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应用和规律
A
B
C
D
小结: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n-1)d <H相< (n+1)d
H相=H甲-H乙
(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n为两点之间的n条等高线)
H高-H低<H地相<H高-H低+2d
( H高H低为最下部和最上部等高线注记高程,d为等高距) (3)陡崖相对高度计算:(n-1)d≤ΔH <(n+1)d (n为重合或两点间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4)坡度公式:
N
Q
840
0 30m 830 820
P
3、陡崖的判断: 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
≥500米,<600米
>200米,≤300米 相对高度:≥200米,<400米
遵循 “大于大,小于 小”的原则
例题:如图所示: 0 < H a<100 a的海拔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 ,
等高线地形图
课时目标: 1、理解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概念 2、会对基本的等高线图进行判读 ,及其相关计算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
海 拔:
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0米
某点到地平面的垂 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甲
1500米
1000米 500米
某点到海 平面的垂 直距离叫 绝对高度, 即海拔
海平面
乙
判读方法
山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缓坡、 陡坡、盆地、峡谷等。 A 山地 B 盆地
A 300 200 100
注意:示坡线
B
如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 (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表示降坡方向)
A山谷
② ①
100 200
B山脊
② ①
300
200
③
③
300
A
B
100
一对山谷线和 C鞍部 一对山脊线交汇处
C
N
Q
840
0 30m
830 820
P
PQ的相对高度 H的范围呢?
在沙漠地区,在风向比较固定的风力作用下,沙 粒往往堆积形成状似新月的沙丘,叫新月形沙丘。 2.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B
A 东北 C 东南
B 西北 D 西南
3.该类地形在 我国可能广泛 分布的地区是 C A 东北地区 B 东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西南地区
坡度 平和
四周高 平坦 中间低 广阔
判断图中地形类型的名称:分层设色地形图
通过地面不同的颜色来判断地面的高低。一般规律是: 蓝色表示海洋; 绿色表示平原; 褐色表示高山; 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 白色表示雪线以上。
1 5
2
4
1.高原 2.山地 3.丘陵 4.盆地
3
5.平原
山 体 的 不 同 部 位
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5)气温垂直递减率:
0.6℃/100m
T差=0.6 /100m×H相
练习反馈:
1、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 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B A.180米 B.220米 C.320米 D.300米
读图,判断:
2、河流ab段的流向为 A.自西北向东南 B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3、断崖顶部E点的海 拔高度可能为 D A.59m B.99m C.199m D.259m 4、上述土地利用方式中较不合理的是 B A.乙坡植树种草 B.甲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C.丙坡种植果树 D.乙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200 <________ Hb < 300 b的海拔取值范围为_________ 100 ________ <H < 300 b相对于a的高度范围为______
练习巩固(见检测P125 T7)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 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 C 述: ①P为山坡上的洼地; ②Q为山坡上的洼地; ③P为山坡上的小丘; ④Q为山坡上的小丘
2、等高线与大范围地形(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
高原
等高线 中间疏 特征 四周密 高度 较高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密 集
高,超 过500 米
稀 疏
较低,一 般(相对 高度)不 高于500米
中间疏 稀疏 四周密 平直
200米- 低,0米 500米 -200米
地表起 起伏不 坡度较 伏程度 大,边 陡, 沟 缘陡峭 谷较深
2、下列四幅图中,比例尺相同,坡度最陡的是
C
• 3)、丘陵为( E )、盆 B )。 地为(
如果要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该地形, 结果会怎么样?
就是这样的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及判读规律
1、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同一等高线上海拔有何特点? 同线等高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 等高距有何特点? 同图等距 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陡 缓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 高线稀疏坡度缓
下面地形图的等 高距为10米,
1、请标注图中①-⑤条 等高线的高度。
2、小河的流向是?
2、确定等高距、海拔高度、相对高度:
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中,等高距是一个常数。 确定等高距,可据此判断二地的相对高度。
例:读图: 1、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 A B C D 40<H<41 49<H<50 59<H<60 60<H<61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②④
4、判断坡度陡缓
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例题:如图,ABCD四副等高线图中等高距相同, 水平比例尺不同,坡度最陡的是: B
注:“等高线越密,地形坡度越大”,只能用于判断同一幅等高线图 垂直高度一样,找比例尺最大,即水平距离最短 垂直高度相等 ①等高距 ②等高线疏密 比例尺 水平距离相等
山顶
鞍部 陡 坡 缓 坡
3、等高线与小范围地形
归纳:基本地形的判读 1、山地:等高线海拔由四周向中心增大,中心的三角形代表山顶
2、盆地:等高线海拔由四周向中心减小
3、山脊:等高线由海拔较高向海拔较低处凸 4、山谷:等高线由海拔较低向海拔较高处凸 5、鞍部:两山顶之间的低地(山脊线的最低处或者山谷线的最高处)
2、等高线与大范围地形(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 高原: 较大范围的、较平坦的、海拔在 1000米以上的地形区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崎岖不平、呈 条带状分布的地形区
丘陵: 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崎岖不平的地形区
盆地:
中间低、但较平坦、四周相对较 高、但相对崎岖的地形区
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较平坦的地形
4、判断坡度陡缓
①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②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的疏密 程度(成正比)、比例尺的大小(成正比)、等 高距的大小(成正比)有关系。 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下列四图中的等高距都是50米,注意观察各图 的比例尺,判断坡度最大的一幅是__ A
山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原理
山
如何才能把这些 高低不平的地形 准确的表示在地 图上 ?
坡陡的 地方
坡缓的 地方
等高线
密集 。
等高线
稀疏 。
几条特殊的等高线:——判断基本地形
(1)、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2)、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 (3)、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 (4)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 (5)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
X
100 200 300 400
D陡崖
400 300
M
400 300 200 100
C
N
D
Y
200 100
一般在陡崖处能形成什么地理景观?
E峡谷
300 400
缓坡
陡坡
F 1000 河流 500 H
F
400 300
河 流
山顶 山脊
山 谷 鞍部 山 谷
山脊
练习反馈:
1、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从山顶向下看,线圈越大,海拔越高 B.等高线在有山顶和盆地的地方闭合,其他地方不闭合 C.等高线之间相互平行,永不相交。 D.等高线间距越小,说明地形坡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