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0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语文2020.1 本试卷总分160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打烊. / 佯.装裨.益 / 奴婢.骠.骑 / 动作剽.悍B.毗.连 / 秕.谷撇.嘴 / 瞥.视遭殃. / 怏怏..不乐C. 蒙.昧 / 蒙.骗包扎. / 驻扎.抹.墙 / 拐弯抹.角D. 露.面 / 露.骨下载. / 连载.弱冠. / 沐猴而冠.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当今社会, _ ▲_ ,总有那么一些不知敬畏为何物的人,他们不敬生命不敬自然不敬律令不敬道德不敬传统不敬历史不敬民意不敬信仰,完了还 _ ▲_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于这种现象,要想 _ ▲_ ,除了唤醒他们的敬畏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健全制度、完善管理。
A.鱼目混珠振振有词扬汤止沸B. 鱼龙混杂侃侃而谈扬汤止沸C. 鱼龙混杂振振有词釜底抽薪D. 鱼目混珠侃侃而谈釜底抽薪高考资源网3.根据下面的介绍,提取关于“立体电影”的三个关键词(或短语)。
(3分)立体电影是用两个镜头如人眼那样从两个不同方向同时拍摄下景物的影像,制成电影胶片。
在放映时,通过两台放映机,把用两个摄影机拍下的两组胶片同步放映,使这略有差别的两幅图像重叠在银幕上。
观众用偏振眼镜观看,每只眼睛只看到相应的偏振光图象,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机映出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机映出的画面,这样就会像直接观看那样产生立体感觉。
这就是立体电影的原理。
4.近年来,以地铁、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
下图为苏州轨道交通标志,请发挥联想和想象,对这一图标的设计意蕴作80字以内的简短说明。
(6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济南知府庄君传张惠言庄君钧,字振和,自号曰学坡,先世自镇江之金坛徙武进。
其后子孙多显。
武进之言世族者推庄氏,以至君十世矣。
君少育于外王父刘文恪公于义。
乾隆初,刘公奉节巡修畿辅河道。
君年十九,随幕府,数为刘公言水利事,刘公甚奇之。
当是时,直隶总督高公某方举能任河工者,曰:“孰有才如庄某,而不早试之吏者乎?”即上其名,补霸州判。
丁父艰,服除授山东济南府,卒于官。
君既明习水利事,又长于治民,所在大府争欲任君以事。
其历州郡皆有殊绩,而君性谦谨,未尝自言。
及君之殁,而其子幼,无以知君之详,独得其卓卓称诵于人者四事。
其一事曰:磁州二漳水合于其西,夏秋之间,水潦至,决溢四漫,或数百里无陆虚。
濒河之吏,岁赋帑.,筑堤而捍之。
溃,又增焉,以为常。
君至州,议曰:“水方悍而挠之以堤,是搏之也,请穿河引之。
”总督方公然之,疏于朝,报.可。
如君所欲穿者,漳患大息。
其二事曰:漳之濒,有弃地数千顷,故民田也,为水败,独其赋存,吏以敲朴责之。
君请总督以闻,尽蠲之。
民祠君于漳水上。
其三事曰:汝州,旧有卫,卫有四屯。
卫之罢也,并于州,而诸屯距州二三百里,远徭役,以为病。
君为州,皆贳免,屯之民立石诵焉。
其四事曰:君始为大名府,岁大旱,君谒.守道,请发粟赈。
道曰:“太守擅之乎?咎谁执?”君曰:“府去省千里,文移往返,必旬月。
饥民旦暮且死,何咎之云乎?知府请任。
”立檄大名元城,出谷四万石,与民。
既,总督周公奏之,有旨复与赈谷四万石,民无饿者。
是秋岁大稔.。
张惠言曰:君之子轸与予交,轸言君在东安时,河水暴至,君乘小舟渡,及中流,舟覆,仆役皆溺。
有跃而呼者,曰:“此吾贤父母也!”遽入水负之出。
及其去大名,民号哭而走送者,百里不绝。
余以为世多言今之民情不如古,观于君,岂其然哉!惜乎君之未得尽其所设施,而其事又不得而尽传之也。
余尝游大名,大名之人,至今能道君之赈民粟也。
(选自《茗柯文编》,有删改)高考资源网5.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岁赋帑.帑:财帛B. 疏于朝,报.可报:报告C. 君谒.守道谒:拜见D. 是秋岁大稔.稔:庄稼成熟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庄君是“贤父母”的一组是(3分)①溃,又增焉,以为常②请穿河引之③君为州,皆贳免④出谷四万石,与民⑤民号哭而走送者,百里不绝⑥未得尽其所设施A. ①④⑤B. ②③④C.②④⑥D. ①③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钧从小跟随外祖父刘公长大,刘公整治河道时,庄钧在其幕府,经常为刘公出谋划策,因为才能出众,被直隶总督推荐任霸州州判。
B.庄钧为官很有才能,许多地方争相委任其职事,但庄钧为人很谦虚,不曾夸耀自己的才能,去世的时候,孩子还很小,所以其流传的事迹并不多。
C.庄钧看到漳河边的农田被大水破坏,已经无法耕种,但那些田地的赋税依旧存在,就直接上报朝廷,替百姓提出请求,希望免去那些赋税。
D.本文除了通过记叙庄钧为政的四件事情,正面直接刻画庄钧的贤能之外,还通过庄钧渡河溺水,百姓奋力拯救等事例,从侧面烘托庄钧的贤能。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水方悍而挠之以堤,是搏之也,请穿河引之。
(4分)(2)饥民旦暮且死,何咎之云乎?知府请任。
(3分)(3)余以为世多言今之民情不如古,观于君,岂其然哉!(3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巴丘书事陈与义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
(1)首句中提到的“三分书”具体指哪部作品?首联在诗中起什么作用?(4分)(2)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分)(3)结合全诗的内容,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3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 ,老使我怨。
