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社会化?什么是社会角色?社会化含义:狭义社会化:指社会把一个自然人转化成被社会所接受的社会人的过程,即个人接受社会文化并被社会认可的过程。
狭义社会化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儿童和少年。
广义社会化:指个人终生接受社会文化和行为模式的教化,扮演社会角色并形成和完善人格的过程。
社会角色的涵义: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
2.初级社会群体的特点。
特点:1、成员有限;2、面对面的交往与合作;3、人与人之间难于替代的特殊关系;4、群体成员之间交往富于感情特征;5、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的手段;6、群体整合程度高。
3.社区的内涵及其基本要素。
社区的涵义:指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基本要素:1、共同情感联系和价值的认同;2、共同的地域和空间;3、共同的利益;4、一定的人群。
4.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
社区建设:(1)城市社区建设在我国社会兴起的背景与缘由(2)社区建设的含义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健康发展的过程。
社区治理:治理是指多重利益主体在合作的基础上,对公共事务的共同治理。
社会治理,我们认为,至少包括如下要点:首先,社会治理强调多重主体的参与;其次,各主体之间平等合作和协商;再次,治理包含管理又超越管理,它是管理、自治、服务、建设的有机统一。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习近平同志就此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越强,社会治理的基础越实。
”5.什么是个案工作?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个案工作的理论?个案社会工作定义:(P教72)•个案工作是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采取个别化的工作方式,通过一连串的专业工作过程,帮助感受到困难的个人或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使个人与环境的关系更为和谐。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危机介入模式、行为治疗模式和人本治疗模式。
个案工作的理论:(P60)个案工作的具体介入过程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自己的工作重点。
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个案工作的介入过程有不同认识和划分,但概括起来有两种基本的观点:以时间为划分标准和以服务内容为划分标准。
结合这两种划分的标准,个案工作的介入过程可以分为接案或转介、收集资料、制订计划、签订协议、开展服务、结案、评估和追踪等不同的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自己需要处理的任务,都有自己的工作重点,同时各阶段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6.什么是小组工作?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小组工作综合性定义:(P70)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经由社会工作者的策划与指导,通过小组活动过程及组员之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帮助小组组员改善其社会功能方面,促进其转变和成长,以达到预防和解决有关社会问题的目标。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P72-74)1、社会目标模式;2、治疗模式;3、互动模式。
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P75)1、准备阶段;2、开始阶段;3、中期转折阶段;4、后期成熟阶段;5、结束阶段。
7什么是社区工作?P88答: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工作方法之一。
社区工作是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
它通过组织社区成员参与集体行动去界定社区需要,合力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
在参与的过程中,让社区成员建立对社区的归属感,培养自助、互助与自决的精神,加强他们在社区参与及影响决策方面的能力和意识,发挥其潜能,以形成更有能力、更和谐的社区。
8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方法?P6答: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的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对服务对象的功能: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2、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二)对社会的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
2、促进社会和谐。
主要方法:(1)按照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接触程度,可以分为直接服务方法和间接服务方法。
直接服务方法就是社会工作者直接面对服务对象开展服务,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
社会工在服务过程中,需要在与服务对象面对面的互动中运用专业技术。
间接服务方法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和社会政策。
社会工并不直接面对服务对象开展服务。
(2)按照服务对象大小,可以分为微观社会工作和宏观社会工作。
微观社会工作包括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由于对象规模较小,主要采用相应的互动、聆听、激励等技术达成工作目标。
宏观社会工作包括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由于范围较大,社会工需要运用策划、教育、政策等可以解决和舒缓大规模人群面临的问题和需要的技术。
(3)按照社会工作的目的,可以分为实务性社会工作和理论性社会工作。
实务性社会工作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和社会政策,旨在解决和舒缓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
理论性社会工作包括社会工作研究,可以为实务性社会工作提供指南,也可以将实务性社会工作经验提升为理论。
9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答:1.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地位第一,社会福利服务的组织和推行,依赖于专业的社会工作来完成;第二,社会工作的完善能促进社会福利发展;第三,社会工作通过社会福利服务的策划、推行和评估等一系列专业活动保障整个福利制度功能的正常发挥。
