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长期以来,癌症的阴影笼罩着人类,人们将癌症当成死亡的代名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抗癌斗争的深入,人们认识到癌症不等于绝症。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明确把癌症列为慢性病,提出只要加强预防、及早发现、合理治疗,癌症患者是可以长期存活的。

回答17—18题。

17.材料主要表明A.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B.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追求和发展真理C.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决定实践发展的方向D.真理是无条件的,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变化发展18.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认为:“别只顾着打歼灭战,过度治疗只会适得其反,保存自身免疫力很重要,要把肿瘤当成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来看待。

”这依据的哲学道理有①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③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④一切自然物都依赖人类为其立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9.回顾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从“有水快流”到“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到“好字优先”,到“保增长”,这一认识过程表明A.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C.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D.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认识不断深化20.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w.w.w.k.s.5.u.c.o.mA.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B.真理具有客观性C.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D.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也是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21.“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10几次。

回答22—23题。

22.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各地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

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

这说明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②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本质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3.由于受地球的不可入性和地震孕律的复杂性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及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还知之甚少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预测地震成为世界性的科学难题。

这启示我们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③B.②④ C.①③④D.③④24.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都要关注社会公平”。

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和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说明①真理都是具体的②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④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B.①②C.①④D.①③④25.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表明A.真理的内容是主观的B.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26.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w.w.w.k.s.5.u.c.o.m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27.针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某校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他们查阅资料、走访社区、问卷调查……进而把问题研究引向深入。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8.政治生活中关于“我们总要参与,我们总会参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A.实践性B.革命性和科学性C.唯物主义特征D.辩证法特征29.2008年8月1日,历经13年才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正式开始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出台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

上述材料反映:A.认识的反复性和目的性B.认识的无限性C.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是反复多变的D.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30.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①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②波浪式的前进③直线式的上升④螺旋式的上升A. ①④B. ②③C. ②④D. ①③31.“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