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第Ⅱ卷(主观题)和答题卷三部分。
请用 2B 铅笔将第 卷的答案规范地填涂在机读卡上,用蓝黑墨水笔将第二卷答案规范地写在答题卷上。
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 3分 ,共 30 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煤屑. (xiè) 踱.步( duò) 霎.时 ( shà) 袅娜.(nuó) 梵.婀玲( fán ) B.癖好 (pǐ) 明眸. (móu ) 混沌.(dùn ) 落蕊.( ru ǐ) 廿.四桥( gān ) C.平仄. (zè) 譬.如( pì) 落.枕( luò) 柘.木( zhè) 残垣.断壁( yuán )D.蓓.蕾 (bèi ) 蕈.菌( xùn ) 瞥.见( piē) 倜.傥( tì) 桀骜不驯.(xùn ) 2. 下列词语中字形没有错误一 项是A. 闲睱 镶嵌 攀缘 巫筮 无与士耽B. 座落 陨落 掂量 风姿 没精打采C. 颤栗 厮打 萧萦 遐迩 游目骋怀D. 缥渺 宣泄 斑驳 点缀 不容置喙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项是 ( ) ( 2 分) A . 这种大肆砍伐森林来发展工业的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涸辙之鲋 ... ,严重破坏了生态平 衡。
B .从下午拿到任务后,研究所全体员工夙兴夜.寐... ,连夜奋战,终于在第二天早上拿 出了科学的行动方案。
C .张大爷和他弟弟都九十多岁了,尽管都满头白发,但身子骨都还硬朗,像这样白头偕老 .. 的亲弟兄,现在还真不多见。
D .春晚后,刘谦的魔术一跃成为虎年网络的第一问,各种“揭秘”的版本也层出不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2 分)A .长期的睡眠不足,会使人体生物钟功能失调,正常的生活节奏发生紊乱,从而促使人 早衰和引发某些不必要的疾病。
B .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谈判代表连续两天在哥本哈根对美欧日进行了直接点名式的 批评,一向在媒体面前低调的中国此次的直率受到关注。
C .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学校长向大学推荐优秀学生的现象很普遍,但在当下中国,把 推荐的权力交给校长,谁又能确保他们是否为权钱而动?D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吃饭”这个帖子可能因为太好玩了,很快网友们转至各大网站, 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纷纷问“贾君鹏是何许人也” ,但没有任何人出来解答。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几十年来, , , , , , 。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 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 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② 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③ 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④ 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A、②④③⑥①⑤C、⑥⑤④②③①B、②⑤⑥③④①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愆:拖延B.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C.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聘:请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来:回家7.比较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尔卜尔筮,体无咎言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③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④匪我愆期,子无良媒A.①与②的意思不相同,③与④的意思不相同。
B.①与②的意思相同,③与④的意思相同。
C.①与②的意思不相同,③与④的意思相同。
D.①与②的意思相同,③与④的意思不相同。
二、文言文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 题。
杨维岳传戴名世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
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
尝以文见知于郡守。
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
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
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
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
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
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
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
”乃徒步诣军门往谒。
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
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
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
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
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
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①,为文祭之而哭于庭。
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
曰:“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
维岳不肯。
人谓:“先生曷避诸 ?”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 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 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