2.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传递者第一,对社会问题和需要做出反应的过程。
第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第三,提供资源和满足需要的过程。
第四,不断发展的专业,需要不断改善专业方法和服务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社会福利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保证福利体系能顺利发挥应有的功能。
10中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结构特征?答:我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表现为:第一,城市居民的福利服务纳入社会发展计划,并由国家拨付资金。
第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依赖国家的统一政策对有困难的成员提供各种帮助。
第三,行政部门、工会、共青团及妇联等群团一起通过行政程序对有困难的成员进行帮扶。
第四,这些福利服务及解困工作被当作正式工作而列入工作议程。
第五,执行服务及解困工作任务的是国家干部,他们有思想工作的经验,而缺乏社会工作专业训练。
结构特征:我国社会工作的提供模式呈现复杂的局面。
它将有如下的一些结构特征:第一,不同模式并存。
政府并通过企事业单位继续承担社会保障的重要责任,并依靠社会政策解决重大社会问题,家庭、社区豆浆继续承担各自的职能。
社会福利机构将逐渐成长,并在社会服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第二,不同专业水平的服务并存。
社区提供的互助服务虽然不属于专业社会工作,政府提供的服务是行政性的和半专业化的。
随着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民间社会服务机构将根据我国的社会状况以专业思想、专业方法和较高的服务水平发挥其影响力,并拉动整个社会服务向专业化方向成长。
第三,本土性社会工作的倚重。
我们把长期以来在我国实行的较为制度化的社会服务称为实际社会工作,它是本土性的社会工作。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虽然国际性的专业社会工作在我国开始扎根,但它仍不能脱离中国实际从而发生专业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过程。
在社会转型期,本土性社会工作仍将是主要的社会工作模式。
11什么是社区矫正?社区矫正的特征?社区矫正的任务?实P138 答:所谓“社区矫正”是指与监狱执行的“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它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社区矫正的特征:1、刑事制裁性 2、非监禁性 3、社会参与性格 4、人文关怀性社区矫正的任务:一是按照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
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
三是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12我国老年老龄化的主要特征有哪些?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1)老年人口规模巨大(2)老龄化发展迅速(3)地区发展不平衡(4)农村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5)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6)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13、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14、什么是社会工作伦理?社会工作伦理的主要原则?答:社会工作伦理就是社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自身应具有的伦理价值观,以及在处理与服务对象、同事、服务机构及社会之间的关系过程中应遵守的伦理守则。
社会工作伦理的主要原则:尊重服务对象的权益;严守服务对象的秘密;公平服务大众;重视同事的工作业;恪守公私界限时;维护社会正义务;信守机构政策;充实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约束不当行为了;增进公众福利;共同执行守则。
15、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价值观问题社会工作作为产生于西方慈善事业的一种专业和职业, 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价值观色彩。
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动力和灵魂, 是社会工作的生命线。
价值观在社会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着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要发展社会工作, 必须要以价值观的确立为前提。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儒家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据着统治地位,它对中国人的价值观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儒家宣扬“忠”、“孝”、“大同”等,这和西方的个人主义、个人中心价值观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社会工作在本土化的过程如何寻找一种适合中国人思维习惯且能为中国人所接受的价值观体系就变得非常重要。
(二)制度背景问题社会工作虽然具有普适性的价值根源, 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制度不同, 要使社会工作在世界各地扎根, 必须做到与各地社会制度的结合。
也就是说必须嵌入到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制度中, 并最终融入该制度, 成为该制度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当前我国的制度背景是社会主义制度, 与社会工作的产生地—西方社会的制度刚好相反。
要实现社会工作在我国的成功移植, 并能生根、开花、结果, 就必须研究和考虑我国的现实制度。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总体上还不发达,而且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
(三)本土经验问题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和专业的产生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和创新。
社会工作产生于西方,并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这是需要在本土化的过程中认真学习和借鉴的。
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的实践较短,并且限于各种因素,它的发展规模较小,专业性也不强,这是我们全体社会工作相关人员应该应该一同努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