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窃电与反窃电问题分析

窃电与反窃电问题分析

窃电与反窃电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17-01-18T13:46:09.170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22期作者:刘庆峰
[导读] 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电能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平泉县供电分公司)
摘要: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电能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在应用电能的过程中,由于用电企业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用电监管力度不够、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规章制度等,导致窃电现象频发且难以杜绝,损害了供电企业以及国家、人民的经济利益。

只有对窃电现象进行坚决有效的处理和预防策略,才能真正维护国家和人们以及供电企业的利益。

由于窃电的社会性和复杂性,使反窃电工作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在工作中还可能会遇到更多、更新、更复杂的问题,要彻底解决窃电问题,还需要完善、可靠的技术措施。

本文对窃电原因以及常见的窃电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窃电的措施。

关键词:用电监察;窃电;措施
当前,窃电问题给我国供电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这种行为不仅是违法犯罪行为,还极有可能导致出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与用电安全隐患。

伴随科技的发展,窃电的方式与手段不断出现,种类也较为繁多,这给用电监察工作留下了较大的挑战。

这要求基层用电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掌握更高水平的反窃电技术,并且做好监察工作,确保能够及时的发现窃电行为,尽最大努力杜绝窃电行为的出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用电安全提供保障,保障我国的社会效益。

一、窃电现象分析
发生窃电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点。

(一)用电工厂过度追求利益。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有、私营企业,渐渐增多。

一些高耗能的企业,窃电的情况尤为突出,有时为了节省成本,以避免经费不足的情况,它们用了就选择了用一些违法手段,用来躲避高额的电费。

用户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严重扰乱了供电秩序,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供电企业对窃电行为法制不够健全。

窃电现象发生,一般我们采取的对窃电行为的惩罚方式,是以罚款为主,这样就产生一个后果,窃电的用户认为窃电只是罚款,不用负其他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窃电的不正之风。

另外,供电单位的管理部门,缺乏执法的力度及相应的人才和设备,对防止窃电的行为不能起到很好的遏制作用。

现阶段,电力企业中有关窃电的法制不够健全,很多用户合法用电和安全用电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虽然陆续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使防治窃电的工作找到了赖以依靠的法律依据,但是很多用户对这些法律、法规还不够了解。

二、常见的窃电方式
常见的窃电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即:
(一)错误的电能表接线方式
电能计量是否正确决定于计量用TV与TA合成误差、电能表误差以及TV二次导线压降导致出现合成误差等方面因素,在众多因素当中,导致出现误差最为关键性的因素在于电能计量专职接线是否正确。

如果接线方式不正确,那么久会导致电能表计量数据不准确[1]。

由于窃电者人为改变电能表正确的接线,导致电能表变慢,甚至出现不转或者反转现象,出现少计电量等问题。

错误的电能表接线方式中包括失压与欠压窃电。

通常,窃电者会将电能表的电压回路接线方式改变,导致计量电压出现葫芦故障,也极有可能导致某相电压回路断开,致使电能表失压而错误计量用电量,这种窃电方式被称之为失压窃电方式。

欠压窃电主要通过虚接表尾电压引线的方式,导致计量表测得的电压与真实的电压相差甚远,并且要比真实的电压低得多,以此来实现窃电的目标。

还有一种窃电方式为断(分)流窃电的方式。

断(分)流窃电主要是窃电者将原有的计量表电流计量回路的接线方式改变,让电能表的电流线圈仅仅通过部分电流,导致计量表的用电量不断减少。

也有一种窃电方式是电压相序颠倒,这种方式将正常的电压相序接线方式改变,使其达到不计量或者是少计量的目的,从而实现窃电目标。

(二)强磁窃电方式
强磁窃电主要是窃电者将电能表的周围加上一块强磁铁,使得表计内部采样TA此路出现饱和的问题,给实际功效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这种窃电方式会使电能表所测的电流与实际的电流量产生偏差。

一般而言,强磁窃电具有较高的隐蔽性,窃电者并不需要将表箱打开进行窃电,并且当用电管理人员检查的过程中,窃电者会将磁铁取下,将窃电证据销毁。

三、预防打击窃电的措施
(一)预防窃电必须坚持防范和查处相结合的原则。

因电网遍布城市、农村的每个角落,深入每个企业和百姓家庭,因而,窃电具有点多、面广、防不胜防等特点,尽管在打击窃电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所以提高计量装置的防窃电能力,关好电的大门,是最基础、最积极,也是有效的防窃电手段。

(二)反窃电要建立现代的管理体制。

供电公司要尽快把自己从生产管理型企业转变为电力营销型企业,建立反窃电的监控体系,实行反窃电工作的三级管理,施实更需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力量的理解和支持。

反窃电,只有走一条治本之路,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窃电之风的蔓延。

(1)线损管理。

根据线路的导线型号、地理分布及每月用电量,按有关方法计算出各线路的理论线损,外加3个百分点的表计误差为考核指标,每月按完成情况实行奖惩兑现。

(2)营业普查。

从线损管理中虽然可以发现窃电的线索,但实践证明,线损有时不能全面反映问题。

一是抄表不到位,不同步,有时虽反应出来,但反窃电时机已过;二是有用电管理人员和用户勾结窃电,把亏空电量加在其他用户头上,有时线损虽正常,窃电却还在进行。

(三)提高用电监管工作的高科技化水平。

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作用,作为电力企业也应加大科研投人,在用电监管工作中提高高科技化水平,保证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用电监管部门可应用计算机技术收集用户的各种用电数据,并对用电情况进行分析和实时监管。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可有效减少数据遗漏,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

(四)加强培训。

供电企业应注意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执法素质。

可通过定期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
质。

另外,实行电力员工执证上岗机制,使监管人员同时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以及业务素质。

(五)打击窃电需要大力宣传。

要使窃电势态受到最有力的打击,不但要有强大的反窃电队伍真抓实干,还必须要有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窃电的社会危害性,激励人民群众的反窃电热情,使窃电者处于人民群众的监视之中;利用新闻媒体对大案要案进行报道,使部分窃电者警醒,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这样,反窃电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打击窃电要运用法律手段。

窃电现象屡打不止,一个重要原因是打击力度不够。

现行做法是:抓到窃电者后,多数给予追补电量或罚款处理,这种简单的处理办法不能使窃电分子伤筋动骨,既不能达到教育本人的目的,也不能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

对于那些窃电性质恶劣、影响较大的窃电者必须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做到依法查处、依法严打、防打结合,遏制其发展势头。

窃电已不再是简单的企业违约问题,而是全社会的一大公害,必须正确运用法律手段,才能使窃电者得到应有的惩罚,才能更有力的打击窃电。

四、结束语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电能成为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重要资源,不仅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保障,同时也为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创造了条件。

可实际上,在配电过程中常常出现窃电等问题,这给电力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社会留下了极大的用电安全隐患。

因此,基础用电管理人员需要加大用电监察力度,维护用电秩序等,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用电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钱东胜.用电监察中的窃电和反窃电技术探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2):191-191.
[2]邱林.分析用电监察中窃电与反窃电技术[J].中国电子商务, 2014(13):275-306.。

相关主题