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
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
亲 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
”顷之遂卒,年五十六。
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
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 以死非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选自《南山集》 ,有删节) 注:①主:死者的牌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以维岳故贳.之 贳: 赦免B .累.昼夜不能寝食 累: 连续C .北兵渡江,京师溃 . 溃: 攻破D .慎.毋以示世也 慎: 小心9. 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 )(2 分)① 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 ③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 ⑤ 乃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
他宁可不要数百两银子,也不为犯法的富民“代请”。
郡 守因此越发敬重他的为人。
B .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他画了文天祥画像经常祭拜;在史可法死后,杨维 岳又设牌位写文章哭祭他。
C .清兵南下后,下令士民剃发。
杨维岳既不剃发,也不躲藏,决心以死明志,别人来劝慰 他,他也卧床不应,绝食多日而亡。
D .作者谴责了在民族危难之际贪生怕死的达官贵人,以及不明大义的平民、书生,肯定了 杨维岳为守君臣之义而献身的行为。
第Ⅱ卷(本卷共 120 分,请在答题卷上作答)三.( 25 分)1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②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④避将何之?吾死耳 A. ①⑤⑥ B. ①③⑤ C.②③④ D. ②④⑥⑴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 3 分)译文:⑵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
(4 分)译文:⑶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 3 分) 译文:12. 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8 分 )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张炎①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
淡泊秋光,恰似此日游情。
休嗟鬓丝断雪,喜 闲身、重渡西泠 ②。
又溯远,趁回潮拍岸,断浦扬舲。
莫向长亭折柳,正纷纷落叶,同是飘零。
旧隐新招,知住第几层云。
疏篱尚存晋菊, 想依然、认得渊明。
待去也,最愁人、犹恋故人。
① 张炎,宋末元初词人。
宋室南渡后举家迁至临安 ( 今杭州 ) 。
宋亡以后,落拓而终。
本诗作于元成宗大德二年。
② 西泠:西泠桥,西湖胜景之一。
①词的上片描写了诗人即将归杭时怎样复杂的心情?下片诗人为什么不要朋友折柳相送? ( 5 分)答:② 请简要赏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技巧。
( 3 分) 答:13. 古诗文默写。
( 7 分,每空 1 分)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望复关。
(《诗经》)②淇水汤汤,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淇则有岸, 。
④今我来思, 。
⑤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
⑥ ,望峰息心。
⑦ 无丝竹之乱耳, 。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20 分 )阅读下面作品。
完成 12~15 题。
活着的祖先马国福①祖先的坟静静地卧在山坡上、河滩旁。
白云从头顶掠过,向大地微笑致意,他们看 不见;飞鸟从旁边飞过,翅膀划过气流的声音,他们听不见;风在草尖上奔跑,脚步轻柔, 仪态万方,他们感受不到;野花藏在草丛间悄悄私语,释放出一缕淡淡的芬芳,他们闻不 见。
祖先是寂寞的。
②祖先们活着的时候,彼此牵连在血缘的纽带下,像一棵藤蔓上的瓜,沿着家族的根 系,分享不同屋檐下有着相同温度的阳光, 。
也承担着屋檐外不同方向吹来的风风雨雨。
他 们曾经《诗经》) 《诗经》) 《诗经》) 《出师表》) 《与朱元思书》 )荣耀,也曾经坎坷,曾经争斗,也曾经和睦。
他们老了,累了,病了,一个个最后或安顺或无奈地辞别人世,谁也没能走出生命无常、枯荣自守、顺道而去的宿命。
③祖先们走了,(1) 从此,家族的家谱上多了一个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庄里的功过口碑;从此,家族的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断断续续的咳嗽。
从此,村庄的土地上,少了一个俯向大地劳作的身影。
他们把所有的恩怨情仇风光荣辱全部带到了土里,带进时间深处,最终成为泥土的一部分;生前的种种如意、不是、斗争和计较,统统化为尘埃,化为子孙后代奠念他们时的一把把香火、一场场祭祀。
④在传统的节日里,尤其是家族里举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当后代们把一炷炷香裱在坟前点燃,当一缕缕青烟从坟茔升起,一滴滴酒水、奠茶瞬间渗入泥土,一张张燃尽的纸灰随风飘远,当感恩的叩拜、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的祷词自心间涌起,祖先们复活了。
祖先们不再寂寞。
⑤一系列奠祭仪式结束后,子孙们从坟头经过田头,最后回到自家的檐头。
或许,祖先们思谋着,以何种方式沿着子孙白天留下的脚印回家。
白天,祖先们幻化为一只鸟,回到曾经的家门前,站在高高的大树上,俯视曾经居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哪里少了一片瓦,哪里多了一块砖;晚上,祖先们幻化成一阵风,乘着夜色,潜入依旧留有自己气息的院落里,抚摸曾经烙有自己掌纹的农具,哪里多了一片锈,哪里多了一个豁口,心微微作痛。
乘着后代们熟睡的时候,祖先们悄悄从窗缝里潜入粮仓,巡视粮仓是否盈实。
清晨,当晨曦穿过林梢,撒在庭院里,他们已经把每个角角落落看了个遍。
当看到一处处变化以实物的形式呈现生活逐渐美好的样子,他们方才安心离去。
⑥这些年来,每逢重大传统节日的夜晚,我常常独坐一隅,反思我们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