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影快把我哥带走观后感精选

电影快把我哥带走观后感精选

电影快把我哥带走观后感精选篇一电影《快把我哥带走》最后结尾的场景,父母离异,哥哥时分要跟着爸爸离开生活的城市,妹妹时秒赶到车站送别哥哥,让人泪目。

两个人隔着铁轨,一来一往。

时秒跟哥哥说:你拉下东西了。

哥哥其实知道妹妹的心思,打趣道:书包我这次记得了。

妹妹哭着说:你把我落下了。

两人再无对话,相继落泪。

分别对于兄弟姐妹来说,其实再正常不过,人生就是一段征途,谁也不会陪谁到最后,父母不会,更何况兄妹。

01观影那场映后互动,张子枫讲述拍戏的种种,彭昱畅对于她,不是所谓的“合作演员”,还是一口一个“我哥”,一口一个“我哥”。

之前看过媒体报道,她跟彭昱畅拍这部戏,投入很多,尤其是培养兄妹情,电影上映再次回忆到拍摄时,能发现主创还情在其中。

彭昱畅和张子枫还是一如既往地好,本色出演。

彭昱畅真的是难得的演员,少年老成。

电影中,他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就是生活中的哥哥,生动。

电影前半程他年少青春、爱捉弄妹妹,那种青春感在目;后半程内心丰富、游刃有余。

那场父子点烟戏,是无奈,也是羁绊,父子特有的表达方式。

一起看的同伴说,彭昱畅太“贱”了,看完好想有一个他这样的哥哥。

是的,彭昱畅真的是演啥像啥。

之前看彭昱畅一个采访,记者问他:你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他的回答是标准的90后答案,他笑着说:想躺着挣钱。

但玩笑过后,彭昱畅又小心翼翼谈到自己对未来的真实期望:希望被人记住,希望有人之后看到自己拍的戏,也可以说彭昱畅演的真不错。

说起这个他眼里都闪着泪光。

《快哥》中他诠释的时分,就是一个普通人,普通的兄长。

他身上有一股劲儿,能让普通人在他身上看到生活中的“烟火”气。

02有兄弟姐妹的体验,大概就是剧中时分和时秒的情感。

在的时候觉得你烦,甚至想尽一切办法使坏;但你不在的时候,就像是丢掉生活中另一个自己。

我生来幸福,有哥哥姐姐。

小的时候,跟姐姐夏天回奶奶家,只要奶奶拿出好吃的招待我们,为了气姐姐,总是把拿出来的吃的,每个都咬一口,以示占领,小的时候因为这些没少挨父母的训。

小时候跟姐姐吵架,总是分得很清楚,你妈是你妈,我爸是我爸。

宣誓井水不犯河水,但是没半天,全忘的干净。

我哥比我跟姐姐都年长,从小不容得我跟姐姐受任何人欺负。

小学的时候,姐姐跟爷爷吵架,不吃午饭就去上学。

哥哥迅速扒拉完饭,然后拿自己零花钱买了吃的,骑着他的自行车,满学校找姐姐送吃的。

后来姐姐说,她现在小学的记忆都是哥哥的自行车和零食。

姐姐前几年结婚的时候,出家门前,根本谁都找不见哥哥,后来发现他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抽泣。

拥抱姐姐时,他说:记得谁对你不好,告诉我,你有哥。

兄弟姐妹就是,陪你成长在阳光下,但也愿意在黑暗的时候帮你打一盏灯。

03抖音上,前段时间有个视频特别火。

老奶奶的子女驱车带她去见自己的弟弟,离开时泣不成声。

他们可能知道,今生再见彼此,再拌嘴吵架的日子不多。

宫崎骏有一首插画诗《致妹妹》:你结婚那一天,在教堂上,一个花环,我将留给你们。

只有在这之后,我才会出发去世界的尽头旅行。

简单、淳朴。

这就是兄弟姐妹情。

手足,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篇二“我们这一代是被计划生育坑了的一代”我经常听见别人这样说。

不论是90后还是10后,他们都有合适的二胎政策扶持,就偏偏我们这一代要计划生育,大部分人便由此成为了独生子女。

童年乃至现在的记忆,都是一个人霸占着吃的、喝的、瞧的、用的,虽然时常有种膨胀的快感,但有时候看到邻居家一起出游的兄弟姐妹还是会感到莫名的羡慕。

《快把我哥带走》在我们这代人眼中就因此显得有点怪怪的。

作为一个独生子女,在观影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独生女妙妙视角,仰视时分偷吃香肠、时秒装嗲卖萌,诸如此类的有爱互动。

虽说不曾经历过,但看着他们在大银幕上贱兮兮的模样,也不由得心情舒畅,似乎有种所谓伪感同身受的共情存在。

故事的前半段,我看到了他们的有爱亲情,而在故事的后半段,我看到了时分作为一个哥哥应有的担当。

他默默守护妹妹时秒,成熟稳重地承担起责任。

尽管她从来都不知道这一点,但他还是在每个父亲酒醉的早晨,父母吵架的放学时刻,悄悄以玩笑话,填补世界的不完美。

在妹妹严肃地说出父母离婚话题时,他故作镇定,嘻嘻哈哈的外表下其实潜藏着莫名的忧伤。

虽然他知道,他的做法可能是错的,妹妹始终会有知道的一天,但他仍旧是努力维系着每一天,希望那一天能够晚一点,再晚一点到来。

他期盼能够看到那个天真无邪的妹妹,永远不变,由此撑起一切。

但其实,他自己也还仍旧是个稚气未脱的男孩,会以集卡兑换车子为目标,有时也是只顾着贪玩。

不过是现实的残酷,提早一步到来使他又不得不提前长大。

他会累吗?肯定会。

但妹妹也是他在行走的这段路上,找到的值得用尽一生去守护的人呐。

他不愿让妹妹早早就接触到父母即将离婚的现实,因为他知道这事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有多难过。