(《诗经》)(2)树欲静而风不止,▲ 。
(韩婴《韩诗外传》)(3)巴东三峡巫峡长,▲ 。
”(郦道元《三峡》)(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韩愈《师说》)(5)岂无山歌与村笛,▲ 。
今夜闻君琵琶语,▲ 。
(白居易《琵琶行》)(6)▲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7)▲ ,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1~14题。
故乡草刘翠婵①这个时节,草是村庄最新鲜的主人,它惬意地盛开,有点乍乍乎乎。
各种各样的草竞相开放,比花儿还要热烈。
有的草小得只有米粒大,挤挤挨挨偎在一起,一个春天长下来,还是那么小,看着人心生疼。
有的草大大咧咧地长,一个晚上不见,就会蹿出老高。
后院一堵不大的矮墙上,就有十几种草在这里聚会。
高考资源网②村子是离不开草的,人和牲畜都离不开。
如果没有稻草,就长不出稻谷,没有稻谷,一年的希望又在哪里?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草,牛吃什么羊吃什么猪又吃什么?鸡鸭鹅不怎么吃草,但有草的地方,就有它们肥沃的粮食,各色虫子、蚯蚓随时恭候着它们的到来。
③稻草香甜。
稻谷在草叶上扬花、抽穗,凝结一年的希望,从嫩绿到金黄,村人忧心忡忡地牵挂着。
当金黄来临,村庄就丰硕,香喷喷的气息萦绕在村头村尾,像村口溪流哗哗的碎语,止也止不住。
稻草在我心里是一种有温度的草,它恰到好处地温暖了我童年的许多个冬天。
那时夏天收割完,每家每户都会在稻草堆里挑出一些长得好的草杆,晒干后扎成草垫,待到冬天铺在席子下,就是暖了。
④盛开的草,漫山遍野站着,站成村庄一季一季的依靠。
很多不知名的草,长在村庄之上,墙头、瓦顶、乱石堆,无处不在且长势良好。
长在屋顶上的草带着一身的侠气,春归时醉享天涯春风,夏日里骄阳烈焰缠身,挺到秋来又要饱尝风霜雨雪,冬临就化作檐角的一撮泥土。
这样的草,孤独地长在高处的瓦上,是藏在村庄深处的魂魄。
死了一拨,瓦就黑上一层,村庄就在它们一次次死去活来中渐渐老去。
⑤一些废弃的墙头上,每年都有不同的草在长。
生在废墟上,便是野草了。
伫立风中,它们的命运并不会随村庄的命运起伏。
除了神,只有野草可以在废墟上歌唱。
⑥有了盛开的草,村子就像有了一件压箱子的衣料,大太阳底下一抖,就会抖出许多难言的气息。
⑦草的一生是一个四季轮回,村人的一生是六七十年或七八十年。
村庄的一生又是多长?我以为,所有的村庄都应该是长生不老的。
可是我看着它渐渐不在了,最初是人声在这里低落下去,接着是牲畜开始稀疏,最后是草爬满了老屋的许多角落。
在屋里盛开的草,丧失了平原上的芬芳,因为此时的它已是荒草。
⑧村子里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沉睡中死去,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最得体最幸福的死法,不用劳烦子女们奔波,不用拖着疲弱之躯苦等油尽灯枯。
村庄又少了一个人,村上的草又多了一棵或一丛。
老人们总说自己的命和草一样贱,到头来只有草可以做最后的陪伴,在灵魂没入土地的时候,一生的凄苦都化作了来年坟上青葱的草叶。
⑨草是有来生的,无论死得多么难看,春风一点染,它就又是芳草了。
村庄和村庄上的人们没有来生,一旦离去,永不回头。
(选自《福建文学》2020年第1期,有删节)11. 文章第①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4分)12.在作者笔下,稻草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说明。
(4分)13.文章第⑤段写生长在废弃墙头上的野草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14.本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探究。
(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被废黜的国王周国平①帕斯卡尔说: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否则就不会因为自己失了王位而悲哀了。
所以,从人的悲哀也可证明人的伟大。
借用帕斯卡尔的这个说法,我们可以把人类的精神史看作为恢复失去的王位而奋斗的历史。
当然,人曾经拥有王位并非一个历史事实,而只是一个譬喻,其含义是:人的高贵的灵魂必须拥有配得上它的精神生活。
②我们当然可以用不同的尺度来衡量历史的进步,例如物质财富的富裕,但精神圣洁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维。
正如黑格尔所说:“一个没有形而上学的民族就像一座没有祭坛的神庙。
”没有祭坛,也就是没有信仰,没有神圣的价值,没有敬畏之心,没有道德的约束,人生惟剩纵欲和消费,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的交易和争斗。
它甚至不再是一座神庙,而成了一个吵吵闹闹的市场。
事实上,不仅在比喻的意义上,而且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在今日中国,这种沦落为乌烟瘴气的市场的所谓神庙,我们见得还少吗?③在一个功利至上、精神贬值的社会里,适应取代创造成了才能的标志,消费取代享受成了生活的目标。
在许多人心目中,“理想”、“信仰”、“灵魂生活”都是过时的空洞词眼。
可是,我始终相信,人的灵魂生活比外在的肉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更为本质,每个人的人生质量首先取决于他的灵魂生活的质量。
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和一个沉湎在歌厅、肥皂剧以及庸俗小报中的人,他们肯定生活在两个绝对不同的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