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填空专项练习及答案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古诗描写了许多可爱的动物,让大自然显得趣味盎然。
你看,《绝句》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燕子的轻巧灵动和鸳鸯的自由自在;《惠崇春江晚景》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鸭子们最先感知到春天的江水已经变暖;《三衢道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黄鹂的鸣叫衬托出深山的幽静,表现出诗人游兴未减,兴致更浓。
2.我们学习了许多寓言故事,也积累了不少寓言故事,懂得不少道理。
如《伊索寓言》中的《______》以及《克雷洛夫寓言》中的《_____》等;我知道《池子与河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
我还知道一些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如__________、________ 等。
3.《纸的发明》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按照蔡伦的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______,可以______制造,价格又____,能满足______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二、教材回顾。
1.湿润的东风____________,在竹林中____________。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2.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枫树,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飘哇飘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不缺少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写出了西沙群岛的两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日记记载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帮助我们积累素材。
写日记要注意格式,正文上面要写________、星期、________。
6.俗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和“___________,暖于布帛;________________,深于矛戟”所说的意思是一样的。
7.感受诗句的魅力:从“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感受到天门山的雄奇;苏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对偶的手法再现了西湖山水的美景;而从“____________,芙蓉向脸两边开”中,我们又仿佛看到一位采莲姑娘美丽的形象。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俗话说“_______”,能力再强的人也需要其他人的帮忙。
2.今天的辩论会开得很成功,老师的一席话让我一下子明白了道理,真是“_______,_______”。
3.《赠刘景文》是_____代诗人_____的作品,诗中“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秋天果实累累的丰收景象。
4.《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中小男孩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做了____,鸟太太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做了____。
文章末尾是一个省略号,想象一下,还有____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做_____。
四、根据题目要求完成练习。
1.老婆婆说的“漏”是指__________,老虎以为的“漏”是指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方帽子好,还是圆帽子好?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了《枣核》这一课,你认为“枣核”是个怎样的孩子?(至少概括三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单元,我们读了《方帽子店》《漏》《枣核》等有趣的故事,想想你还读过哪些有趣的故事。
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填空。
1.《望洞庭》作者是____朝诗人_______,在诗中,“和”字解释为______________,“潭面”是指______________;“青螺”是指______________。
诗中的“镜”、“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诗句。
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青山,从远处看,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课内外内容填空。
1.这学期,我们随着课文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1)当我们看到天门山,便会吟诵________写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主要描绘的是__________的景色,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还来到湖南省,与诗人刘禹锡一起欣赏月光下的洞庭湖: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2.课文还让我们认识了砸缸救人的______,冷静又沉着;用________鼓励残疾同学的孩子们;炮火中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____________。
3.传承经典:《梅花》——___________,为有暗香来。
《题西林壁》——___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
勿以善小而不为,__________。
七、回顾本单元内容,回答问题。
1.爆竹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屠苏。
______________曈曈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的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节日)除旧迎新的景象。
2.大约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的________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改进了__________。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____________,可以大量制造,______________,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__________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3.赵州桥是由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
到现在已经有______________年了。
赵州桥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______________,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4.北宋画家张择端画了一幅著名的画——__________________,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______________。
这幅画有__________历史,早已____________。
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__________年以前的古代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___八、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小牧童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
2.《望天门山》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
诗中的“楚江”指的是_______。
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的灵秀和楚江水的矫健。
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孤帆红日的壮美。
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牛肚子里旅行》讲述了两只小蟋蟀______和______之间的故事,______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
2.《搭船的鸟》一文中,作者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留心观察,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顺风船”的______。
3.秋天的夜晚,孩子们挑着灯在篱笆下捉蟋蟀,面对此情此景,我会小声地吟诵:“______。
”4.______,无理寸步难行。
5.《赠刘景文》是诗人______写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______”,描绘出秋末冬初萧瑟的景象;后两句议论,告诉我们______。
6.我们的祖国美丽富饶,有《望天门山》中长江的______;有《______》中美若西施的西湖;那么______,那么______的西沙群岛。
十、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千门万户瞳瞳日,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后来又传到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_____________和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了全世界。
3.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我国宝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遗产。
4.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__________。
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搭船的鸟是一只_________,它的羽毛是___________的,翅膀带着一些___________,还有一张___________的长嘴,十分___________。
2.早上,草地是_____的,因为蒲公英的_______;中午,草地是_____的,因为蒲公英的______________。
3.观察时不仅用眼睛___________,用耳朵___________,还可以用手___________,用鼻子___________,有时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不缺少_________,只是缺少________________。
十二、按课文内容填空1.诗人运用贴切的比喻修辞,把西湖的神韵写得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理走遍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俗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道理才能行得通,_____ 。
3.本学期,我跟随着古代诗人游玩了很多地方,有李白所描绘的“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_________”的伟大奇观;也有苏轼笔下“____________________,菊残犹有傲霜枝”的秋天美景。
4.爱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从名言“仁者爱人,_________________”中,我感受到爱是尊重。
十三、积累与收获(huò)。
1.仁者_______________,有礼者_______________。
——《孟子》2.一个篱笆三个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白云生处有人家。
——《山行》4.童话王国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_》,我把自己想象成这个故事中的_______________(谁),和他(她)一起欢笑,一起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