但妹妹时秒也悄悄地在一次次奇幻许愿中蜕变,意识到自己的片面与真实的残酷,明白生活虽然存在着许多不完美的事物,但人总是要为那些美好而活的道理。

她开始变得能够独当一面。

如果未曾有过诸如此类的奇幻桥段,或许还有许多波折存在。

但谁知道呢?无论如何,他们始终都拥有彼此,在每个日夜。

我很羡慕。

篇三已经二刷,完全从观众视角说一说。

电影整体完成度不错,算是很接地气的青春片。

主题其实很简单,哥哥守护妹妹的纯真世界但假装不在意,身份转换后妹妹逐渐发现很感动,但刻画很细腻有笑点有泪点。

优点和瑕疵也都比较明显。

先说优点:1.既要兼顾漫画的夸张(笑点),又要贴近生活的情感(泪点),二者结合的不错,没有割裂感。

2.导演很注重细节的刻画和呼应,很多情节出现两次或更多,增添了生活真实感。

小白猪的钱、冰箱的食物、吹风机、电动车礼物、调闹钟、怕黑关灯等等,不断发现前面的铺垫,剧情显得连贯。

两个细节很喜欢。

时秒第二次许愿是哥哥无论在哪里都要幸福,但还是变回来了。

去船餐厅和回家摩托上的对比,时分很自然扶了时秒一下,说明身份已换回。

3.哥哥身份改变是原漫画没有的,虽然不是什么新玩法,但这个方式让时秒旁观一切,发现哥哥的关爱比较顺畅合理。

从兄妹转变到误解暗恋的关系也比较自然,苗时分打球被撞时秒打回去,时秒被警局带走苗时分来帮助。

互动分寸把握比较到位,摸摸头打个手电筒,没变成德国骨科。

4.导演抓人情感的能力很强,我一个看药神没哭的人居然结尾泪目了。

不是说让人哭就是好,只是觉得电影情感表达水到渠成,非常顺畅很有代入感,绝对排青春片前列了。

5.演员选的不错,两主演的演技完全撑得住整部电影,加分。

彭彭的转变演绎很到位,子枫哭戏太强特别打动人,赵今麦也挺好。

瑕疵也不少,但不算太影响吧。

最主要是互换后部分逻辑的不通畅。

船餐厅为什么开业了?妙妙为什么有父母关系不好的记忆?父母关系也跟随更换了,那妙妙父母原本也要离婚的设定想表达什么?时秒吃牛排为什么对父母说哥哥的事情,他们听不懂的啊。

其他,开头“用力捞”配音不对嘴,风起云涌特效迷,彭彭“我爸更是有酗酒的问题”那段台词刻板,开心感情线有点牵强。

综上,电影确实超出我的预期了,青春片清流,值得一看。

篇四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就特感兴趣,原因只有一个,“国家欠我一个哥哥”,哈哈哈哈。

可能在新闻报道中见多了兄弟姐妹之间诸如互相推诿甚至尔虞我诈的消极故事,虽然我经常说自己很想有个兄弟姐妹,但也设想过假如这个想法成真,估计我会不知如何应对,我可能也不会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和勇气。

然而,这部小众电影却让我在一个多小时里不时被逗得捧腹,终归又被感动得泪流满面,当然那是幸福的眼泪。

所以我给电影的标签:搞笑、换位思考、温情脉脉。

曾经用顽皮、自私、幼稚、讨厌来形容哥哥的妹妹,曾经发恨要哥哥消失“快把我哥带走”的妹妹,在经历了一个奇幻的变迁后,以第三视角发现哥哥其实并不是“欺负”她,而是变着法儿用搞怪、乐天的方式去默默承担家庭的分崩离析、去守护妹妹脆弱而美好的心灵,实际上他无时无刻不在细微之处默默关注着妹妹的成长,不忍心看到妹妹为父母即将离异而受到心灵创伤,宁愿被妹妹误解、被妹妹怨恨甚至暴打。

最后,父母感情终究破碎不可挽回,妹妹在车站远远望着即将分离的哥哥,大声喊出“快把我哥带回来”的愿望,这个时候,观众席一片抽泣声。

兄妹俩互相希望彼此都能一直幸福下去,这难道不是亲情最美、最暖的样子吗?哥哥曾自豪地问哥们儿——大致意思是“你有没有跟你的弟弟一起喝过一瓶水?争抢着吃过一顿饭?有没有一起睡过一张床?有没有打过架?如果没有,那说明你们还不是亲人,不过只是陌生人。

”当时的我在心里默默应了一声“没有”,空落落的,我想最近大火的文章《1.76亿独生子女的痛:在孤独中成长与奋斗,家已不再是退路》里这1.76亿庞大的独生子女团也都有相似的失落感吧。

强烈推荐这部电影:一为可以在影片中找共鸣、找温暖;二为故事发生很生活化,很现实,却也不乏浪漫、玄幻,能让人保留一份对真善美的憧憬,对爱的憧憬;三为电影里没有流量明星,新人们演技虽略青涩,但很多真情流露的镜头打动人心,并非做作地表演给人看,很不容易。

最后特别说一句,彭彭(彭昱畅)简直不能再可爱了啊啊啊,放得开、可塑性很强的少年,虽然有时候竟觉得他特像黄渤嘻嘻。

假如电影中彭彭的角色是我哥,那我一定也会大喊一句“快把我哥带回来!”哦不,应该是“这样的哥给我来一打儿,oh no,来一条街!”哈哈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