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弱电系统施工技术要点

弱电系统施工技术要点

6.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6.1.各系统管线施工必须综合统一设计问题多个智能系统,管线施工进行统一的考虑和设计,设计是根据各类信息点的分布来决定。

而信息点来自用户的需求、系统功能、设备的平面布置。

统一的设计和施工,有利于工程的施工和管理。

建筑弱电工程,是设计、采购、制造、安装、调试、维护保养、技术服务一体化的交钥匙工程。

有的弱电工程质量不高,系统开通率低下,主要原因并不是选用的设备质量不好,而把整个弱电系统当作单独的设备系统来考虑,分割成条条块块,造成许多协调上的困难。

而设计和施工是十分紧密的,往往设计改变,要求施工随之而改变,施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设计改变,而设计与施工两个单位就要进行协调,往往由于各自的利益关系协调很困难,又如,系统的设备采购与安装调试分开也会造成责任分不清,当系统开始调试时一般土建、装修完工了,调试中出现设备连接不上的问题出现时,谁都不会承认是自己的问题,甚至无法解决。

公司的组织结构就是设计和施工合为一体的工程公司自然解决了施工中存在的大量的界面需要协调问题,是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有力保证。

6.2.弱电系统施工图的设计根据系统技术要求及功能概述,将系统中原则性的软、硬件配置,按功能要求进行详细的技术分析和工程参数的计算,取得确切的技术参数后,再绘制在施工安装平面图纸上。

施工图纸中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图纸目录、总体设计说明(包括全部图例及线路标号说明)、主要设备材料表、各个弱电子系统结构图、平面管线敷线图、控制室设备配置图、与其它机电设备的电气联结图、弱电机柜(非标)结构图和元件布置图、系统配线及接线端子图等内容。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整个弱电系统规模的大小,可将各个子系统绘制在一套施工平面图上,也可以分系统单独绘制施工平面图。

弱电系统施工平面图的设计以土建专业提供的各层建筑平面图为依据,在施工平面图上详细表明弱电系统中所使用的各种控制器、配电箱以及信息出入口面板(或插座)等弱电设备的准确安装位置,标明线路走向及敷线方式。

对于部分在明处安装的弱电设备,如信息面板(或插座),各类报警探头、可视对讲机、摄像机等,标明其安装高度、安装方法以及处于安全的需要而特定的线路敷设方式。

施工平面图中标明该层平面中所安装的设备材料明细表、图例说明以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弱电系统施工平面图公共部分及各住户的管、槽线路布置的相对合理,所以无需进行修改。

6.3.管线安装6.3.1.施工过程程序施工准备→施工→安装→调试→竣工验收→资料整理→售后服务把好过程的控制点,对过程的控制要求进行严格预控,以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6.3.2.所有进场的材料和设备必须检验符合设计要求,产品须有原厂的合格证明书,并标明产品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6.3.3.施工准备明确质量要求,确定工程应遵守的有关规范和规定;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计划;编制施工预算;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图设计和会签;施工现场的勘察;人力配备;设备材料、工具准备;进入现场前的技术交底;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6.7.4.管线的敷设在管线和线槽的敷设过程中,我公司充分考虑系统的线路和设备容量能够满足系统使用的要求,同时与各参建单位密切配合,充分了解其它专业,如强电、通风和给排水等的电线管路、风管、水管道的分布、位置和技术与工艺要求,合理解决弱电管线和线槽的走向,避免与其它专业的管道敷设发生冲突。

弱电管路的预埋一般采用电线管,在室外、在易受重压或有强电磁干扰影响的场所应采用镀锌水管并有良好的接地。

管内各种穿线的占空比如下所示,穿线管的导线的截面积不超过管横截面积的40%。

对一些有防火和特殊保安要求的线路必须全部采用穿管暗埋敷设。

对于水平敷设线路较长、敷设的线路数量较多,并且在线路的走向上采用吊顶装修,采用在吊顶内敷设线槽的方式。

该种敷线方式在土建施工时不需要预埋预留件,线槽通过由膨胀螺栓固定的角钢支架支撑,所用的线槽及配件均为标准件,配有多种规格的转弯线槽和T字联结线槽,因此利用线槽穿线施工非常方便。

按照标准的线槽设计方法,根据水平线的外径来确定线槽的容量。

在管内或线槽内的穿线,应在建筑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

在穿线前,应将管内或线槽内的积水或杂物清除干净。

因弱电系统中所使用的相当部分的线缆与其他线缆在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对安装工艺的要求很高,在具体施工时必需做到以下几点:线缆布放于线槽或线管内保持平直,不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槽内和管内的线缆没有接头,线缆的保护措施良好,避免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线缆在布放前两端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清晰、端正和正确并粘贴牢固,做到在拉线过程中避免损伤或磨掉。

线缆布放时保持一定冗余,在交接间、设备间预留3-6米;工作区预留0.3-0.6米,以利于弱电设备的端接。

布放线缆的牵引力,做到小于线缆允许张力的80%,避免线缆的内部结构损坏,影响其传输性能。

布放于水平线槽内的线缆,每隔3-5米进行绑扎固定,布放于垂直线槽内的线缆每隔2米进行绑扎固定,以降低线缆自身的挤压及自身的重量的影响。

线缆穿过线管时使用预先穿过线管的细钢丝绳或穿线带缓慢牵引,转弯时不能牵拉,必须先牵引过转弯处的拉线盒,然后再往前拉,一次穿过线管的最大距离不超过6米,线缆进管时做到保持平直,以避免在拉线时受到损坏。

