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面积的变化》

《表面积的变化》

3.本定量评价表满分为100分,在加入总分时需进行折合;
4.定性评价部分,听完汇报后我的问题是评价者在听取他组汇报时所想到的问题,评价意见是对被评小组的优点及需要改进之处作评价,以作该小组改进之用。
八、帮助和总结
一、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
新课开始,我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同学们到商场看看有关商品的包装问题,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我们所见到的都是用这种样式进行包装呢”这一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这样设计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唤醒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产生学习的需要,为探索正方体和长方体在拼摆过程中表面积的变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后,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数学的回归。
(3)情境迁移策略:在完成课标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巩固提高学生运用图形变化解决数学问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小组准备8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6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以及10盒同样的火柴盒。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师生互动,设置疑问,引发思考。
活动三: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拼成大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情况。
1.谈话:你能用这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吗?3个,4个呢?
2.比较一下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原来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你有什么发现?
谈话:3个、4个甚至更多个相同的正方体像这样摆成一行,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减少几个正方形面的面积
提出问题—实践操作—发现规律—验证规律—拓展、加深
学生根据个人实际进行总结
不仅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观察以及交流讨论的平台,而且有利于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障碍,大胆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还能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布置作业 课外拓展
有一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木块,沿水平方向将它锯成3片,每片又锯成4条,每条又锯成5块,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学生练习
提出问题—实践操作—发现规律—验证规律—拓展、加深
学生动手拼一拼,在拼的过程中思考问题
小组合作,实践操作,交流想法
小组合作,实践操作,交流想法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看一看、指一指,想一想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表面积发生了变化,体验到两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减少了原来两个面的面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让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具体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同时结合思维活动,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很多位老师,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鼓掌)如果我们把手看成2个面,手心与手背,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当我们的两手掌重合,只能看见什么,什么消失了呢?
(鼓掌)
师生互动,调动课堂气氛。
二.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
三.拼拼算算,体验规律
活动一:两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的变化情况。
活动二:用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大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情况。
(3)学生对生活中图形和变化兴趣浓厚;
(4)学生运用图形变化知识解决图形变化得到表面积的的变化。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各种图形变化,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和提高课堂参与度;
(2)游戏激趣策略:通过图形变换的游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表面积的变化》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六年级
设计者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此内容为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节内容。本次实践活动《表面积的变化》主要是研究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拼起来,得到的立体与原来几个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之和的关系,发现并理解其中的变化规律,培养空间观念。
“表面积的变化”这个学习活动就是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从具体情境问题出发,设计一个表面积变化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通过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拼成较大的长方体的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拼接前后有关几何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并让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小组成员能和谐相处
6
回答问题时组员间能发挥合作精神
7
该小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给了其他小组帮助
7
听完汇报后我的问题:
评价意见:
·优点:
·需改进之处:
注:1.本表针对该生所在小组作评价,对该生的评价还需要在小组内进行分配。对于每个小组都有N张这种评价表,取所有评价表的均值作为对该小组的评价得分。
2.本表分为定量和定性评价两部分;
他(她)能够按时完成应该做的那份工作和学习任务。
5
我对他(她)的表现满意。
6
他(她)对小组的贡献突出。
7
如果还有机会我非常愿意与她(他)再分到一组。
8
对他(她)总体上是喜欢的。
表三:小组成果汇报评价表(折合成30分)
汇报组别:
汇报主题:
汇报人:
评价者:
评价者组别:
一级指标
二 级 指 标
分值
得分
作品的内容 (55分)
通过练习不仅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而且使老师能获得学生的知识反馈。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小组协作学习评价系列表
表二:小组协作互评表(20分)
编号
项目
成员1
成员2
成员3
成员4
1
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她)踊跃参与,表现积极。
2
他(她)的意见总是对我很有帮助。
3
他(她)经常鼓励/督促小组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协作。
4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及合作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是六年级学生;
(2)学生已经认识各种图形和变化;
观点明确,设计的方案有一定的创造性
15
条理清晰
10
内容无科学性错误
10
内容完整
10
突出了所选择的主题
10
作品的制作水平(1பைடு நூலகம்分)
排版合理
4
无链接错误
3
界面美观
3
能恰当的使用多媒体元素(如图片、音频、视频)
5
汇报者的表现(10分)
表情自然
2
表达清晰
2
回答问题有针对性
4
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小组协作学习(20分)
通过学生把几个正方体拼成较大的长方体,边操作、边思考,进一步发现表面积发生了变化,初步感到这个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规律。经历了动手操作这一过程,使学生头脑中有“拼”这一过程,建立了空间观念。
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了解三种拼法,增强体验。
三、全课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研究了物体拼摆过程中表面积的变化情况,你有什么收获呢?如果给你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怎样拼表面积最小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