6.3.5.设备电源管线的敷设弱电设备的电源需求与实际安装的各子系统设备数量有关。

由于弱电系统在对整个建筑的机电设备的监控及安全防护等重要方面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各子系统的设备应尽量各自独立供电,供电线路不应与其它机电设备并联,并且最好先连接到不间断稳压电源,以确保对设备的供电及电源的质量。

同时,由于电源线路与弱电线路的走向相同,电源线应用金属线管进行屏蔽。

详见各系统的设计方案。

6.3.6.满足施工作业条件配合土建结构安装好预埋件和预埋管。

明敷管、槽要在土建装修油漆、抹灰完成后进行。

吊顶内线槽安装时、在吊顶前进行、吊顶下面槽安装时应在吊顶基本结束或配合龙骨安装进行。

6.3.7.管线施工验收在自检和互检的基础上进行专检、专检合格后填写质量表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施工质量按照国家标准严格检查与控制,按系统或楼层轴线,全面进行工序质量控制。

施工工序划分为:管线敷设、穿线放线、设备安装、接校线、设备调试、系统调试。

设置质量监督员,受项目部质量管理组控制,各专业工程师是各个系统的质量管理人员。

施工队也设有兼职质量员,参与质量检查工作。

各工序质量检查报表定期上报给总监室备案,并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

管、槽敷设可按楼层进行检查,并形成报表,若有因不具备施工条件而某一楼层不能完全验收,则一定要注明未检查部位。

穿线放线施工也按楼层进行检查,并形成报表,未经验收合格的线管线槽不准穿放线施工。

检查内容还应包括绝缘电阻测试,并记录备案。

设备安装可按区域进行检查验收,如地下层、标准楼等。

任何未验收的安装设备不得进行接线施工。

校接线施工质量检查可按某一方控设备检查,如现场设备等到末端,按时完成接线、校线表抽查,检查结果备案。

调试质量检查,依据调试记录进行抽查,抽查量要达到30%以上,由业主组织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进行竣工验收。

6.3.8.布线施工1).作业条件管、槽内穿线和放线应在建筑物的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

穿放线时把管槽内的积水和杂物清理干净.导线的型号、数量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穿放线完成后按图纸要求及时进行线路编号并用500V摇表进行导线绝缘电阻测试并在记录表上作好记录。

布线施工完成必经自检、互检并填写质量表格。

2).管内穿线和导线连接工艺流程:清扫管路→穿引线钢丝→选择导线→放线→引线与电线绑扎→穿线→剪断电线→剥削绝缘层→接线→焊头→恢复绝缘→绝缘测试6.3.9.布线施工验收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进行专检并填写质量表格。

管、槽、线施工验收完成后及时申请、组织隐蔽工程验收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表、验收代表签字盖章。

6.8.设备安装6.8.1.电源控制箱、继电器箱安装工艺流程:箱体的选择→箱内电气原件的安装→电气元件之间的连接→输入线的连接→输出控制线的连接→绝缘测试设备安装按图纸施工,按技术说明书安装连线。

6.8.2.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设备安装中央控制及网络通讯设备应在中央控制室的土建装饰工程完工后安装;设备及设备构件连接紧密、牢固,安装用的坚固件应有防锈层;设备安装前应用检查;设备外形完整,内表面漆层完好;设备的外形尺寸、设备内的主板及接线端口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规定;有底座的设备的底座尺寸应与设备相符;设备底座安装时,其表面保持水平,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偏差为每米1mm;中央控制及网络通讯设备的安装符合规定:应垂直、平正、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每米1.5mm;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2mm;相邻设备的顶部高度偏差为1mm;相邻设备的接缝处平面度偏差1mm;相邻设备接缝的间隙,不大于2mm;按系统设计图检查主机设备之间的连接电缆型号以及连接方式是否正确。

系统的安装按设计和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6.8.3.各系统具体设备的安装(1)各系统具体设备的安装应根据各子系统设备安装说明及有关规范规程进行安装。

(2)控制中心的操作界面:智能化系统的监视能力,统一操作界面上监视所有系统的工作情况;各类信息、资料、数据库和信息与传输是达到设计要求;各种设备管理、物业管理、和人员管理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系统的各种通讯设备,通讯网关的性能等。

6.9.调试系统工程调试按国家有关标准、合同、调试文件进行各系统工程调试步骤如下:调试过程中调试人员都要严格执行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确保线路敷设,设备安装完成并经质量检验和验收后方可进行调试试车。

6.9.1.调试前准备施工图准备(各楼层平面图、系统图、接线图、安装图等);设计更改的文字记录、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中间验收检查记录、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记录);各种记录表格和调试设备、仪表;调试人员培训。

6.9.2.单元设备的调试单项设备调试一般应在设备安装之前进行。

6.9.3.子系统调试,确定安装接线的正确性一是按其功能或作用划分;另一是按所在的部位或区域划分;难度在于传输系统,测量线路的通、断,有无短路并作好标记,并要解决好线路的干扰和阻抗匹配问题。

6.9.4.系统调试设备、器件的硬件连接;用工程应用软件编制制作系统方框和系统图;对控制中心的中央设备进行调试;连接总线对现场控制端点与监控点器件的调试;调试程序:调试前准备→设备外观和安装工程质量检查、供电源检查、接地系统的检查站→系统设备之间连接线的检查→单体设备的检查和测试→功能测试验→受控设备单体动作和功能测试→系统调试(包括软件功能测试)→系统验收6.9.5.工程验收确保提供最终产品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满足工程施工合同及顾客的使用需要。

项工程目完成以后,竣工交付使用以前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